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巧玲 杨建美
摘 要:随着全球观鸟规模的增长,观鸟旅游作为一种生态旅游形式逐渐受到旅游者的喜爱。发展观鸟旅游不仅可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能为观鸟旅游地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云南省作为全国鸟种类最多的省份,其丰富的鸟类资源吸引着许多观鸟旅游者,对云南省进行观鸟旅游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中国观鸟记录中心”云南省的观鸟数据,分析了云南省鸟种的分布特征,并提出在云南省发展观鸟旅游的意义与建议,旨在为观鸟旅游者和旅游开发者提供选择和参考。
关键词:观鸟旅游;鸟类资源;观鸟数据;云南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观鸟是指对自然状态下的野生鸟类进行观察和识别的活动[1]。观鸟旅游是指观鸟者离开常住地,前往野生鸟类的活动与栖息地去参加观鸟活动而进行的有关旅游活动的一段短暂经历[2]。观鸟者是在野生鸟类的活动与栖息地,在不影响它们正常生活的前提下观察、欣赏并记录它们的各种特征与行为的人[3]。野外观鸟活动最早出现在英国、北欧,随后逐渐在欧美国家普及,现已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旅游活动。在亚洲地区,观鸟活动始于日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及中国香港等地,中国大陆的观鸟活动始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野外观鸟活动迅速发展,不断增加的观鸟人群促进了许多观鸟组织的成立[4]。相较于其他形式的旅游,观鸟旅游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但却能带来不错的经济、社会效益[1]。云南省鸟类总数超全国总数50%以上,一直是众多观鸟爱好者喜爱的观鸟目的地。
许多观鸟爱好者会通过社交媒体记录所观察到的鸟种信息,国外的鸟类数据主要来源于eBird,它是2002年由美国康奈尔大学鸟类学实验室和非营利组织奥杜邦学会共同建立的以观鸟记录为主的网络数据库,用来收集观鸟者每天的观鸟记录[5]。而目前应用于国内的鸟类数据主要有《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等,在线鸟类数据库有中国鸟类物种信息检索网络数据库、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中国鸡形目鸟类分布数据库、中国观鸟记录中心、鸟网等[6-8]。假设鸟种在某观鸟目的地被观鸟者发现并在网络上记录发布的次数与该观鸟目的地的热度呈正相关关系,即某观鸟目的地被记录的鸟种数越多,该观鸟目的地的热度越高。因此,本文采用中国观鸟记录中心平台上的数据为观鸟热点区域评价的依据,中国观鸟记录中心成立于2014年,是面向观鸟爱好者的中国观鸟记录的信息发布网络平台。
(一)热点区域分布特征
本文统计了截至2020年12月15日中国观鸟记录中心的观鸟记录,在云南省被记录的鸟种数共有837种,分别属于22目,90科,鸟种数量位于全国首位,其中包含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种类13种,国家Ⅱ级保护种类103种,是全国保护级鸟种最多的省份。根据平台的数据对云南省各州市被记录的鸟种数进行排序,得出各州市的观鸟热度,其中鸟种数最多的地区为德宏州,其被记录的鸟种达612种,其次是保山和大理,分别为555种和438种。云南省观鸟热点区域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①高热度的观鸟地州具有一定的地理邻近性,如鸟种记录数位于前三的德宏、保山、大理均处于滇西线上;②地理位置、交通、人口、经济等因素与观鸟热度呈正相关关系,如昆明市的实际鸟种丰富度小于红河、西双版纳、普洱等地州,但其鸟种记录数高于红河、西双版纳、普洱等州市;③丽江、怒江、迪庆等旅游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州,其观鸟热度也相对较高。
(二)热门观鸟点分布特征
云南省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与其丰富的鸟类资源,造就了如昆明滇池、大理洱海、丽江拉市海、香格里拉纳帕海等观鸟胜地,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的观鸟佳季都吸引了众多的旅游者及观鸟爱好者。本文采集了观鸟者在中国观鸟记录中心平台上记录鸟种次数较多的观鸟点,并对其进行排序,得出了一些主要观鸟点的观鸟热度,其中排名前三的热门观鸟点分别为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隆阳区潞江镇的百花岭、德宏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周边区域的洪崩河及那邦,其被记录的鸟种数分别为502种、461种和439种。云南省的热门观鸟点也具有一定的空间特征:①多数热门观鸟点位于观鸟热点州市,如德宏、保山、昆明;②云南的热门观鸟点对各种类型的国家级保护地的依托性较高,排名前30的热门观鸟点中,有23个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周边或里面;③云南省热门观鸟点与常规的大众旅游目的地重合度较低,只有少数观鸟点如苍山洱海、拉市海、纳帕海等与热门旅游景区重合。
(三)保护级鸟种分布特征
