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养龟业近年来迅猛地发展,养龟已经新兴的特种养殖业,其影响之大,已广泛引起全球业内外人士的关注。
但由于龟的品种多,涉及面广,单品种市场走向不确定,间接影响近几年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导致现阶段业内对养龟业今后的发展越发地迷茫。
如果想要养龟业获得健康平稳地发展,需要应遵循精心保护、科学繁养和合理利用的协调发展之路,为此,小编整理相关资料,为我国养龟业的现状与今后发展提供参考思路与建议。
01
产业现状
近几年龟市场价格的大起大落是市场动荡的最大特征,也是市场人为炒作后产生的不正常现象。导致龟类市场出现过超出产品相对价值的价格暴涨短期行为,而随着价格的持续下跌渐渐会回归正常范围区间,因为龟类产品的价格是随着产量和需求的实际变化而变化的,市场价格涨得越高,相应跌得越快也越低。
因此,各位龟友无需过多的惊慌,更不必迷茫或看衰行业的发展。现以我国近年来繁殖量较大、市场较热门敏感的黄喉拟水龟(两广称之位石金钱龟)龟苗市场走势为例。图中数据取自我国最早成立养龟协会的广西钦州协会从1995年开始统计的黄喉拟水龟市场价格。
黄喉拟水龟第一个十年的市场价格从1995年50元/只逐步上升到2005年的250元/只相对比较合理,十年间价格上扬5倍,这时价格开始逐步上扬,这与民众对龟的逐步认知和养殖兴趣提高的过程有关,属于正常的平稳发展。而后十年特别是2007年开始到2014的7年中从80元/只猛涨到800元/只,价格上扬10倍,小编觉得这是人为炒作导致,这属于一种不正常的发展势态,也是造成以后价格断崖式下滑的主要因素。根据黄喉拟水龟的繁养特性与成本及大众市场的接受度,龟苗在50元/只左右的价格是一种价值回归,更是龟市回稳的具体表现。今后苗种的生产量会更大,而市场价格仍会取决于养殖产量与实际消费的需求,特别是龟类的终端消费市场还没有形成持续稳定的势态之前,如再盲目发展,就不是价格低的问题,而是有没有人要的问题,如果这一情况的出现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从投资理性发展趋良
02
我国动物养殖业拥有较多的前车之鉴,如养蝎业、养鳖业等,这些为我们提供很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深思。2014年暴发的养龟风暴,使许多跟风入行的投入者尝到了疾风暴雨后枝败叶落的滋味,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入行的养龟者原来有固定产业和稳定的职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二十几万养龟人中,60%为兼职养殖,只有40%为专职养龟,而具有十万只以上规模的还不到10%,特别是价值较高的名龟养殖规模较大的还不到5%,奇特的是养殖名龟的大多在城市,养殖价值较低的食用龟大多在乡村。
风平浪静后,大多数养龟者拾起了原来的产业,把养龟业作为第二产业坚持守护,而专职养龟者在不断调整品种结构的同时,也在往产业多样化销售和加工方面努力。投资者的理性回归,同样也是产业发展趋于良性的表现,养龟业的发展与洗礼,为我国今后走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积累了经验。
03
产业现状
由于龟是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生物,一般情况下如果照顾得当是不会得病死亡的,即使在人繁的苗种,只要质量好,也很少会发病死亡,所以好养是龟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而前几年发病和死亡较多的原因纯粹是人为所致,如在不规范的长途转运及多次转手买卖,特别是刚孵化出壳的龟苗,经过各种折腾导致,加之新手养殖户因不懂养龟基础知识,在放养和投喂上没有按照龟的习性进行合理的操作,造成了大批死亡,以致于一些刚入行、经济实力又不强的新养殖户因此造成经济损失。
根据众多养殖户反映,野生黄缘盒龟的人工驯养成活率不到20%,其他水栖龟类的养殖成活率最低也只有60%左右,损失之大,可想而知。而今大多数养殖户经过自己的实践和互相交流,基本掌握了从亲龟繁育到苗种培育等关键技术,养殖成活率大大提高,所以每年我国的食用龟品种的龟苗产量以千万计(乌龟、红耳龟、鳄龟、伪龟、花龟等),中档龟品种(黄喉拟水龟、安南龟、阿拉巴马龟等)的龟苗产量以百万计,而一些繁殖率较低的高档名龟(三线闭壳龟、金头闭壳、黄缘盒龟等)年产也有数十万只,使龟的种群数量迅速壮大。为今后稳定市场和合理放归及综合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行业规范仍需完善
04
虽然我国养龟历史悠久,但真正形成产业是在新世纪初,在这以前都是以两广为主的一般家庭出于爱好或传统进行的养殖与交易,因此规模较小,养殖地域也主要在两广和华东部分地区。进入21世纪后,我国养龟业不但养殖品种和数量大增,养殖地域也扩展到我国主要发达地区,与此同时服务于养殖的相关产业也迅猛发展,如饲料、药物、设施和相关的社团组织等,但我国养龟业在遵循国家和社会的一些行为规范上却是滞后的,特别是许多龟类还是国际、国内的保护动物,除了如何养殖以外,对如何交易流通与放流的规范几乎仍流于民间传统的自由观念,所以一直来各种纠纷、欺诈、违规违法事情不断,这种局面如不改变对产业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因此行业内部如何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交易诚信等规范的完善,已成当务之急。一个产业的发展规范条例很多,在遵循国内、国际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完善行业特性的规范,不但需要学习,更要进行研究,因养龟业只有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规范路上,才能得以可持续健康发展。
