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好奇心害惨怪阿姨·之·“乌鸦头”

好奇心害惨怪阿姨·之·“乌鸦头”

                
                

                威廉·卡尔夫的这幅画,叫“Still Life with Kraai-Kop”。
“Kraai-Kop”?!那是什么东西?
百度上别想有答案,谷歌说那是南非的一个地名,中国学术期刊网说抱歉,没有任何资料,只好到谷歌学术上去试运气。在一本叫作“Points of Contact: Crossing Cultural Boundaries”的书里,它出现了一次,作者提到另一位荷兰静物画家杨·达菲德斯·德·黑姆(Jan Davidsz. de Heem,1606-1685),说他有一幅叫“Still life with Kraai-kop”的画作,大约绘制于1650-1660年之间。作者语焉不详地指出,“Kraai-Kop”是列在物品清单上的名字,在荷兰语里,它是“乌鸦头”之意,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在这类器物上几乎总会绘有一只乌鸦(kraai)。
真可惜,网上查不到黑姆的这幅画,也就看不到那乌鸦。然后我认真把卡尔夫的这只Kraai-kop看了个仔细,放大了看:它近似我们的茶杯而略大略高,杯壁较陡,口沿微微外撇呈莲瓣状(菱口),外壁六开光,看得见的一部分,一个绘杂宝,倒悬的葫芦上有花朵纹饰;另一个绘一簇野花,中间以纹饰带间隔,纹饰为一系列圆点。这里哪有乌鸦的影子呢?


                

                中国习惯,乌鸦从来不是吉祥鸟,一般是不会画到瓷器上去的,所以这个外销瓷中的“乌鸦头”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我知道国外研究明末的克拉克瓷,学者们除了荷兰静物画之外,还从打捞出来的沉船瓷器上找线索,沉船都有失事日期,便于为克拉克瓷进行分期,有的沉船物品当时有清单,也便于掌握第一手资料。
说到沉船瓷器,当年沉没的商船还真是不少:1595年,西班牙的“圣奥古斯丁号”(San Agustin)沉没于北美德雷克湾。1600年,“圣迭戈号”(San Diego)沉没于马尼拉湾。1613年,荷兰的“白狮号”(Witte Leeuw)沉没于南太平洋Saint Helena岛附近。1614年,荷兰的“班达号”(Banda)沉没于印度洋Mauriu岛海岸附近。1622年,西班牙的“阿托查号”(Nuestra Senora de Atocha)沉没于加勒比海。1630年,葡萄牙的“圣·康卡罗号”(San Concalo)沉没于好望角。1641年,西班牙的“康塞普森号”(Conception)沉没于海地附近。1643年,“哈察号”(Hatcher)沉没于南中国海,1983年被打捞上来时,发现了大约25000件瓷器。最惊人的是1752年沉没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商船“盖尔德马尔森号”(Geldermalsen),一共打捞出24万件瓷器。再加上我国的南海一号和南澳一号,沉船瓷器显然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呢。
作为业余爱好者,我需要简单点儿。所以我直接去看了“白狮”号的一些资料。它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武装商船,1613年在南大西洋东部,为了争夺对“东印度”的贸易垄断地位,四艘荷兰船和两艘葡萄牙船展开海战,“白狮号”中弹沉没。1978年白狮号运载的货物出水,包含一百余件中国瓷器。由于打捞时用的是比较严谨而科学的方法,所以相关考古资料一直为学界所推崇。荷兰著名的皇家博物馆(Rijksmuseum)获得了400公斤的瓷器碎片,联手阿姆斯特丹大学,对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对于我来说,最为方便的是,这家博物馆慷慨地将高清大图挂在网站上了。不揣简陋,图片下是我的解释,并非博物馆的说明。


                

                克拉克瓷基本式样,指器物中间有一个主图案,外圈由多个开光图案组成边饰,图案主要是中国传统的花鸟、人物、吉祥符号。该盘的盘心主图案是一枚艾叶,下衬以灵芝和丝带纹。内圈八曲开光,杂以鱼鳞纹和锦地纹。外圈莲瓣形八开光,内绘艾叶、桃子。两组开光间饰以条形装饰,简略地以圆点完成。纹饰之外以浅淡青色绘地。颜料分水明显,双钩线再晕染,填色不太准确。从照片上看釉色尚好,属于万历民窑标准作品。


                

                盘心为荷塘小景,荷叶上的青蛙正欲捕捉飞虫,水波、石块、荷花荷叶均表现细腻。内圈五曲开光,蓝地留白,绘花草纹饰。外圈桃形八开光,分饰杂宝、瑞果、艾叶等。杂宝纹为常见纹饰,一般包括宝珠、金钱、犀角、方胜、梵箧、银锭、贝叶、如意。边饰为如意云纹。颜料分水明显,勾线熟练,填色准确,工细有官窑风,虽然釉面上见有棕眼,也属上乘之作。


                

                盘心弦线两道,内绘菊花、竹子和山石,间以水纹和云纹。外圈蕉叶形八开光,分饰杂宝、花草。开光以饰带间隔,锦地,上有不同的圆点图案。纹饰之外以浅淡青色绘地。构图密不透风,国内鲜见。勾线细致,发色浓艳。有专家说,底部勾线内不再开光直接绘画的,为福建平和窑特点,不知真伪。


                

                盘心弦线一道,内绘山石、菊花、水波纹、云纹及旭日。外圈八开光,绘花果图案。间以点状条饰。构图混乱,逸笔草草,大约为民窑敷衍之作。


                

