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Dog Communication|狗的通讯秘语(1)通讯与信号

Dog Communication|狗的通讯秘语(1)通讯与信号

何谓通讯?

维基百科是这么解释的。一个或一群动物(发送者)与一个或更多动物(接收者)之间的信息传递。

编码、感觉通道、改变行为是通讯的三要素。完整的通讯过程便是发送者将信息内容以可交换或共同认可的表示方式编码,通过某个感觉通道传递至接收者,接收者获得信息后进行解码,再转换成内在的信息,可改变当下或未来的行为。

如今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狗的肢体语言、安定讯号便是通讯的一部分,即视觉通讯。然狗的通讯并不仅限于此,它涵盖了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四个方面,且通讯的对象甚至可以跨物种,或者更具体地说,凭借共生进化数万年的天然优势、超强感知与理解能力的加持,狗也可以用特定的方式将信息传递给我们两足兽。

我将整合相关文献资料,完整梳理并详细介绍狗是如何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来完成同类及跨物种间的通讯、通讯的功能、不同信号传递方式的含义以及一些仍旧悬而未决的研究课题等等,以便我们能够真正走进、认识这一独一无二的有灵生物。

狼爸、狼妈和狼宝宝

为什么要通讯?

1

动物之间的通讯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动物生活的社会性。所谓社会性,是指同一物种的诸多个体之间实行一定程度的合作,这些合作比性行为和亲抚行为来得更为广泛。

这里稍提一嘴,社会性或者说社会行为的定义是动物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不是在空间中的分布方式。也就是说,不要一提到社会性动物,就理所应当地联想到群居动物,独居动物,如大家熟知的猫科动物老虎、豹也有社会性生活,会进行社会行为,这是两个概念。

狗虽沿袭了它的祖先狼的族群社会组织,但不少学者认为狗在同种群之间的社会行为/组织上与狼存在着不少差异,其背后的重要原因少不了人类驯化的介入。

  这些差异包括但不仅限于 

狗的基本交配策略(primary mating stratgey)中不存在配对关系(pair-bonding)。

科学家曾就灰狼、郊狼、豺、野狗、黑背胡狼、侧纹胡狼以及狗(包括家养狗和独立生存的狗free-ranging dog)做过对比研究,发现狗在配对及繁殖行为上和它的同科兄弟们存在很多区别,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狗不存在配对关系(为了方便理解,约等于一夫一妻制)。配对的野生犬科动物会共享、合作保卫领地,对于陌生侵入者,无论雌雄,都会表现出绝对的排他性。

但是狗对配对一事却开放到可以说是毫无原则。这边厢母狗会和不同的公狗交配,那边厢公狗完成交配后,会和母狗象征性地在同一片地方呆上一阵,实际是为了共享资源的便捷。正因公狗不为了繁殖这一重要使命而保护母狗,进而在亲代投资(parental investment)上呈现出差异,公狗乃至其他族群的成员都不会协助母狗饲养后代,参与到抚育的过程中来。

其他社会性的差异还包括对合作狩猎策略(cooperative hunting strategy)的依赖度下降、社会群体的依赖度下降、社会群体中等级存在的减少或改变等等,在这先按下不表。

巴厘岛上肆意奔跑的free-ranging dogs

(已有针对它们所做的相关研究)

再说回通讯的意义。

野外非驯化的动物亟需通过通讯达到信息共享,协调群体活动、增加觅食成功率、防御捕食者、保护资源,最终增加存活的机会。反观狗,如果说狗通讯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生存,那么这个技能(或者说本能)的适用对象最大可能就是我们人类,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即便如今全球有多达9亿只独立生存的狗——相当于现存狗总量的83%,科学家们却更愿意去研究那些早已成为现代人类家庭成员的宠物狗们。

我们不得不直面内心私欲,那就是身为人类,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更感兴趣的可能一直将会是狗如何适应我们的生活以及它们与人类的特殊通讯方式。

2

信号

要研究通讯,就不能不说信号,信号的产生以通讯为目的,因此可以说它是动物个体之间(包括物种内部和跨物种之间)通讯的研究单位。从过程看,信号包含了发送者想要传达的讯息,从结果看,它可以操纵接收者行为的改变。

一般来说,一种动物大约能发出15~45种信号。信号可以是声音、颜色、姿势、动作、电场、触摸、释放气味或这些媒介的不同组合。

从四个步骤拆解信号,有助于我们加深认知:

信号发送者产生的某一行为

是为了将信息传递给接受者而进化而成的

从而使得讯息引发接收者做出回应

而此回应多数来说对双方都是利大于弊的

举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栗子,当一只狗发出身体前倾、耳朵竖立、面部肌肉紧绷、嘴部紧闭、眼神凝固、尾巴频繁朝左甩动这组信号后——有时单独一个信号和多个信号组合起来表达的不见得是一个意思,远处的一只狗马上予以离开作为回应,如此一来,信号发送者和接受者避免了战斗升级,双方皆受益。

这点并非难以理解,任何一个行为特征只有当它带给动物的好处大于它所带给动物的不利时才能得以进化,从而才能使这一行为在种群中散布开来,最终得以成为彼此默认的信号。

  信号中的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 

1

内部环境——信号发送者的讯息

物种、性别、年龄、族群成员、亲属关系、个人身份

地点(如与信号接收者的方向位置或距离)

身体状况(如体重、身型、年龄、健康程度、交配接受度)

作战能力、力量、资源管控潜力或支配地位

动机或情感状态、情绪(如害怕或饥饿)、主观资源

风险评估、竞争升级的意愿、攻击意图、可能采取的行动(如攻击)

2

外部环境——外部世界的特征

对对象或事件(如捕食者的存在或类型、危险程度、食物来源的数量或质量)的参照性判断,可跨越空间或时间。

动物通讯信号的三位领路人卡尔·冯·弗里希、康拉德·洛伦茨和尼科·廷伯根曾同获1973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弗里希经过20年的实验研究得出了有关蜜蜂的“舞蹈语言”,即工蜂在蜂巢内做出的看似微不足道的舞蹈动作可以告诉其他蜂群成员食物的确切位置。洛伦茨则全身心融入到鹅群中生活,发现初孵小鹅若先与人接触后再把它们送回到父母身边,鹅宝宝就不再把自己的父母当成双亲了,从而提出了“印记学习”(imprinting learning)这一理论,窥探到动物通讯的微妙之处。廷伯根凭借其敏锐的观察力揭开了海鸥及其他动物在发生领地冲突时所使用的通讯信号,并提出了著名的四个框架,强调了进入动物感知世界以充分分析和理解动物信号的重要性,直到如今都是研究动物行为时不可或缺的基石。

接下来,当我们谈论狗的通讯信号时,也将始终围绕这四个问题展开:

它是什么功能?

它是如何在个体生活史中发展的?

它是如何在演化历史中进化的?

它是如何工作的?

就让我们率先进入狗的视觉通讯世界吧。

相关知识

动物行为学——通讯行为
行为多样性:动物通讯中的多模态信号现象
声音是动物通讯的信号之一,动物的多种行为都涉及到声信号的利用
猫科动物通讯行为的研究进展(视觉、化学、听觉、触觉)
兽医研究通讯杂志社
鸟类的音乐和社交通讯.pptx
群居动物的社会行为有哪5种通讯类型
中兴通讯更换新标识及标识语 logo更加“圆润”
动物如何交流 中英文版
通讯Plus·玩机(52)

网址: Dog Communication|狗的通讯秘语(1)通讯与信号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48192.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狗狗为什么听书灵敏呢
下一篇: 为什么狗狗说话耳朵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