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什么?竟然还有不属于猫科动物的剑齿虎?快来看《剑齿虎》大揭秘!

什么?竟然还有不属于猫科动物的剑齿虎?快来看《剑齿虎》大揭秘!

在茫茫时空中,曾经存在过神秘而奇幻的古生物,它们是地球演化历程的见证者,也是科学探索的重要课题。

得益于巨大的犬齿,猫科剑齿虎是深受欢迎的史前动物之一,令人意外的是,对于充满好奇心的爱好者来说,关于它们的信息少得可怜。除此之外,地球上曾经还生存有许多非猫科的剑齿捕食者,这些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名称,如猎猫科、巴博剑齿虎科、袋剑齿虎科等。其中一些类群还没有家猫高,另一些却比现生的狮子还要大,还有一些就像它们的名字一样怪异。对专家来说,剑齿捕食者仍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谜团。


剑齿捕食者长什么样?

它们是如何使用那壮观的犬齿的?

最后又为何灭绝了?

《剑齿虎》这本极具视觉美感和科学智慧的书中,毛里西奥·安东用文字和图片向我们讲述了剑齿虎的演化故事,所有这些都严格基于最新的科学研究。本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颂扬了那并不遥远的史前生命的非凡多样性。


《剑齿虎》

[西]毛里西奥·安东 著/绘

李雨 熊武阳 译

978-7-5760-3053-2

168.00元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年6月

《剑齿虎》是著名西班牙古生物学家、古生物艺术家毛里西奥·安东的名作,详细介绍了剑齿类肉食动物,包括丽齿兽类、肉齿类、猎猫科、巴博剑齿虎科、有袋剑齿类和有着最多种类的剑齿肉食动物的剑齿亚科的各种主要成员如蜥熊兽、狼蜥兽、鲁比奇兽、类剑齿虎、古剑虎、恐齿猫、始剑虎、桑桑剑齿虎等,并配有他自己所作的复原图,其中并有一批彩色的剑齿动物生态情景插图。本书解说了剑齿动物的类别、演化过程中剑齿动物有的没有一只家猫高而有的比狮子还大的原因、剑齿动物看起来像什么、剑齿动物最终灭绝的原因等问题,反映了至成书时剑齿肉食动物研究的成果。

作者简介

毛里西奥·安东(Mauricio Antón),西班牙古生物学家,也是著名古生物复原大师。安东致力于灭绝生物的科学复原,以创作极具影响力的原始人、已灭绝食肉动物和其他脊椎动物的骨架与外貌复原图而闻名。他为西班牙萨瓦德尔博物馆、马德里德自然科学博物馆、佛罗里达自然历史博物馆,以及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均绘制过多幅史前动物场景的壁画。

安东与其他学者合著了许多专业书籍,并为相关书籍绘制插图。这些书籍有《犬类和它们的化石亲属》《史前哺乳动物》《进化伊甸园》《猛犸、剑齿虎、人类》《大猫和它们的化石亲属》等。



《剑齿虎》书影

《剑齿虎》的英文原版是古生物科学读物的名著,作者毛里西奥·安东虽然并非科班出身,却在多年浸淫古生物学的学术积累基础上,写出了这么一部精彩之作。

书中所插入的各种古生物复原图,也是安东所绘,见出其古生物绘画上的卓越艺术造诣。


剑齿虎,一个如同霸王龙一样很有吸引力的史前“明星”动物名词,就如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邓涛为该书汉译本作的推荐词所云:

“人类对于猫科动物是非常喜爱的,一方面在于其漂亮的外貌,另一方面还在于它们凶猛的形象,尤其是大型猫科动物,而这些特点的极致状态就表现在已经绝灭的剑齿虎身上。”


顾名思义,剑齿虎就是一类长有剑状犬齿的陆生食肉动物,但就如猫这个字眼,在动物分类学上有着猫型亚目、猫科、猫亚科、猫属等不同意义一样,剑齿虎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大众印象中的剑齿虎,基本就是根据19世纪美国拉布雷亚沥青坑大量发现的致命刃齿虎骨架复原的形象,甚至都不知道这一属原先就叫剑齿虎的动物,早已改称刃齿虎了。


