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如何用坑塘养殖金鱼?
坑塘养殖金鱼有饲养管理简便、鱼体生长快、色泽鲜艳、生产规模大和经济效益高等特点。一般大型生产单位乐于采用,是以多取胜的养殖方法。但只适合于养殖一般品种的金鱼,如草金鱼、龙睛、望天、帽子等。这些金鱼在坑塘生长发育,因水体较大,游动较快而有野性,其体形有向长发展的趋势,使质量降低,可在出售之前,移入水泥池或鱼盆中进行短时期的蓄养,以提高观赏价值。但所生产的各个品种金鱼,均不宜留做亲鱼。
(1)、养殖前的准备工作
由于坑塘是天然水体,放养鱼苗前必须先进行1次全面的清洁整理。如果是没有养过金鱼的坑塘,可能到处生长苇子一类的挺水植物,这些都需要连根除尽。也可能是水草丛生,残枝腐叶沉积很多。也可能栖息着一些能吃金鱼的野鱼,如乌鳍、站鱼等,不清理是不能使用的。而养过金鱼的坑塘,饵料残渣和鱼的粪便等大量杂物沉积于坑底,形成一层淤泥,含有大量腐殖质,容易产生对金鱼有害的硫化氢等气体,也可能有大量的致病菌和寄生虫,不加以清洁和整理,对金鱼的生长有害。清洁整理的方法是:在放养金鱼前20~30天,将坑塘水排干,挖去淤泥,然后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每667米用40千克生石灰,加水溶解后全池泼洒,第二天再用泥耙翻动池底淤泥,进一步消除淤泥中的敌害;另一种用漂白粉溶入水中全池泼洒,使池水含药量为2毫克/升、泼完后,用竹竿在池中搅拌,使药水在池中均匀分布,第二天用泥把推动池底淤泥的方法也能彻底对坑塘进行消毒,坑塘消毒后,在使用前,必须对池水进行毒性消除的测试,证明毒性消失后,才能投放鱼苗。测试方法是先将坑塘底部搅拌一下,使底层水翻起,用盆取水置于阴凉处,放几尾小金鱼,饲养2~3天,如小金鱼没有死,证明毒性消失,是安全的,就可用于放养金鱼了。
在放养鱼苗前6~7天,需在塘内施基肥1次。肥料可用发酵过的人、畜粪肥。如有条件,也可使用大草堆肥。施肥量可按每667米水面施500千克粪肥的比例计算。肥效发生作用后,浮游生物便会大量繁殖,正好可供放养的鱼苗食用。如果不施基肥,可在放苗前1天,在坑塘内放一脸盆小型鱼虫,供幼鱼放入后食用,效果也相当不错。
(2)适合坑塘放养的金鱼品种和放养方法
与鱼池比较,坑塘面积要大得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也较大,饲养管理较粗放,故放养的金鱼品种应以体质健壮、生命力较强的草金鱼、龙睛、帽子、望天和虎头等品种为主。其方法是:既可1个品种单养,也可2~3个品种混养。一个塘单养1个品种,金鱼的生长速度比较接近,不会发生因鱼大小不同而争食的情况,或大鱼吃小鱼的现象。如坑塘数有限,也可以多品种混养,但要注意将规格一致的或游速相近的品种养在一起。如规格难于一致而又必须混养时,则可将游速快的小鱼与游速慢的大鱼混养在一起,但绝对不可反之。
(3)放养鱼苗的时间和密度
坑塘放养的金鱼苗均是亲鱼在鱼盆、鱼池中产卵孵化出来的仔鱼,待其体长达1.5~2厘米时,根据体形是否端正、尾鳍中央是否分成四尾以及能否呈水平状态游泳等特征来加以挑选,将不够标准的留下来继续培养。放养时间一般多在6月上旬,即仔鱼孵出后30~45天。其放养密度是:体长1.5~2厘米的鱼苗,以每平方米放养250~300尾为宜。密度小于上述指标,则会向鱼体过分延长和游态野性等不利方向发展;密度大于上述指标,则会出现生长速度慢、容易发生浮头的现象,管理较困难。放养1个月左右,至7月中旬,鱼体长到3~5厘米时,应拉网1次,进行第二次挑选和降低放养密度。此时,小鱼的品种特征,如龙睛和望天的眼睛,高头、虎头的肉瘤,鱼鳍的大小和形状以及鱼体的颜色等,已能体现出品种的优劣,挑出表现好的放回原坑继续饲养,其放养密度可为每平方米水面100~150尾。再养2个月左右,鱼体就可长到6~10厘米,即可作为商品金鱼投放市场。
