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它是被误解最深的爬宠之一,现在想养已是奢望! | 猪鼻龟

它是被误解最深的爬宠之一,现在想养已是奢望! | 猪鼻龟


「 离国内爬圈越来越远的物种,看看它的故事再了解下。」by 达叔


猪鼻龟 Carettochelys insculpta

科:两爪鳖科 Carettochelyidae

属:两爪鳖属 Carettochelys

别名:飞河龟,两爪龟

体长:55 ~ 70 cm

分布:产于澳大利亚北部、印尼和巴布亚新几内亚

活动习性:夜行性,完全水栖

适宜温度:26 ~ 30 度

保育级别:易危(IUCN 2.3),公约物种 CITES II

它是鳖吗?

猪鼻龟属于两爪鳖科两爪鳖属,独科独属独种。猪鼻龟的外形很容易都让人联想到国人餐桌上的鳖,不了解它的人难免会纳闷,它到底是不是鳖?


答案是“是也不是”。说是,是因为猪鼻龟是被分类到鳖总科(Trionychidae)底下的,不止是形态类似鳖,它和鳖的“血缘关系也比较近”,只是要回溯到它们的共同祖先,可能要到 8 千万年前了。说不是的原因是从鳖总科下来,猪鼻龟和鳖就分道扬镳了,猪鼻龟属于两爪鳖科Carettochelyidae,从科到属到种只有猪鼻龟。

而且猪鼻龟和鳖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前肢形状(具体见下图),最明显的特点是前肢各带两趾,这也是它被称为两爪鳖的原因;习性上猪鼻龟有些地方更接近海龟,鳖是很喜欢晒太阳的物种,而猪鼻龟除了上岸产卵外,几乎都呆在水里。


c 为猪鼻龟;a 是珍珠鳖,b 为巴西彩龟,D为蠵龟(海龟)

在猪鼻龟原产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之前,猪鼻龟和海龟是一对姐妹,都生活在充满海水的水域。某一天海水缓缓移离,淡水水域慢慢接近,妹妹选择跟海水离开,成了海龟;姐姐选择了淡水,成了猪鼻龟。虽然故事颇具神话色彩,可能真相就寄存于此,在悠久的过去,猪鼻龟可能就生活在海里,环境的变迁,让它们选择了适应淡水环境。


逆向演化

猪鼻龟分布在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各地区,栖息在淡水湖泊之中,个别也出现在近海的水域。

它是淡水龟中唯一长有鳍状前肢的龟,唯一一种完全水生的淡水龟(完全水生意味着除了产卵基本不上岸,类似海龟),它们水中遨游的姿态就像张开前肢飞翔(和海龟很像),据说因为这个泳姿得名飞河龟(关于这个名字还有另一种说法:发现它们的产地在 fly river,所以冠名飞河龟。这段故事后面细说)


根据科学研究,猪鼻龟的演化过程属于逆向演化,绝大多数物种的演化遵循从水栖到陆栖的路径,但它是一种从陆栖演化到水栖的物种。也就是说,猪鼻龟的祖先从陆地上岸后又因为某种原因,重新回到水了,四肢再次演化成了鳍状。


猪鼻背腹部的皮肤坚硬且厚实,这点就和鳖很像了。不同的属的龟鳖中,只有猪鼻龟保留一个半球形的骨甲壳下面的革质皮肤,而不是龟板。坚实的腹甲,强大骨架连接的甲壳,是淡水龟中绝无仅有的。它们没有鳖那样的裙边。

猪鼻龟最大的特点自然是“猪鼻”,一个肥大且外突的鼻子。它们的几个名字分别对应鼻子,前肢和姿态。


有记录猪鼻龟成体大约能到 75 厘米,重量超过 20 公斤,人工个体长能达到 35 厘米以上;在野外,猪鼻龟的寿命约为 25 年,人工饲养可达 40 年。是一种巨大且长寿的物种。

雄龟尾长且粗,肛孔位于腹甲后部边缘外;雌龟尾短,肛孔位于腹甲后部边缘内。雌龟的腹甲形状比雄龟宽大圆钝,在幼龟阶段就可以多只比较来辨别。

它好吃吗?

正式有记录的发现这个物种是在 1880 年前后,当时澳洲地理学会的 Walter Wilson Froggatt 和 Jas H. shaw 乘船在新几内亚的飞河(fly river)探勘。

就在这个路途中两人捕获了 2 只猪鼻龟,但当时这两位可没有为发现新物种而兴奋,因为对他们来说这只是额外的蛋白质补充,随即他们吃掉了捕获的龟。巧的是这两只龟的肚子里有很多龟蛋,这些蛋被寄到了澳洲的博物馆,馆长意识到这可能是发现了一个未发表的物种,这才阴差阳错发现了猪鼻龟。


聊了这个故事,我们不经要问猪鼻龟到底能吃吗?答案是不止能吃,还很美味。

它们发现的时间虽然很迟,但当地人一直知道这个物种,并捕获作为食物。


抓住猪鼻龟后,当地人会先在地上挖出一个浅坑,生火加热,刚抓住的猪鼻龟肚子朝下直接烤,烤到腹甲脱落,卸下腹甲,取出内脏。把烤热的石头和白千层树叶塞进肚子,继续闷烧。猪鼻龟的龟肉、内脏都会被吃干净,还有美味的龟汤。连猪鼻龟的龟蛋也是当地美食。


除了食物消耗外,以往每年都有大量的龟蛋被孵化输送到宠物市场,性质有点类似于爬圈说的 CH 个体。

因为这种种原因,从二十世纪末至今,推测原产地的猪鼻龟下降了 50 %。

饲养

早期猪鼻龟主要出现在龙魚缸里,作为龙魚的“小跟班”。可能会造成它好养的错觉,但其实除了现在法律问题外,猪鼻龟并不好伺候。它们是高度水栖的龟类,饲养环境基本不需要陆地部分,但考虑到成年后巨大的体型,对饲养空间的要求极高。