                盘心八曲开光,绘鱼鳞纹和缠枝花。盘心绘蜻蜓、蝉、山石与花草。外圈莲瓣八开光,分饰花草、贝叶、瑞果、杂宝、如意等。开光以饰带间隔,上有小花图案。纹饰之外以浅淡青色绘地。发色青灰,泛泛之作。


                

                盘心八曲开光,绘鱼鳞纹和锦地纹。内绘牡丹锦鸡,配山石和变形的云水纹。外圈莲瓣八开光,分饰瑞果和暗八仙。八仙是指吕洞宾、张果老等道教神仙,暗八仙是他们的法器,计有葫芦、芭蕉扇、宝剑、莲花、花篮、鱼鼓、横笛、阴阳板,因只出现法器,不直接出现仙人,故称暗八仙。本盘外圈开光中见有葫芦、芭蕉扇。开光间以饰带,锦地两端,中间为系结金钱。纹饰之外以浅淡青色绘地。装饰感极强,繁复细致,发色浓艳,虽然不入国人眼目,但是在外销瓷里,就算上佳之作了。


                

                盘心八曲开光,绘鱼鳞纹和锦地纹。内绘荷塘小景,一只鹭鸶,莲叶浮萍。外圈莲瓣八开光,饰以杂宝、花果。开光间以饰带,璎珞样。纹饰之外以浅淡青色绘地。发色较灰,但是工细端正。


                

                盘心六曲开光,绘如意纹、鱼鳞纹、锦地纹。内绘锦书如意、杂以飘带。外圈莲瓣八开光,饰以花果。开光间以圆点饰带。纹饰之外以浅淡青色绘地。图案复杂,填色不太准确,而釉色十分滋润。


                

                盘心八曲双勾线,内绘水鸟芦苇山石小景。外圈双钩圆形八开光,饰以蕉叶、方胜、灵芝、桃子、瑞果等。碗口以蝙蝠云纹装饰。绘制草草,笔力绵软,平庸之作。


                

                盘心八曲开光,绘以锦地纹样,内绘芙蓉山石。外圈双钩桃形十开光,花果杂以百宝,可见葫芦、法鼓等。开光以变形如意云纹勾连。繁复华丽,异域气息浓郁。
然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发现了一个“Kraai-Kop”,这里:


                

                画工是真差啊。外壁六开光,分绘菊花、蝴蝶,内壁六开光,绘折枝花草。外壁开光间以璎珞纹样饰带。内壁开光间以圆点饰带。从外壁破损处,恰好可以见到杯心的一只鸟头,原来,这就是“乌鸦头”了。
经豆友八目貉(http://www.douban.com/people/yukino)帮忙,终于在皇家博物馆的网站上找到另外一组“乌鸦头”:


                
                
                
                
                
                
                

                按照皇家博物馆的分类,“Kraai-Kop"属于“KOM”这个大类之下,“KOM”在荷兰语是“碗”的意思。简单说来,荷兰人无法区分中国的鹌鹑、鹧鸪、鹭鸶、画眉、喜鹊、鸳鸯等等鸟儿,他们泛泛地将一切外国鸟叫作“Kraai”。“Kraai-Kop"所指的这类中国瓷器,一般都要绘有小鸟,而且它的口沿应该是微微外撇的“荷叶边形”(菱口),以区分于其他的“碗”。尺寸上,高度是7-12cm,碗口直径为9-14cm,比中国的碗深而窄。我依旧有些迷惑的是:博物馆将另外一组归于“KOM”,却没有归于“Kraai-Kop"小类,碗底那只鸟好冤!或者是,另有我所不知道的命名规矩?

看见了鸟。低劣产品。

看见了鸟。低劣产品。


                看了了鸟的半个身子。

看了了鸟的半个身子。


                

                这种“乌鸦头”——英文名字为“crow cup”。形制上是国内瓷器所没有的,应该是专为外销所生产的式样,在荷兰广受欢迎。所以在卡尔夫的画里,一只画工一般的“乌鸦头”隆重地放在画面核心位置,使后面的酒具相形失色。这种推崇,恐怕是我们国人很难理解的。注意卡尔夫画中的杯子里,还有一个匙子的柄留在外面,显示它是被当作调料罐而使用的,有可能是糖。而想到糖,就不能不联想到卡尔夫另外画中的那种“姜罐”,很多时候,也是被当作糖罐使用的。
PS,网友八目貉还提醒我,连写的kraaikop就是荷兰的一种土鸡,网站在此:http://www.kraaikop.nl/
忽然记起,我小时候在重庆,是养过这种“荷兰鸡”的,本来是一对儿,后来老鹰飞来,叼走了公鸡,母鸡吓得再也不肯长大,成了我的好宠物,善终。
未完待续,感谢豆友锦瑟和八目貉对本文的修正意见!
另,不断完善中,非经我允许,请勿转载。多谢。

相关知识

好奇心害惨怪阿姨·之·“乌鸦头”
自恋的乌鸦乌鸦心里常常羡慕雄鹰被绵羊的卷毛紧紧缠住
养“乌鸦”做宠物 不吉利?
电动牙刷刷头之改良的制作方法
鸟类中最爱说话的是乌鸦吗?
“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再现南通
宠物 鸡图片
爱神落落
女子为宠物出气健身房全裸撒泼:人长大脑还小,真惨
几种自我安慰的怪行为

网址: 好奇心害惨怪阿姨·之·“乌鸦头”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5784.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2个月不算太早,虽然正规的宠物店
下一篇: 喜茶,开宠物主题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