前景展望
现阶段随着国家利好政策带动下龟业发展也出现了新势态,那么养龟的前景到底如何,小编认为前景仍然很乐观,理由有以下几点:
1.国家进入小康社会利产业发展
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形态也将逐步进入康养社会,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不再是吃(温饱)、住(住房)、行(有车),而是娱(娱乐)、养(养生)、游(游玩)。这对功能性较多的龟来说,不仅仅作为观赏养性的宠物,还是保健养生的美食补品和治病救人的中医药,不但可以直接应用,还可以作为工业化产品进行开发利用,所以以后对龟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2.民众对龟的认知逐步提高
如果想要一种产品要消费者认知,首先是要民众知晓,而龟产品到目前为止,知晓的人并不多,特别是年轻人,只知有龟不知龟有何用,因此在推广养殖的同时通过广告和宣传,让民众不但知道有龟,还知道龟是好玩、好看、好吃和保健养生的。最近几年广东、广西和浙江、上海等地出现了一些龟类和龟产品展销会、龟文化展示活动,起到了很大的宣传效果,知道的人多了,尝试和应用的人也会即将多起来,市场也会兴旺起来。
3.产业开发有所进展
我国以龟为原料的产品仍处于逐步增长阶段,如龟苓膏、鹿龟酒,龟鳖丸、龟甲胶和石龟蛋白肽等,而有关企业和院校的龟类深加工研发也在不断地进行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对龟体内有效活性成分对人类养生保健作用的研究开发不断深入,和民众对龟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无疑会对我国养龟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发展建议
产业的发展路上起落和挫折在所难免,但要做到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根据我国新时代发展新趋势新要求遵循保护、繁养和合理利用的原则,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因地制宜做好产业规划
如果想要把养龟当作一个独立的产业,有条件发展的地方一定要做好发展规划,没有条件的地方切务无序盲目。
一、适宜的气候条件
适宜的气候条件不仅适合龟的生长,也可节约养殖成本和降低养殖风险,如在我国两广和海南,一般水栖龟类的野外常温生长期就比华东与华东以北地区多3~4个月,这不但相对缩短了龟的育成期,实际的养殖成本也大大降低,因为养殖时间的延长意味着各种投入相对增加,所以自然的气候条件十分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华东以北地区的养龟业发展相对较华南、西南慢的主要原因。
二、有一定的销售市场
虽然我国的交通物流和互联网通讯越来越发达,但作为鲜活产品的龟类,还是应当在发展前首先考虑本地市场的需求,因为各地民众对龟的看法和观念有所不同,我们熟知的名贵的龟类,一些人因认知不同导致相关观念的差异,所以在还没形成市场的地区发展应慎重。
三、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养龟无论是搞设施和买苗种,除了食用龟的苗种价格稍低些,大多价格较贵因此一次性投入很大,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作为投资储备,完全靠借贷搞炒作可使不得。
四、有一定的养殖基础和群众热情
一般做区域产业规划必须有一定的产业基础,而规划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有序的规范和计划而已,所以不但要有基础,还必须有当地群众发展这种产业的热情,切不可强推和硬施。
五、需要有发展养龟的相关资源
养龟需要土地资源、符合淡水养殖的水资源和充裕的人力资源,同时也要交通便利和通讯发达,以便产品能顺畅流通。
2.依法保护珍稀品种和栖息地
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拥有的人工养殖的龟类品种有几十个,其中有70%左右为国际和国家列入名录的不同级别保护动物,根据新颁布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这些野生动物除了国家批准允许作为科研需要,任何人不得在野生环境去捕捞和驯养,而我国目前还有人在偷捕和偷运,甚至在网络平台销售“下山龟”(即野生龟),这种行为如果不阻止,就会导致、背离我们养龟护龟的初心,也将严重破坏行业的形象和诚信。所以,我们在人工繁养的同时还应有很强的保护意识,除了自己不去捕猎野生保护龟类,也有责任阻止其他不法捕猎的行为。