经验证明,在北京地区,坑塘放养经过挑选的1.5~2厘米的大规格金鱼苗,不仅成活率高,而且发育好、体型大的金鱼所占比例也高。
(4)施肥与投饵
坑塘饲养管理比较粗放,鱼苗期一般不投饵,金鱼苗靠摄食天然饵料。如池塘水肥力不够,浮游生物不足,就会影响金鱼生长,需要施肥。施肥量是根据天气、水温、水色、浮游生物量和鱼苗生长情况而定的。水色以菜绿色为好,水面清洁无杂物。一般每天施堆肥量为每立方米水体100~200克,渣滓经冲洗后捞出弃掉。如果遇到长期阴雨天气,坑塘中有机肥料分解慢,浮游生物不够丰富时,可以补施化肥。每平方米水面施硫酸铵或尿素75~150克,过磷酸钙35~75克,以提高水的肥力。
随着幼鱼的生长,水中浮游生物已不够摄食,需要补给一些饵料,如芜萍、小浮萍、米糠、鼓皮、豆饼和一定量的鱼虫等。豆饼需加水浸泡磨成豆饼浆,投放在食料台上,投喂量为每天每千尾喂100~200克。米糠的投喂量大致与豆饼相同。如金鱼吃不完,亦作为培养浮游生物之用,而不至于对金鱼造成危害。投喂鱼虫和人工饵料时,应投放均匀,以使全池金鱼都能就近摄食,减少金鱼的运动量,增加其体形美、游姿美的成品率。越冬坑塘在未结冰时,可适当少投些饵料,结冰后就不再投喂。开春后水温渐渐升高,应视金鱼的食欲情况,相机投饵,并逐步增大投饵量。
(5)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至少要巡视鱼塘2次。认真观察金鱼的活动情况和水质变化情况,适时注入清水。要预防敌害的袭击,经常注意清除蛙卵和蛙类,驱除水鸟,防止鸭子入塘,以免造成损失。
随着幼鱼的生长,金鱼的粪便等排泄物也随之增多,造成溶解有机质增加,溶氧量减少,抑制幼鱼的生长,这种池水称为“老化水”,容易引起金鱼浮头。应定期注入新水。每次注入不要很多,使水深增加4~6厘米即可。夏季水温很高,可以把水深逐渐加到80~100厘米,防止金鱼烫尾。入秋后天气转凉,深水处水位保持在70厘米左右即可,以尽量延长金鱼的摄食和生长时间。由秋转冬,坑塘结冰之后,冰层下必须有1米深的不冻水体,以保证金鱼安全越冬。
(6)越冬期间的管理
在我国南方,坑塘养殖的金鱼基本上是照常管理,根据水质变化施肥即可。北方则不同,天气比较寒冷,池塘水结冰且冻层很厚,需做好越冬管理。一般来讲,坑塘与室内水泥池、盆、缸相比,具有水体大、水质清新、鱼不易生病、成活率高、容易管理和用工少、开支省的优点,故坑塘是金鱼的理想越冬场所。由于坑塘放养金鱼近1年,池中沉积了大量的金鱼粪便等排泄物,已是“老化水”,加上冬季水表面结了一层冰,水与空气隔绝,容易造成金鱼缺氧窒息死亡。越冬之前,要注入新水,水深提高到80厘米左右,表层结冰,中下层仍保持4℃左右的水温,金鱼基本处于休眠状态,活动很少,一般没有多大问题。在天气晴朗无风时,在朝南面把表层的冰凿开捞起,使水与空气接触,补充水中的溶氧,就不至于缺氧。降雪过后,要清扫冰层上的积雪,避免浮游生物光合作用不足,造成水体缺氧。
越冬鱼放养的时间应是结冰前。放养密度可大些。以每平方米计算,体长15~20厘米的大金鱼,可放养12~15尾;体长10~15厘米的金鱼,可放养45~60尾;5~10厘米的当年金鱼,可放养75~100尾。
相关知识
观赏鱼养殖500问(257)
观赏鱼养殖500问(187-189)
观赏鱼养殖500问(170-172)
观赏鱼养殖5百问(概述篇)
「养殖观赏鱼」养殖观赏鱼公司黄页
【观赏鱼养殖】观赏鱼养殖设备
观赏鱼养殖基地
观赏鱼养殖
观赏鱼养殖项目
观赏鱼的养殖
网址: 观赏鱼养殖500问(184)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02292.html
上一篇: 亲亲鱼养殖教程:一步一步轻松培育 |
下一篇: 观赏鱼养殖四步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