按照《剑齿虎》一书的分类,广义的剑齿虎包括以下几类:

1. 丽齿兽类,一类已经灭绝的二叠纪兽孔类爬行动物(似哺乳爬行动物)。

2. 袋剑齿虎类,南美洲一类已灭绝的食肉有袋类哺乳动物。

3. 类剑齿虎类,肉齿目的成员,一类已灭绝的食肉有胎盘类哺乳动物,与真正的食肉动物(食肉目)有亲缘关系,但又有所不同。

4. 猎猫科剑齿虎类,已灭绝的食肉目猎猫科成员。

5. 巴博剑齿虎类,已灭绝的食肉目巴博剑齿虎科成员。

6. 猫科真剑齿虎类,食肉目猫科剑齿亚科已灭绝的成员。

剑齿食肉动物形态与类别的这种多样性,令它们尤为迷人。


狭义的剑齿虎,指的是食肉目猫科中的剑齿亚科,也即上述六类里的第六类。更狭义的剑齿虎,则仅指剑齿亚科中的剑齿虎属,早先曾称短剑剑齿虎。

对于一般读者来说,不读本书,可能不会知道分类上仍是爬行动物的丽齿兽,居然也属于剑齿食肉动物吧。


《剑齿虎》一书,不仅介绍了各个种类的剑齿食肉动物,让人大开眼界,还讨论了剑齿虎的发掘遗址、地质期分布、生态、捕猎对象、攻击方式、灭绝原因等,甚至还有栩栩如生的致命刃齿虎捕猎美洲野牛的场景描绘,让人清楚看到那些已灭绝的剑齿大猫与现生锥齿大猫的不同之处,可以充分满足广大读者的好奇心与阅读欲望。



书中不光文字内容信息丰富,安东亲手绘制的数量众多的各种剑齿虎的头颅、骨架、整体外形复原图,以及与各种同时代物种(包括猎物、竞争者)在一起的生活场景图,也都十分精彩,引人入胜。




两位译者对于书中动物学名的中文译文如何更为确切,也与责任编辑一起多有商讨,尽量根据拉丁文学名的原有词义作了妥善处理,足以取为规范。比如H.serum,网上有译作血刃锯齿虎的,名字看似漂亮,其实不合理,书中译作晚锯齿虎,就很贴切了。


至于对书中种种介绍与描述的具体领略,还得由读者诸君亲力亲为了——如果你对剑齿虎感到好奇,或是对古生物、大型猫科动物有着强烈的兴趣,这本《剑齿虎》一定会让你大饱眼福。

前言

猫科真剑齿虎是最受欢迎的史前动物之一,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对于充满好奇心的爱好者来说,关于它们的信息少得可怜。其中的一个属,刃齿虎属,自发现以来就备受厚爱,在各种儿童书籍、漫画和电影中我们都能找到它的身影。但实际上,在地质历史时期还存着许多其他属种的真剑齿虎类,它们有着不同的形态和体形。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真剑齿虎类是猫科家族中已经灭绝的成员,因此它们与现代猫科动物是近亲关系,但在许多方面又与后者有所不同—特别是那对引人注目的上犬齿,一系列解剖学特征显示出它们有着不同的捕猎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猫科真剑齿虎类不是本书的唯一主题,因为它们并不是唯一拥有剑齿的动物。古生物学家也使用Sabertooth一词来指代其他几类已经灭绝的食肉剑齿动物,它们不属于猫科,甚至连猫科动物的近亲都不是,但它们都具有猫科真剑齿虎类的部分甚至全部的解剖学特性。猎猫科、巴博剑齿虎科、袋剑齿虎科—每一个模糊的名称都代表了一个完全不同的食肉动物家族,但它们却又有着非常相似的形态。它们中的一些成员比家猫还小,另一些却比狮子还大,还有一些看起来非常怪异。在这本书中,我们会一起回顾各类长有剑齿的食肉动物,无论它们是否为真正意义上的猫科。

