“宠物”一词自古就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不断出现,它们担当着娱乐参与者、生活陪伴者、情感慰藉者等诸多角色,它们是人们休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唐朝各民族文化融合时期与他们前来的还有那群携带的“宠物"。他们带来的物种奇多如:窩子、鹦鹉、山鹊、鸡、蝉、蟋蟀等小动物。
一、谈生在唐王朝的女性生活,论宠物的出现带给唐人哪些乐趣
1、古有贵妃抱窩扰棋,今有文人高谈论窩
谈到宠物,首先离不开对宠物对主人的依恋,当然一些高贵的猫主子例外,本人就是身受毒害。回顾正题,宠物的出现给当时的唐王朝有哪些冲击,先从开始“猧子”(wo zi)即“狗”,听说是由西域传入中原的一种小狗。狗在人类生活中地位不仅仅是忠心耿耿的宠物,更多的时候则是填补主人寂寞心灵的陪伴者。而就因为“猧子”随着西域商团传入中原,便很快成为当时唐朝女性在休闲生活时的贴身玩物以及那在孤独时的精神伴侣。就光这一点无论是在诗歌、书画还是小说等史料中都能看到唐代的作家段成式就曾经在小说《酉阳杂俎》中就曾经描写过了一个“康猧乱局”的故事。
唐玄宗有次与亲王下棋博弈,玄宗数子落下将败的之际,站在旁边的贵就将怀中的康国猧子放下,猧子受惊突然跳到棋盘,搅乱棋子,此次下棋博弈不欢而终但唐玄宗对此事表示非常高兴。后来于是用“康猧乱局”比喻取悦君王的典故。最后再次谈及到“康猧乱局”的故事,因为关于它的故事在后世流传甚广,在清代仍有人再次提及到它。就比如清朝的吴伟业在其中的诗篇《观棋和韵》里就曾经写道:“康猧乱局君王笑,一道哥舒布算迟”。
关于这些传世史料,其中就有深刻描绘出那时的唐王朝从兴盛到衰落,在这段时间“猧子”作为女性的宠物在那时已经普遍,对于女性的作用也是愈发明显了。究其主要的原因,当属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猧子”能给当时的女性在孤独、寂寞甚至是独守空闺时候能够给主人带来些许上心灵的慰藉与陪伴。这也是“猧子”能从西域流入中原,走进唐朝女性视野并且很快就得到女性的青睐和喜爱的主要原因。
当然也有许多唐诗中借“猧子”来抒写抒并发女性心中的相思与苦闷心情的诗篇,就好比当时的无名氏所作的《醉公子》中写道:“门外猧儿吠,知是萧郎至。刬袜下香阶,冤家今夜醉。扶得入罗帏,不肯脱罗衣。醉则从他醉,还胜独睡时。”
2、代表吉祥的山鹊,为人们增添一丝喜庆
鹊作为一种叫声非常有响亮且又好听的鸟类。因为人们常说它们的叫声中富含喜庆寓意,对于几千百年来就深受中国人的喜爱。对于鹊的品种有它们有很多,其中就有比较有观赏价值的就是“红嘴蓝鹊”,古代人们称之为“山鹊”。山鹊归属鸦科,其智商普遍较高,故因亲人,易驯化,这也是便是山鹊能够成为唐朝女性喜爱的玩物之一的客观条件。
因为唐人对山鹊的喜爱对于他们在驯养方面的诗词和壁画中都均能反映出对山鹊的喜爱。在《喜山鹊初归》中描写就曾描写这样一只驯顺过的红嘴蓝鹊:“翠衿红嘴便知机,久避重罗稳处飞。只为从来偏护惜,窗前今贺主人归。”关于这诗大致诗思就是:在山鹊见到诗人归来,便飞到窗前相迎贺。诗人在窗前看到一向宠爱的美丽鸟儿竟在窗前恭贺自己的归来,想必当时的心中是十分的畅快。
关于唐人对山鹊的喜爱从敦煌抄录回来的《百鸟名》中便有一句“山鹊嘴红得人爱”这样的一句话,由此可以看到唐人对山鹊的青睐。除却唐代诗篇中可以看到关于山鹊的身影之外,我们也能从唐代的壁画中更能看到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向我们展现出唐朝女性饲养山鹊的场景。
在唐安公主墓中壁画中的花鸟图中,就有在群鸟中嬉戏的水盆正上方,有两只长尾鸟正在展翅飞翔。通过壁画中的这些鸟类的基本特征“红嘴蓝鹊”,就基本可以断定这种鸟正是唐代人们喜欢的山鹊。
与那些猧子可以填补主人心灵寂寞的陪伴的方式不同,关于山鹊之所以能得到唐代女性的青睐,可能主要还是归功于山鹊那身美丽的外表,以及温柔的性格,这些都是女性无法抵挡对美丽外表的喜欢吧。
