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的家中都会有一个小小的水族箱来养金鱼,不仅带来了观赏的乐趣,还有一个装点的作用,但是金鱼体弱性娇,极易在养的过程中生病死亡。有很多鱼友们不注意疾病防治的方法,或者有些渔友在防治的方法上也存在着误区,影响防治效果,因此小编整理了一些鱼友们容易发生错误的防治误区及一些正确的防治方法。
一、防治误区
长期使用抗菌素类药物
有很多渔友为了让金鱼少生病,长期不间断地在水中添加抗菌素类药物,以期起到防治金鱼细菌病的作用。但这样会使病原菌产生耐药菌株,从而产生抗药性,一旦发生疾病再用抗菌素类药物很难控制。而且长期给鱼用药,会破坏鱼的生理机能,容易使鱼厌食,甚至停止生长。
见好就收
很多渔友缺乏鱼病防治知识,一旦发病就盲目下药,刚见金鱼的生命体征好转就停止治疗,从而影响了防治效果。鱼病防治有一个过程,应持续用药一段时间才能防止病情反复,如果病原体消灭不彻底,产生抗药性,会加重病鱼病情,防治难度更大。
超剂量用药
由于金鱼发病快速,很多渔友为了尽快控制金鱼疾病,常常超剂量用药,从而形成药害,造成金鱼药物中毒死亡。在金鱼养殖过程应严格按照药物品种的使用规定,准确计算水体体积和用药剂量。
随意混合用药
有部分鱼友缺乏防病治病及药物的基本常识,当用一种药物治疗金鱼疾病效果不好时,便急于求成,不顾药物的特性,想当然地把几种药物混合使用。这样容易形成拮抗反应,失去防病的效果,有的甚至会产生有毒物质,危害金鱼。如福尔马林不能与漂白粉、鱼康、鱼安、等氧化性药物混用,生石灰不能与漂白粉、重金属盐等混用。
忽略供氧
大多数渔友在金鱼病害防治过程中很少使用增氧设施。在防病药物的作用下金鱼的耗氧量增加,同时由于药物作用,病原体被逐渐杀死,其尸体在水中迅速分解,加快水中氧气消耗,特别是治疗鳃部疾病时,如果不增氧会导致缺氧死鱼。
二、防治对策
观赏鱼养殖过程中一旦出现疾病,损失很难挽回,即使治疗成功,也失去了一定的观赏价值。如蝶尾金鱼的烂尾,即使治疗成功,尾鳍也失去了原有的美丽和光泽。由于鱼类生活在水中,活动不易观察,生病诊断和用药比较困难。金鱼和其它鱼类一样,生病后摄食能力减弱,不易给药,疗效一般,常用的全池泼洒的方法对水中其它不生病的金鱼也会造成一定影响。所以,金鱼疾病防治一定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具体的办法有以下几点:
减少病原,处理水源
为了减少水源中的病原微生物,使用杀虫杀菌药物处理,具体方法为
预防疾病,定期药浴
在金鱼容易发病的季节,池塘、容器、用具要经常消毒,并定期进行水体消毒,以杀灭水中病原体,杜绝传染源。
放养密度要合理
在养金鱼的过程中,应该选择觅食力强、耐低氧,抗病力强且观赏价值高的优良品种。放养密度要根据水体条件、养殖条件、养殖的品种等因素来确定。由于金鱼比常规鱼抗逆性弱,放养时尽量稀放,且要规格整齐。
精心喂养,增强体质
首先要把金鱼养肥养壮,才能抗病力强。应喂全价配合饲料,如果单纯投喂碳水化合物饵料,易造成营养不良,金鱼身体消瘦,头大身细,抗病力差。
调控水质,改善环境
金鱼在水质老化的浓绿水中金鱼易患上烂尾、烂鳃、白点等疾病。因此,应根据金鱼的种类、季节、规格、水质情况,每天进行合理的排污、清池、换水,为金鱼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避免机械损伤,减少鱼病发生
在金鱼饲养过程中的换水、捞鱼、筛选及人工繁殖等操作时,尽可能减少金鱼的外伤,如果金鱼的鳞片及皮肤受伤,很容易受饲养水体中的各种病原体侵染,导致溃疡。如果金鱼的内脏受伤,会导致组织坏死、器官出血造成功能失调。
对症下药,积极治疗
金鱼在养殖过程中如发现摄食、行为的异常变化,要及时了解金鱼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和病症诊断,一旦确认患病,应尽快进行隔离,并对症用药,积极治疗。
我们养鱼的时候都会多多少少的采取一些预防金鱼生病的办法,以为只要我们做到了就好了,殊不知,有时候我们看似对鱼儿们好的行为却是在害它,因此,掌握科学有效的金鱼防治病害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知识
金鱼防治病害存在的误区及正确的防治方法
鹌鹑常见的三种病害及防治
水生动物病害防治工作建议
动物的营养缺乏与病害防治.pptx
水生动物病害防治员国家职业标准doc
虎皮鹦鹉的常见病及防治
浅谈几种常见宠物体表寄生虫病的防治
白头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
蜈蚣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
犬类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网址: 金鱼防治病害存在的误区及正确的防治方法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73108.html
上一篇: 在饲养宠物鱼的过程中,每个月做一 |
下一篇: 观赏鱼常见病防治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