本文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梳理了中国观鸟记录中心平台上的观鸟数据,得出云南省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3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103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分别是:灰孔雀雉(Polyplectron bicalcaratum)、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黑鹳(Ciconia nigra)、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金雕(Aquila chrysaetos)、白肩雕(Aquila heliaca)、绿孔雀(Pavo muticus)、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白尾梢虹雉(Lophophorus sclateri)、胡兀鹫(Gypaetus barbatus)、玉带海雕(Haliaeetus leucoryphus)。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种数量较多的地州往往也是观鸟热点地州。
科学合理地发展观鸟旅游,能够促使人们认识自然、保护自然,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同时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一)对宏观经济有拉动效应
观鸟是20世纪80年代全世界增长最快的户外休闲活动,每年约有300万次以观鸟为主要目的的国际旅行,规模庞大的观鸟旅游市场通过旅行和设备有关的各种商品和服务消费对宏观经济产生了显着的拉动效应。以美国为例,自1983年以来,美国的观鸟人数增加了332%,每年约有43%的美国家庭(约6 500万人)参与,28%的观鸟者(约1 930万人)每年观鸟超过50天。2011年美国观鸟旅游者在观鸟旅行和观鸟设备的支出上约达410亿美元,行业总产值1 070亿美元,创造了66.6万个全职或兼职的工作岗位,就业收入达310多亿美元。
(二)为地方带来经济效益
观鸟旅游是一种可持续、低影响、低投资的生态旅游形式,能为观鸟旅游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从出行时间和地点来看,观鸟者通常与大众旅游季错峰出行,且经常去一些没有热门旅游景点的偏僻目的地,这能促进一些鸟类资源丰富但其他旅游资源价值不足的地区发展旅游经济。例如,福建省三明市的明溪县,借助当地300多种鸟类,大力发展生态观鸟旅游,2019年已带来9 000万元收益;同省的青水畲族乡丰田村也依托鸟类资源发展观鸟产业,带动了山村食宿、客运及农副产品的销售,推动了当地乡村经济发展。
(三)促进社会参与自然保护
观鸟旅游是一项在自然栖息地中观察鸟类、欣赏自然、融入自然的活动,其能调动公众力量参与鸟类的研究和保护,可以优化当地生态系统,并增加社区福祉,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如山东黄河口生态旅游开发区,为吸引游客开设的“观鸟屋”和“观鸟秘境”线路,已成为网红打卡地。它在最大限度减少对鸟类惊扰的基础上,极大限度地满足了大众野外观鸟的需求,还开展了科普、研学等活动,倡导爱鸟、护鸟的同时带动了产业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中国观鸟爱好者也在不断增加,观鸟旅游业因此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国内大部分地区发展观鸟旅游缺乏合理有效的调研与规划[9]。云南省的鸟类资源极为丰富,其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生态观鸟旅游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观鸟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极大优势。要利用好云南省的环境及鸟种的优势,使其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观鸟旅游的发展,那幺探究鸟种在云南省的热点分布则具有重大意义,不仅能让观鸟者有针对性地观察到想要观察的鸟类,也可以指导相关部门因地制宜科学地开展观鸟旅游活动。
根据国内外着名观鸟旅游城市的经验来看,鸟类多样性、珍稀性、生态环境、交通条件以及旅游业配套水平是发展生态观鸟旅游的必要条件[10-14]。云南省大部分州市都有着丰富的鸟类资源,在生态环境、鸟类的多样性与珍稀性方面有着相对优势,因此在云南省发展生态观鸟旅游着重在于解决一些地区生态条件,但交通条件和旅游配套水平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地形等因素,交通成为云南省大多数地区发展的短板,如迪庆分布着丰富的鸟类资源,在鸟类的多样性和珍稀性上优势明显,交通条件却成为劣势,虽有香格里拉机场,但省外乘机大多需要转机,而高铁火车尚未开通,通往香格里拉的公路也较为曲折,交通的不便利,让许多游客和观鸟爱好者望而却步。云南省的旅游业发展水平在各地区也存在差距,如被人们熟知的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地区,旅游业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旅游的配套设施也十分完善;但保山、红河等知名度小于昆明、大理、丽江,其鸟类资源也十分丰富,旅游业配套水平并不是很高。发展交通和旅游业配套水平都是庞大的工程,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地区的鸟类分布差异性进行不同的规划。
