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育龟经 | 龟类疾病的防治原则与措施

育龟经 | 龟类疾病的防治原则与措施

不同病因引起的疾病应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但总的原则是以预防为主,而且是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龟病具有如下特点

(1)开展龟的人工养殖时间较短,龟病的研究尚未引起科学界足够的重视,这方面的资料很少,防治方法及防治措施还很不完善。

(2)潜伏期长。龟感染病原体后,往往经很长一段时间才发病。而且龟活动缓慢,胆怯怕人,平时藏于水中或缩在壳内,及时患病也不易被发现,只有病情严重时才因表现异常而被发现,但此时已难以挽救。

(3)病程较长。成龟患病后一般可维持相当长的时间而不死。如患水霉病的龟,全身的皮肤都密布水霉时还可存活数周,直至消瘦或合并细菌感染时才死亡。但稚龟和幼龟的病程较短,稚龟患水霉病后可在短期内死亡。

(4)合并症和并发症多。龟可同时感染数种疾病,或感染一种病后出现另一种并发症。如龟可同时感染水霉病和腐皮病,或患腐皮病后并发疖疮病等。

(5)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治愈困难。因龟病早期不易被发现,不能及时治疗,发现龟有病时其病变已到晚期,龟体极度衰弱,生理功能已严重失调,顾此时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此外,病原体的诊断也比较困难,药物的给予也受到限制,如病龟一般都不摄食,口服给药无法实施,强制内服或注射给药可引起应激反应,有时可加快病龟的死亡。

故对于龟病,应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积极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

一、控制和消灭各种传染病

龟病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是由生物性病原体所引起的各种传染病。传染病的传播包括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第一个环节是要有传染源的存在,即要有携带病原体的龟或环境中有病原体存在。第二个环节是要有适宜的传播途径,如通过直接接触传播,通过水体传播及统计媒介生物传播等;第三个环节是要有易感龟的存在,即受伤的龟或抵抗力下降的龟,各种病原体可乘机侵入而感染成功。只要打断上述任何一个环节,即可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

(一)消灭病原体

各种病原体是引起龟病害的罪魁祸首,是疾病发生的根源,因此,在疾病的防治中,消灭病原体最为关键。具体做法如下:

(1)严格检疫,不引入有病的龟和受伤的龟。对购进的龟要进行消毒和隔离观察一个月,确证未带病原体后方可放入池中饲养。

(2)发现饲养池中有患病的龟应马上讲起隔离治疗。同时进行池体消毒和健康龟消毒。

(3)病死的龟应妥善处理,要埋在离养殖场较远的地方,埋完死龟的工具应进行消毒。

(4)彻底清池和消毒龟池水。放龟前,应彻底清池,先排干池水,将块状生石灰加水化浆后均匀泼洒于池底及其最高水位线以下的四周边坡上,以杀灭池中的病原体及敌害生物。亦可用漂白粉清池。

(5)消毒龟体。龟入池前要进行消毒,入池后也要定期消毒。

(二)切断传播途径

(1)设施与用具消毒。龟类投食点每天投喂前应认真清洗,并定期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小型工具如桶、盆、抄网等放在10ppm硫酸铜或20ppm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5分钟以上,大型工具可经阳光曝晒后使用,以达到消毒的目的。

(2)饵料消毒。螺、蚌、鱼、虾、蚯蚓等动物性鲜活饵料采集后,需先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放在5%食盐水中浸泡5分钟后再投喂。

(三)提高龟体抗病力

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日常操作中尽量减少龟体受伤,以免损害龟体的天然屏障,给病原体以可乘之机。

(2)加强龟的营养,提高龟体的素质,增强其免疫力。

(3)人工免疫。在龟类,这方面的研究仍很薄弱,有待开展。

二、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养殖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龟的生长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养殖环境的好坏可从四个方面来评价,即声、温、土、水。其中水环境时贯穿整个养殖过程的重要环节。

(一)避免噪声

养龟场要尽可能避开公路、噪声大的工厂以及喧闹的场所,宜选择在阳光充足、环境安静、生态协调的地方,使龟有良好的摄食和栖息环境,减少和消除恐惧心理,减少应激性,提高抗病力。

(二)适宜的温度

它包括气温和水温。黑颈乌龟为水栖型,水温有直接的影响,而气温则通过影响水温而间接发挥作用。温度过高时可引起龟中暑,温度过低时刻导致龟冻伤甚至死亡。因此,要尽量创造适宜的温度环境。

(三)良好的陆地环境

龟类生活在陆地上要求有较好的隐蔽环境,同时有供龟进行阳光浴的场所,空气清新。环境安静,有足够的活动场所。如环境受到污染,可影响龟类的生活和生长发育,降低龟类的抗病能力,使龟类易受病原体感染而发病。

(四)清新的水环境

水质的好坏与龟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如水质被污染可引起龟病或中毒,养殖池的水质恶化(如池水缺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积聚等)不仅影响龟的生长,使其抗病力下降,避免污染。

三、坚持科学饲养

水生动物病害是否发生与饲养管理有很大关系。管理工作科学、仔细、全面,水生动物病害就能得到较好的控制;反之,水生动物病害发生机会就多。科学饲养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一)合理放养

各龄期龟均按照推荐的适宜放养密度进行放养。这样既可减少龟病害的发生,又可提高经济效益。

(二)合理投喂

饲料的营养要全面,营养配比要合理,且容易被龟消化吸收;饲料要无发霉、氧化变质现象。饲料的投喂应做到“四定”,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以免因投喂不当而导致龟病的发生。

(三)加强管理

要坚持勤观察、勤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减少龟病的发生。

版权声明

龟中奇葩黑颈乌龟版权归原作者

如需转载,请在公众号留言“转载”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育龟经 | 种龟常见病预防及治疗:肝脏疾病(内含治疗实例)
龟类常见病及防治
常见宠物龟疾病的防治(3页)
宠物龟疾病
黄缘龟常见疾病与防治
饲养龟类的环境空间需求原则.doc
鳄龟常见病害及措施
常见宠物龟疾病的防治
宠物龟的养护与常见疾病的防治
龟肠胃炎的防治

网址: 育龟经 | 龟类疾病的防治原则与措施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80105.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龟类20种常见疾病
下一篇: 减少龟龟细菌感染的几个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