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建议,造就漂亮的龟壳
自己心爱的龟宠能够拥有一副漂亮的龟壳是所有龟友所共同期盼的一件事,
也是大多数养龟爱好者的追求。
观赏类宠物的饲养与小猫小狗的饲养其实差别很大,
家中喂养一只小狗,主人的感觉会像是多了一个朋友或玩伴,
而养龟则更像是收藏,只是比藏品多了和主人进行互动和沟通的能力。
与其他的观赏动物不同,龟最吸引人的地方往往不是艳丽的外表,
而是其与生俱来的浑厚气质,
这也是养龟爱好者选择龟来作为自己宠物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龟的气质对每个人而言可能来源于不同的地方,
但人们钟爱的目光总是离不开它们的甲壳。
龟壳里装载的是一只龟的躯干部分,
也是人们在对其进行观察时占据视角最宽的部分。
不同品种的龟的甲壳上呈现的色泽、花纹以及形状都不尽相同,
可称得上是变化无穷,
不仅如此,龟在成长过程中所留下的印记也会一一刻录在甲壳上,
层层的生长纹似乎在向人们展示着它在过往的岁月中经历的故事,
吸引人们往更深的层次去挖掘一种奇妙的感受。
很多龟友在饲养爱龟多年后产生了疑问,
为何自己的爱龟看上去似乎不如自然环境中生长的龟漂亮?
为什么自己亲手养成的龟壳会显得黯淡无光呢?
其实问题的答案很清晰,
只是乌龟的主人们没有把自己对爱龟的呵护建立在自然规律之上。
换而言之,只要龟友们在饲养时遵循自然规律和龟的习性,
造就完美的龟壳其实不是一件难事。
下面就是笔者根据自己从事龟类养殖以来的微薄经验,为龟友们提出的五个建议。
1、调整采光
说到养龟环境中的采光,不由感慨万千,
笔者在刚刚接触观赏龟饲养时,不少前辈一直在强调采光的重要性,
但笔者却不以为然,自认为水质和食物的质量保证就足够造就漂亮的龟壳。
但事实证明,笔者当时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众所周知,钙质的吸收需要维生素D来给予帮助和支持,
而日照是促进维生素D在体内合成的最主要方式。
在极度缺乏阳光或散射光照射的情况下,龟体骨骼和甲壳的正常发育得不到保证,
容易出现生长滞缓的情况,严重者甚至发生软壳病。
另外,龟在生长过程中,甲壳上新生的部分尤为娇嫩,
在甲片外缘形成色泽较淡的圈纹,俗称“暴纹”或“暴白”,
龟在较长时间的色素沉淀以后才能使色泽较淡的新生部位与原有的体色一致。
在阳光直射量不足时,龟体的色素沉淀速度整体下降,
长时间下来,龟壳的色泽就会显得极为不自然,观赏性也就下降了。
养龟爱好者在对养龟环境进行布置时,
应当充分考虑到采光强度的问题,
笔者建议,家庭式观赏饲养环境30%的面积保持在每天3到8小时的阳光直射条件将获得良好的效果。
必须有遮阴区域,不是暴晒!并且不要隔着玻璃晒,玻璃会阻隔大部分UVB光。
届时您会发现,您的爱龟不仅生长进度喜人,壳色光鲜亮丽,
而且在活动量和摄食积极性上也会有显著提高。
2、调整食谱
每个养龟爱好者都有一套为爱宠精心设计的食谱,
有的是各种原生态饵料,
有的是各类食材边角料,
还有的是品类繁多的商品饲料。
当直接购买到的龟食不能满足饲养者的要求时,
部分爱龟心切的龟友甚至开始亲自动手为自己的爱宠制作专属的食料。
但在此之前,每位养龟爱好者都应该充分了解自己所饲养的乌龟,
它需要何种营养以及对各种营养的需求量。
龟壳主要由骨板和甲片两大部分组成,
在生长时对钙质的需求量很大,
因此在考虑龟壳正常生长的角度上,
优先考虑的就是食物中的钙质含量。
很多龟友在爱龟的食谱中安排了较大比例的红肉(如猪肉、牛肉等),
龟在进食以后似乎也获得了较好的生长速度,
但长期实验证明,猪肉等红肉类的动物蛋白和钙质含量的比例并不适用于大部分龟类,
长期、大量地将红肉作为龟的主食将有可能造成龟壳的生长进程跟不上肉体的速度,
最终呈现龟体与甲壳的比例不协调,杂食性水龟表现更甚。
相比之下,鱼虾等饵料的钙质含量对大部分水龟而言就比较适宜,
长时间、大比例地给水龟投喂鱼虾类饵料较少出现因营养失调造成的壳体比例失调。
笔者建议,在肉食性或杂食性龟的食谱安排中,
以鱼虾、各类白肉等为主食,辅以昆虫、软体动物、软质瓜果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自己动手制作龟粮时,干料总体含钙量控制在2.5%-4.5%之间为佳。
保证饲料中的钙质含量可以采用鱼粉、骨粉、虾粉等动物性原料,
针对偏素食品种的龟则可以加玉米粉等含钙较高的植物性原料在饲料中的比例。
3、保证水位
保证饲养环境中的水位是针对水龟而言的。
实际上,具备一定基本常识的龟友在饲养水龟时都知道水位对龟壳生长的重要性。
如果在水位极低、不能末过龟壳边缘的情况下,
随着龟的生长,其背甲边缘将会向上翻翘,背甲中央呈凹陷状;
若水位仍较低,末过龟壳边缘但不能淹没背部顶端时,
虽然壳缘上翘的现象不会出现,但背甲中央扁平、凹陷的现象仍然难以避免。
部分龟友将养龟的水位设置在刚好淹没龟背的深度,而龟壳的生长却没有如其所愿,这是因为水位刚刚末过龟背时,
龟只要四肢稍作支撑就能降背部顶端露出水面。
背甲顶端为脊角板的位置所在,
若该部位较长时间地露出水面,则容易粘甲,呈现生长停止或滞缓状,
最终使得龟的形体受该部位所限,变成平背或不应呈现的圆形。
笔者建议,在设定水龟饲养水位时,
应以龟在水中四肢撑起时仍不能使背甲凸出水面为最低标准,
该原则不仅符合所有水龟的条件,
也适用于亚洲巨龟、齿缘摄龟、庙龟等偏水栖的半水龟类。
4、增加磨质
或许很多养龟爱好者曾经发现,龟在自己精心设置的环境中开食新的生长过程,
但甲壳上新的生长纹却与原先已有的生长纹格格不入,
除了色泽相差较大之外,其光滑程度和自然融合的感觉似乎也没有达到预期的设想。
事实上,要想爱龟的甲壳纹理最大程度地接近自然环境下生长的个体,还需要考虑磨质的问题。
什么事磨质呢?