根据云南省各地州鸟类分布的情况和旅游业发展情况的不同,可以分为鸟类资源丰富且旅游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如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地区)和鸟类资源丰富但旅游业发展水平一般的地区(如德宏、保山、红河等地区)。对于前者,由于其知名度已经达到一定水平,游客的吸引力也较强,可以多开展一些观鸟主题活动体验以带动观鸟旅游产业的发展。如香格里拉在2016年开始举办“香格里拉冬季国际观鸟节”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香格里拉的生态旅游注入了新活力,昆明、大理、丽江等地州也可效仿这种做法。而对于后者,其知名度没有前者高,要发展观鸟旅游应该找准自身的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如素有“中国犀鸟谷”之称的德宏州盈江县,在县政府和观鸟协会的指导下,村民开始学习鸟类知识,当“鸟导”,科学建立鸟类观测点,开发了全国第一个双角犀鸟监测点、灰孔雀雉监测点,把护林爱鸟写入了村规民约,通过生态保护走出了一条生态观鸟旅游脱贫致富新路子。可以在其他珍稀鸟种出现频率较高的地区建立对应的观测点,实施观鸟平台项目建设。同时也要加大宣传力度,如举办观鸟摄影比赛、开设观鸟展览等,丰富观鸟文化,进而推动旅游文化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鸟类的繁殖、栖息和迁徙通常不以人类活动的范围界限为标准,所以发展观鸟相关的旅游活动往往具有跨区域、跨地域的特点,希望本文对云南鸟种分布特征与观鸟旅游的研究能为观鸟爱好者和旅游开发者提供参考[15]。
[1] SEKERCIOGLU C H. Impacts of birdwatching on human and avian communities[J].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2002(3):282-289.
[2] 张鑫.观鸟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以沈阳市为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90-93.
[3] D SCOTT, LEE J H . Progression, Stability, or Decline Sociologic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Change in Specialization Among Birdwatchers[J]. Leisure Sciences,2010(2):180-194.
[4] 廖明旗.中国观鸟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86-89.
[5] 王梦迪.中国水鸟系统调查和观鸟活动:历史与现状、结果分析与比较[D].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1-86.
[6] 郑光美.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7.
[7] 约翰·马敬能,卡伦·菲利普斯.中国鸟类野外手册[M].卢何芬,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1-5.
[8] 张成安,丁长青.中国鸡形目鸟类分布数据库及其应用[J].动物学杂志,2007(3):73-78.
[9] LI X Y,LIANG L,GONG P,et al.Bird watching in China reveals bird distribution changes[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3(6):649-656.
[10] 李永民,吴孝兵,段秀文.芜湖市鸟类组成及分布[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2(1):22-27.
[11] B TRAUER. Conceptualizing special interest tourismframeworks for analysis[J]. Tourism Management,2006(2): 183-200.
[12] 王阳.浅谈湿地观鸟园景观设计思路:以丹东市鸭绿江口湿地观鸟园为例[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1(4):15-17.
[13] 谭耀匡,郑作新.云南玉龙山鸟类的垂直分布[J].动物学报,1964(2):295-314.
[14] 侯元生,崔鹏,星智,等.青海湖主要集群繁殖鸟类巢区分布及其生境特[J].野生动物学报,2010(3):131-134.
[15] 李平.黄冈市野生鸟类多样性与生存环境对发展生态观鸟旅游的影响[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7(3):46-53.
相关知识
美国生态观鸟旅游对中国观鸟旅游发展的启示
观鸟旅游
探秘百花岭观鸟旅游之路
观鸟经济观察
观鸟旅游——走进绿色旅游浪潮
“观鸟旅游”精准扶贫路子 “贫困户”变身“鸟导游”
港城观鸟旅游精品线路新鲜出炉
【鸟会活动】2021年北京公园观鸟大年活动通知
九江市发布10个观鸟点和8条观鸟旅游线路
观鸟真的不用买相机,胎教级观鸟教程来了
网址: 基于观鸟数据的云南省鸟种分布特征与观鸟旅游研究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96527.html
上一篇: 讲座 |
下一篇: 惊艳!数十万候鸟早已云集八百里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