3.依法规范龟类的放生行为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十八条还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将野生动物放生至野外环境,应当选择适合放生地野外生存的当地物种,不得干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生产,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随意放生野生动物,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或者危害生态系统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我们养殖的龟类,不但有观赏、美食、养生和药用作用,也是许多宗教信徒的慈善放生动物。
据悉目前购龟放生的量很大,但是大多放生者并不了解有关放生动物的法律法规,只要是龟就放(导致大量的红耳龟(俗称巴西龟)被放生到河流,影响生态发展)。这些现象的不断发生,无疑会对原生态水域的原有生物多样性造成致命的破坏,为此,2016年中国宗教协会提倡慈爱护生合理放生,而我们在放生者购买时也有责任进行宣传和告知。
4.合法养殖,依规经营
即使是野生种群经过人工驯养的后代再进行人工繁养,也必须办理国家颁发的《野生动物繁养证》和《野生动物经营证》,以做到合法养殖、依规经营,否则就是违法。我国目前有众多的养殖户因种种原因还在无证繁养和经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持证养殖和经营的养龟户不到30%。正因为如此,龟的公开交易除了广东和广西有几个规模不大的市场以外,仍有很多不敢全面公开进行,如杭州吴山花鸟市场原来销售龟类的店铺有6家,现在只剩2家,原来销售的龟类品种不下30种,现在已不到10种等。这显然对今后的健康养殖和产业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如何使各地应重视繁养经营合法化。由于养殖规模不一,又多为家庭进行,一些行业社团在宣传依法养殖的同时还应帮助本区域养殖户成立合作社或联合体进行统一办理,并在此基础上共同经营,这样不但有利于产业规范,也利于健康发展。
5.培育新品种、扩大新种群
近年来我国的养殖龟类在国有的基础上还引进了不少优良的外国品种,丰富了龟类市场,在此基础上,国内许多养龟爱好者尝试进行选育和培育新品种,因为人工培育的新品种不但好养,也不会纳入保护名录,如目前已经有一定数量的变异黄化、白化、花化的新品种,因色泽艳丽,养殖成活率高,深受大家喜欢。值得提出的是,培育新品种一定要规范,育种方向要明确,手段要科学,育成后最好能得到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与机构的鉴定认可,然后再投放市场,切不可不规范地乱杂交。目前这种现象很多,也比较乱,如什么“黑草”(乌龟与黑颈龟)“金草”(乌龟与三线闭壳龟)等,这样势必会造成生物杂交污染,再不严格控制甚至会破坏原有品种的纯化。
6.大力提倡节约型养殖模式
和国外相比,我国的养龟模式可谓科学多样,特别是名龟养殖,大多采用庭院养殖和楼上养殖,不但不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还能美化环境,也安全可靠。但一些食用型龟类还是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进行规模化养殖,而这些资源正是我国今后最紧缺的,所以提倡采用节约型种养结合和混养模式,如稻田养龟、茭白田养龟、荷田养龟、葡萄园养龟、芦苇滩养龟和池塘混养龟等,这些模式不但可大大降低养殖成本,也不占用现有的资源,还能提高原来种植和养殖业的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特别是这些可利用的资源我国数量很大,可以用取之不尽来形容,特别是用这种模式养殖的龟类产品不但品相好,质量也高,是我国今后养龟的发展方向。
7.合理利用,造福人类
由于养龟的本质是休闲养生,因其不但在养殖过程中有观赏怡情的作用,产品也能治病养生,所以龟的全身都是宝,这些功能特性也就确定了龟终端消费的定位,因此如何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让龟更好地为人类造福,是养龟行业的任务之一,也是产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条路很长,大家应该统一认识,在探索的路上不断前行。
相关资料整理参考、转载自浙江杭州龟鳖研究所赵春光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我国养龟产业现状与发展新思路
我国养龟业的现状与今后发展思路与建议
我国养龟产业现状与发展新思路(下)
我国宠物产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养龟业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宠物食品产业标准化发展现状研究
目前养龟行业情况如何,又有哪些新的思路?
[论文]我国宠物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
我国宠物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宠物市场现状与药品产业趋势研究
网址: 我国养龟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路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00150.html
上一篇: 养龟业现状及前途.docx |
下一篇: 茂名养龟业“异化”求生,观赏龟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