对很多龟友来说,
磨质可能是一个新名词,
其实在养龟的概念中,
磨质指的就是能对龟体甲片、爪子甚至喙形成摩擦,
使其甲壳纹理不过于突兀甚至防止爪尖、喙缘的过度增生的物体。
对龟而言,常见的磨质包括生长环境中的砂石、泥土、水草、树木枝叶甚至是水等等。
经过这些磨质的不断摩擦,
龟甲上原本突兀的生长纹理将被缓慢地打磨,
渐渐地显得更加自然也更有光泽度。
如果想要龟壳上的纹理更加平滑细润,
在饲养水龟和偏水栖的半水龟时,
则可以在水环境中添加底砂、底泥;
在饲养陆龟和偏陆栖半水龟时,
可以用泥土和细砂石作为底材,
并在环境中种上少量草本植物或灌木。
反之,如果饲养者更为欣赏纹路清晰的龟甲,
就可以尽量减少饲养环境中的磨质,
并尽可能地提高水体的能见度以及陆地部分的光滑程度。
▌5、控制密度
通常我们在讨论家庭观赏性饲养的时候,
龟的放养密度主要围绕着活动范围、水质调控等问题展开,
那么控制密度对龟壳的养护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想要找到答案就要从龟的活动范围入手,
在饲养环境面积一定的情况下,
龟放养数量越多,其平均活动范围也就越小,
这意味着龟与龟之间的遭遇率将提升。
龟在进行交配或模拟爬背的时候是十分凶猛的,
包括陆龟、水龟、半水龟在内的很多品种雄龟都有撕咬雌龟的习惯,
交配季节中的雄龟为了争夺配偶,
甚至会发生相互间的打斗。
另外,如扁东方龟、凹甲陆龟等领地意识较强的龟,
即便不在交配季节也容易因争抢领地而引起相互攻击。
龟在向敌对方发动攻击时,主要以啃咬、撞壳为主,
这对龟的甲壳造成的伤害是很大的,
因交配和打斗引起的壳体损伤屡见不鲜,
因此,过大的饲养密度有可能引起上述情况的发生,不利于对龟甲的养护。
不同品种的龟在习性上差异很大,
因此在饲养密度上不能以既定值一概而论,
需要分门别类地细心对待。
壳长在3-5cm的小龟可以控制在每立方水体110只以内;
壳长在6-10cm的龟可以控制在每立方水体60只以内;
壳长11-15cm的龟控制在每立方水体15只以内为佳;
成龟壳长超过30cm的大型龟类应酌情考虑,一般每立方水体不宜超过三只。
通过以上的五个建议,龟友们或许有了更多的认识,
对养出漂亮的龟壳也更有信心了。
其实,造就漂亮的龟壳,方法远远不止这些,
大自然在创造龟这种生灵时,
已经赋予了它完美的外表,
养龟爱好者们只要更深地掌握龟的习性,
为它们设置舒适的环境,
并牢牢谨记要遵循自然的规律,
把爱龟塑造得健康而完美将不是一个梦想。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的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自:龟江湖
相关知识
宠物龟龟壳上有白点(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处理?)
观赏龟排名(最漂亮的观赏龟)
火焰龟养护指南:让你的宠物龟健康成长
宠物龟,你见过几种
还有什么宠物龟
最全的龟文化,让你一次了解龟的从古至今
地球上10大最适合新手养的龟,草龟第一,巴西龟第二,你养了吗?
适合新手养的宠物龟,你养了吗?
想买龟,那种龟好?
饲养齿缘摄龟的方法(让你的宠物龟健康成长)
网址: 让龟拥有漂亮龟壳,除了浸水法美颜你还会啥?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77858.html
上一篇: 龟壳怎么清洗 |
下一篇: 毒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