剑齿虎让古生物学家们面对过一些特别伤脑筋的谜题,关于它们仍然有许多需要了解的地方。剑齿虎有着怎样的样貌呢?它们在一些复原图中是长着巨大獠牙的狮或虎,而在另一些作品中则是既不像猫也不像其他现存食肉动物的奇异生物。剑齿虎是如何使用那壮观的犬齿的呢?关于它们的捕食习性曾有很多假说,有人认为它们完全无法主动捕猎,只能以食腐为生,也有人认为它们有能力展开特别血腥的刺杀。为什么剑齿虎最终灭绝了呢?一些学者曾认为它们陷入了某种不可逆转的演化趋势,成为了其中的受害者,在这一趋势中,它们的犬齿在一代又一代的演化积累过程中变得又大又笨重,最终导致了演化支系上的最后一个物种灭亡。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剑齿虎专门捕食那些巨型厚皮动物,在最后一个冰河时代结束时,许多这样的巨兽都消失了,剑齿虎也随之而去,地球上只留下了那些速度更快的“正常”猫类,它们更适于捕食像马和羚羊这样能够快速奔跑的猎物。我们也许永远无法完全肯定地回答这些问题。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涌现了大量令人兴奋的研究,我们离这些问题的答案无疑更近了一步,而这些研究显示,上面提到的各种旧假说很可能都是错误的。

不断的研究探索将揭示出更多有关剑齿虎的演化和生物学细节,但只要我们还未掌握时空穿梭技术,我们就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我们所能看到的要么是硬邦邦的化石,要么是各式各样的复原。与其他化石物种一样,我们需要对剑齿虎进行一种“视觉转译”才能将它们当作生灵,而这种复原过程也是本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生物的复原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它要求复原者精通解剖学并且对细节一丝不苟。有些人可能觉得,既然我们永远无法绝对准确地知道灭绝动物的样子,那么给出一个粗略近似的形态就已足够。但我们对现生动物却常常不限于泛泛的了解,至少在对它们感兴趣时不止于此。比如马和狗的爱好者会有自己喜爱的品种,他们都知道准确的形态对于区分品种有多重要。野生动物的美丽之处同样在于它们那独特而又确切的形态和比例。在描绘生物时细节是至关重要的,在阿尔塔米拉和肖维的岩画时代,野生动物艺术家们就已知晓这一点。化石物种都是无法直接观察的,我们永远无法对它们做到完全准确的复原,但即使如此,或者说恰恰因为如此,我们在复原过程中完全准确的追求显得至关重要。对于已经灭绝的猫科真剑齿虎类来说,我们只有专注于解剖学的细节才能对它们与其现生亲属(即现存大猫)的异同形成客观实在的认识。

优秀的“古生物艺术”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对科学的倾情投入密不可分,许多古生物学家同时有着优秀的视觉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人—居维叶(1769—1832)就是一位卓越的绘画师。他在19世纪初进行科学描述时,曾为一些化石物种绘制过非凡的复原图。遗憾的是,这些画作并没有被居维叶发表,而是一直埋没于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档案室中,直到20世纪后期才被重新发现(Rudwick,1992)。如果居维叶当时对他的艺术作品不那么谦虚谨慎的话,也许现代的古生物艺术会早几十年成熟,而在几乎一个世纪之后,这门学科最伟大的先驱查尔斯·奈特才使它“开花结果”。除了有着艺术家的扎实功底(和卓越天资)外,奈特还是一位非常有造诣的解剖学家和敏锐的自然观察者,他与同时代的伟大古生物学家们的合作—特别是与奥斯本的合作—是一个对生命不断探索的过程(Milner,2012)。对于本书的主题来说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奈特在与古生物学家的合作中,采用了一套严谨而简洁的工作方法,他对剑齿虎类动物的非凡复原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在本书中,我希望这些复原既能作为一种研究工具,也能让读者了解到那些由剑齿虎的化石记录所揭示出的物种多样性及科学家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现的解剖学细节。只有通过艰苦的野外工作才能找到化石,接着还有耐心的清理和修复以及无休止的分析、测量和对CT扫描图像的处理,或是任何从化石残骸中提取信息的技术的运用。这些辛苦积累起来的知识是否应该被埋没在学术刊物里,而不让那些真诚好奇的爱好者们接触到呢?我不这么认为。

