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自然生态科普常识鸟类篇、(52)大杜鹃

自然生态科普常识鸟类篇、(52)大杜鹃

大杜鹃(学名:Cuculus canorus bakeri):是普通杜鹃的中国亚种。体长约320毫米,翅长约210毫米。雄鸟额浅灰褐色,头顶、枕至后颈暗银灰色,背暗灰色,腰及尾上覆羽蓝灰色,中央尾羽黑褐色,羽轴纹褐色,沿羽轴两侧缀白色细斑点,且多成对分布,末端具白色先端,两侧尾羽浅黑褐色,羽干两侧也具白色斑点,且白斑较大,内侧边缘也具一系列白斑和白色端斑。两翅内侧覆羽暗灰色,外侧覆羽和飞羽暗褐色。飞羽羽干黑褐色,初级飞羽内侧近羽缘处具白色横斑;翅缘白色,具暗褐色细斑纹。下体颏、喉、前颈、上胸,以及头侧和颈侧淡灰色,其余下体白色,并杂以黑褐色细窄横斑,宽度仅1~2毫米,横斑相距4~5毫米;胸及两胁横斑较宽,向腹和尾下覆羽渐细而疏。雌雄外形相似,但雌鸟上体灰色沾褐,胸呈棕色。又名喀咕、布谷、子规、杜宇、郭公、获谷等。

大杜鹃栖息于山地、丘陵和平原地带的森林中,有时也出现于农田和居民点附近高的乔木树上。主要为夏候鸟,部分旅鸟。春季于4~5月份迁来,9~10月份迁走。

性孤独,常单独活动。飞行快速而有力,常循直线前进。飞行时两翅震动幅度较大,但无声响。繁殖期间喜欢鸣叫,常站在乔木顶枝上鸣叫不息。有时晚上也鸣叫或边飞边鸣叫,叫声凄厉宏亮,很远便能听到它“布谷~布谷~”的粗犷而单调的声音,每分钟可反复叫20次。鸣声响亮,二声一度,像“KUK-KU”。

主要以松毛虫、舞毒蛾 、松针枯叶蛾,以及其它鳞翅目幼虫为食。也吃蝗虫、步行甲、叩头虫、蜂等其它昆虫。大杜鹃繁殖期5~7月。求偶是雌雄鸟在树枝上跳来跳去,飞上飞下互相追逐,并发出“呼~呼~”的低叫声。之后雌鸟站在树枝上不动,两翅半下垂,头向前伸,雄鸟随即飞到雌鸟背上、颤抖双翅进行交尾,2~3分钟后,雄鸟飞离雌鸟,停栖于30~40米外,稍停在飞到雌鸟身边,也曾见到3只大杜鹃在一起追逐争偶现象。大杜鹃无固定配偶,也不自己营巢和孵卵,而是将卵产于大苇莺、麻雀、灰喜鹊、伯劳、棕头鸦雀、北红尾鸲、棕扇尾莺等各类雀形目鸟类巢中,由这些鸟替它带孵带育。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更新于 2020-08-20

来自作品集2020年鸟

相关知识

宠物健康养生常识大科普
自然生态科普常识鸟类篇、(98)白 颊 噪 鹛
常识积累:鸟类的分类
自然生态科普常识鸟类篇、(83)强脚树莺
科普:鸟类消化系统之鸟喙
自然生态科普常识鸟类篇、(42)火斑鸠
【多彩栖息地】打造鸟类栖息乐园 共享自然生态之美
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速记:鸟类的分类
行测常识速记:鸟类的分类
杜鹃的寄生方式是什么

网址: 自然生态科普常识鸟类篇、(52)大杜鹃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00792.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男子顺走柯尔鸭吃掉赔八千元,不足
下一篇: 自然生态科普常识鸟类篇、(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