3、赌博玩法——斗蛐蛐
斗蛐蛐,玩的是小虫,可谓雕虫小技,除了“赌博”外,一般是市井百姓茶余饭后一种自娱自乐的生活方式。然而,古往今来却有不少名人与蛐蛐结下不解之缘,就比如唐玄宗李隆基。唐代就有的妇女以斗蝉为乐,据《清异录》中“清林条”里记载,在每到夏月时分,便会有人进城出售郊外所捕之蝉,“其中就有妇妾小儿争相购买,置于笼中,悬挂于户间”,“亦有验其长短为胜负者,谓之仙虫社”。另外在开元、天宝年间,宫女妃嫔也常笼养蟋蟀,“每至秋时,宫中妃妾辈,皆以小金笼捉蟋蟀闭于笼中,置之枕函畔,夜听其声。庶民之家皆效之也”。可见笼养蟋蟀之风从宫中传到了庶民之家,成为唐代各阶层女子闲暇时的娱乐活动。
二、浅品古代唐期风华怀中宠
古代怀中风华宠,佳人手中怀里卧。在那个开放的时代,中土没有的都能吸引那些文人品鉴佳人回眸。其中对宠悲伤的要数,玄宗与杨贵妃了。
1、学舌鹦鹉—雪衣女
除了山鹊以外,还有另一种深受唐朝女性青睐的鸟类那便要隶属鹦鹉了。鹦鹉作为是一种羽毛颜色鲜艳,羽衣丰满,在经过调教之后便是能言会道的鸟类了。在唐代,鹦鹉与唐朝女性的关系尤为亲切,可能主要鹦鹉来源于洋贡和土贡。洋贡就是地域的供奉主要包括波斯、天竺等国,土贡大多来自于陇西和岭南一带。
在天宝的年间,当时的岭南进贡了一只身姿雪白的鹦鹉,便把它饲养于宫中,其鹦鹉甚为聪慧,古今通晓诗词。在殿唐玄宗和杨贵妃,将它唤称为“雪衣女”,经常伴与身旁教它近代诗词篇章,在教过几遍以后,“雪衣女”便可一字不错的背诵出来。
每当唐玄宗与大臣们下棋博弈时,皇帝在眼看即将败了时,左右大臣便会呼唤“雪衣女”,此鸟听到后,便会马上飞到桌上干扰,或亦用翅膀拍打扰乱棋局;又或者用尖尖的利爪,啄嫔妃和诸王的手,使其无法获胜。在后来殿中来了一头鹰,“雪衣女”与之相博,死了。皇帝和贵妃都叹息了很久,而且专门立了一个鹦鹉冢,纪念“雪衣女”。
通过这件事我们看到不一样的皇帝,一个悲情的人,与他的爷爷唐高宗李世民,有些许相同,李世民在遛鸟是碰到了魏征给闷死了。在唐代除了皇帝以外,还有深居后宫的妃子们对鹦鹉也是情有独钟。对教鹦鹉学舌,逗鹦鹉更是称为了当时深居宫墙之中普通宫女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其中在唐诗中就有很多有描写鹦鹉的诗句。就比如王涯《宫词》中写道:教来鹦鹉语初成,久闭金笼惯认名。
2、群雄斗宴—彩羽鸡
在唐朝盛行的可不止窩子,还有彩羽鸡,它们的登场方式就有些不同了,它们出现时,身旁少不了的就是王公贵族,佳人才子。斗鸡作为各阶层喜欢的消遣的游戏,在其中女性也会参加的游戏。身为帝王也会参加这种游戏,至唐高宗之子,就曾常相聚一起斗鸡,可能唐玄宗属鸡更是对斗鸡一事更为上心,经常与其他皇子和诸王“奏乐纵饮,击球斗鸡”。也是在玄宗之后大都喜欢斗鸡,如代宗、穆宗,文宗等都有此喜好。上行下效,势在必然。
在其他阶层好斗鸡者大有人在,在那种诸王世家,就有倾帑破市鸡的近乎狂热的社会风气横行其中,在这样的风气下唐代女性也加入“斗鸡的行列之中”在这样的风气下皇室女性也曾观看斗鸡,在花蕊夫人的《宫词》中这样写到“寒食清明小殿旁,彩楼双夹斗鸡场。内人对御分明看,先赌红罗被十床”,由此可见佳人对斗鸡的热爱不必诸王的少。当然其中受皇室的影响民间的斗鸡也更为热闹,可以用一句概括“以弄鸡为事,贫者弄假鸡”。
三、总结
综上所述,猖子、鹦鹉、山鹊、鸡、蝉、蟋蟀等小动物是唐代女性休闲生活的重要参与者,既丰富了唐代女性休闲生活,也从一个侧面向我们展示出唐代休闲文化的丰富多彩。在唐朝我们了解到不一样的唐朝,不像史书一样死板,这段历史是有人情味的。在这整个唐朝时期宠物的陪伴帮助了它们主人度过了一段孤独的时期。我的历史老师说过:“脏唐乱宋”,但我这段历史中了解到不一样的唐朝,一个盛世的唐朝。
历史文献:
1、《旧唐书》
2、《酉阳杂俎》
3、《全唐书》
3、《清异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