原产地发现猪鼻龟会在六英尺的水深活动,而且频繁横向移动,过窄过浅的水族箱直接 pass。像体长 8 ~ 15 厘米的猪鼻龟,就需要 60 ~ 80 厘米的缸体(宽 30 ~ 40 厘米,高 30 ~ 50 厘米);长到 20 厘米以上,缸体要等比扩大。

UVB 照射可有可无,本来它们就是不怎么晒背的龟类,而且基本都在夜间活动。

适宜水温 26 ~ 30 度,原产地的水质为碱性硬水(PH :8.0 ~ 8.3),不同个体对水质敏感度不同,但基本建议保持在弱碱范围内,如果要铺垫材建议使用珊瑚砂(或者细颗粒砾石)。除了控制好上面的指标,它们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匹配一个好的过滤并且要定时换水。


最方便的布景方式就是什么不布置,裸缸饲养。猪鼻龟喜欢挖掘啃咬,水生植物或者造景难免难逃它们的“毒口、毒爪”。混养或者群养并不建议,它们同种间非常好斗,如果没有足够大的空间,打斗撕咬非常频繁。可以和水质要求相近性格温顺的物种(类似龙鱼、蝙蝠鲳)混养,但依然会有“互相伤害”的风险。

喂食

猪鼻龟是杂食动物,吃各种各样的植物、肉类,像无花果的果实和叶子、甲壳类动物、软体动物和昆虫。而且它们的食物中植物性食物占比比较大,幼体偏荤食,成体偏素食,荤素比大概 1 :2 (过量的摄入高蛋白食物,会导致过快成长,对肝脏和肾脏有害)。


饲养环境中,能提供的食物可分为 4 类:水果,蔬菜(包括水生植物),动物性食物,龟粮。

水果:香蕉、梨、葡萄,西瓜,哈密瓜,黄瓜

蔬菜(包括水生植物):油麦菜、莴苣叶、金鱼藻、桑叶,蒲公英

动物性食物:蚯蚓、红虫、牛肉、面包虫、蟋蟀、虾,动物内脏(家禽类)


龟粮建议选择沉底型,

上浮型对于一些幼体来说,

不是很能吸引它们注意

猪鼻龟总的来说比较外向,适应环境能力很强。其中某些腼腆个体,新入环境后,可能需要适应一段时间才会开食,如果可以建议夜间喂食,符合它们夜行的特性。养过一段时间,和饲主形成默契后,它们会到点(或者看到人接近)就会游过来讨食,很有乐趣。

饮食尽量保证多样性,它们比较容易形成摄食单一食物的习惯。

繁殖的故事

猪鼻龟的繁殖非常困难。雌性 18 年以上才能完全成熟,雄性大约 16 年。

栖息在澳洲北部的原生种群,会在每年的 6 ~ 10 月前后产卵。它们生产的方式类似海龟,它们产蛋多在旱季,当雨季来临幼体刚好出壳下水。



野外孵化的幼体

野生猪鼻龟妈妈的产蛋是种“谨慎”“群体”行为。当一群待生产的龟妈妈会聚集到沙滩边,它们并不会马上乌央乌央过去下蛋,会先有几只去看看情况,甚至还会假模假样的去挖个洞,假装生蛋,再爬回水里。这样反反复复几次,才会有几只猪鼻龟妈妈会真的下蛋。

猪鼻龟妈妈群平均 2 年生产一次,而且每次生产的数量差不多刚好是母龟群的一半。

胚胎在蛋中发育成幼体出壳,大约需要 70 天左右时间。但在即将完成发育的最后一刻,小猪鼻需要等到最后的信号才会出壳,那就是大雨和上涨水位。大部分小猪鼻会一起孵化冲到水里。


(所以,一些捡来的蛋放水里不多久,久能顺利孵化)

无论是生产的群体机制还是出壳机制,都是为了能让更多幼体存活率更高所产生的策略。

据资料显示,猪鼻龟龟蛋能承受 45 度的高孵化温度。新生龟的性别由孵化温度决定,界线是 32 度,以上为雌性,以下为雄性,如果维持在 32 度则公母各半。


猪鼻龟的未来

原来的猪鼻龟数量多,价格还算低廉。但现在的猪鼻龟早已不是吴下阿蒙,国际上保育提升到了 C2 级别,原产地限制出口,而猪鼻龟的人工繁殖又只有大型繁殖场才能完成。


这个物种从原来缸体配角变成了绝对主角,并且只有某些活体管制宽松的国家能购买饲养。





目前,白化、轻白化个体都已经有出现了。

相关知识

猪鼻龟的饲养 *** ,喂养猪鼻龟的技巧
“懒”养爬宠的年轻人:养蛇养龟养守宫,省事治愈花销少
福懋动物医院:放下不理智的偏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其实爬宠也没那么恐怖
猪鼻龟的生活环境
猪鼻龟饲养全攻略(以宠物为主,掌握这些技巧让你的猪鼻龟健康快乐)
爬宠--是“变态”才会养的动物吗?
喂养猪鼻龟的技巧
给自己养爬宠的计划碎...
猪鼻龟为什么禁止销售 已经养了怎么办
猪鼻龟腹部发红怎么办?有没有人知道?

网址: 它是被误解最深的爬宠之一,现在想养已是奢望! | 猪鼻龟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85324.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狗粮的制造工艺
下一篇: 自己在家养着玩也要办驯养繁殖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