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昔日龟鳖养殖地变身绿色生态田

昔日龟鳖养殖地变身绿色生态田

  从6月初开始,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东林镇的大片茭白种植区迎来了丰收的季节,同时茭白地里生态养殖的泥鳅也进入了收获期,农户们收割茭白、捕捞泥鳅,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东林镇原来是远近闻名的温室龟鳖养殖地,因为养殖产生的废气、废水对乡村造成了污染,当地从2014年开始启动了温室龟鳖养殖产业整治,引入茭白等生态种植业。目前每亩能收3000多斤茭白和近百斤泥鳅,达到了生态和经济双丰收。图为6月14日,养殖户在茭白地里捕捞泥鳅。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责任编辑:罗伯特)

相关阅读

养泥鳅圆了“致富梦”

2015年初,陈朝福投资38万元,承包了村里的30多亩土地,把泥鳅养殖基地建在了玉蕉村。 “养殖场建得好不好,对泥鳅的养殖非常重要。”陈朝福带着笔者转了一圈。笔者看到,每个池塘都单独安装了进水渠和排水渠。“单独安放的目的是对每个池塘单独管理,如果一个池塘的水质不好,就不会影响到其它池塘。池塘深度也是有严格要求的,1—1.2米最为适宜。泥鳅体型小巧,只要有小小的缝隙,便能钻出去。如果池塘有漏洞,它们能在一天之内,...

泥鳅王的“私房货”

一次,老李头发现产床上的泥鳅卵不翼而飞。原来,泥鳅有吃卵的习性,刚产出的卵都被吃掉了。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李经武研制了自己的首个发明专利:泥鳅产卵床,实现了卵和泥鳅种苗的及时分离。 在泥鳅“催产、育苗、捕捞”等生产实践过程中,李经武不断在实践中琢磨着创新,先后发明了泥鳅捕捞装置、泥鳅种苗孵化池、泥鳅催产注射固定套、泥鳅产卵床、泥鳅种苗亲鳅催产注射器等6个实用型发明专利。

湖北人养泥鳅全国最牛

此后,科技部和我省连续10年加大对湖北泥鳅繁养殖研究的投入,泥鳅产业化的技术瓶颈基本解决,包括泥鳅的选育技术、人工繁殖技术、大规格泥鳅苗种培育技术、泥鳅养殖技术以及泥鳅长途运输和加工技术相继突破。 一条泥鳅,成为我省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新品牌。目前,我省泥鳅养殖面积达3.2万亩。

泥鳅与鹅搭配养殖效果好

在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茆阁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泥鳅繁育基地,最引人注意的是每口池塘都放养有2-3只鹅,近而发现塘内水面浮萍有而不多。 鹅为素食动物,尤其喜欢摄食浮萍等漂浮植物。鹅的存在缓解了浮萍大量滋生使池塘缺氧的隐患,鹅蛋又可以作为优质饵料培育鳅苗,同时鹅还有追赶白鹭的天性,可以大大减少白鹭对鳅苗的伤害。

点击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

龟鳖生态养殖科技计划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龟鳖高效养殖技术
龟鳖养殖发展趋势 2024
龟鳖养殖技术培训课件.pptx
云南江川:打造绿色生态健康水产养殖新典范
广东省茂名市圆梦龟鳖养殖基地
规划700亩龟鳖养殖园,发挥集聚效应
龟鳖生态养殖科技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龟鳖养殖可行性市场调研.ppt 全文免费在线看
龟鳖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治(3页)

网址: 昔日龟鳖养殖地变身绿色生态田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86034.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龟鳖生态养殖技术(金土地 新农村
下一篇: 陆龟家饲养方法(超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