任何一类化石动物都可能激发专业和非专业人士的兴趣,除此之外,对灭绝动物及其适应性的研究使我们重新认识到大自然是如何运作的。此外,古生物学让我们认识到了生命的时间维度,这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必要。在我们祖先生活的遥远过去,当人类还只是一类完全服从于生态法则的哺乳动物时,满足日常需求是我们的祖先从他们自己的时空尺度感知自然的方式。即使在今天,这种感知(对自然的“沉浸”)也大大增加了我们的幸福感。但是,作为地球上最强大的生物,人类仍然受制于生态法则,只不过人类个体在某种程度上受着科技的保护,容易自我忽视。我们迫切需要不同的观点,从不同的视角来观察我们的地球,感知其脆弱性并意识到我们目前的行动对生物圈及人类的长远未来来说多么重要。

从太空看地球就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视角,而古生物学则提供了类似的时间视角,向我们展示了现代生物的多样性及其所有迷人的细节只是一幕幕生命演化中的片段。在我们看来每一个静止的物种,其实都是无数个前期物种积累变化的结果,它们注定要不断演化或走向灭绝,但这种命运不应该受制于人类的行动。对我们来说,毫无悔意地砍掉其他生命的演化进程是不道德的,就好像我们人类是一个盲目的、毫无人情味的主宰者,就像那颗在6500万年前使恐龙灭绝的小行星一样。

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的漫长历史突出了全球生态系统所有部分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捕食者和猎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其中一个例证。我们必须确保生物圈的精密零件在未来能够持续运作(为生命提供一个适宜居住的世界),并努力确保所有的生命在没有我们的干扰下尽可能地接近本应遵循的演化路径长期发展下去。在一个真正可持续的未来,无论在何处,大猫们和其他食肉动物才是制约野生食草动物数量的主要因素,而非人为压力。捕食者不仅是为自然纪录片增添情感的戏剧性事物,更是生命之网运作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现存大猫一样,剑齿虎也是标志性的生物,这使它们成为展现过去生物多样性的优秀“大使”,它们在我们身上所激起的情感反应也有助于提高我们对它们适应性细节的探索兴趣。的确,它们在如此众多的独立谱系中发展出惊人相似的剑齿形态,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最好且最吸引人的趋同演化的例证。此外,它们最终悲剧性的灭绝帮助我们认识到现在的世界是多么美好。若是我们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狮或虎的生态行为及环境适应,我们所应做的就是去它们生活的地方近距离地观察它们(至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仍是可以实现的);相比之下,尽管我们可以将所有的科学工具应用到剑齿虎身上,但关于它们的大量谜团是我们永远也无法确切知晓的。尽管如此,在研究它们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关于猛兽捕猎的基本原理,我们对现存的顶级捕食者的保护方法应该受益于这些见解。

生物多样性受制于时间,因此会不断地发生变化,但它以其他任何事物都无法达到的方式滋养着我们的思想。事实上,我们不仅应该将它作为一种物质资源来保护,还应该把它作为我们心智健全的源泉来捍卫。如今的科学和艺术,相比于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应该赞美这种生物多样性,剑齿虎是这当中尤为引人入胜的生命例证。

部分来源:大夏书店·丽宝店

制作:刘晓帆

关注并设为星标

相关知识

揭秘猫咪神秘语言,了解小家伙的需求和情绪
一条鱼从海洋进入陆地,从此开启两栖动物新时代!
盘点10大猫科动物战斗力排行榜:东北虎力压非洲狮,第1实至名归
你知道哪些猫科动物?
猫科动物简介
原创 猫科动物的概述
猫科动物的习性.doc 全文免费
关于猫科动物的介绍
猫科动物百科知识
何为猫科动物?

网址: 什么?竟然还有不属于猫科动物的剑齿虎?快来看《剑齿虎》大揭秘!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63823.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魔兽世界里的猫科动物都可以学习加
下一篇: 多例猫科动物感染新冠 研究: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