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幼儿夏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幼儿夏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每年5-7月份进入夏季,由于气温高、湿度大,幼儿的作息时间往往出现紊乱,睡眠时间相对于春季会少一些,加上由于天热食欲不振,出汗多,幼儿抵抗力较低,部分传染病如手足口病、流行性乙型脑炎、霍乱、细菌性痢疾、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那么,如何来预防传染病,以下是整理的关于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内容。 夏季常见的传染病

1、手足口病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多地进入手足口病高发期

发病症状

发病原因

传播途经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

①建议6月龄至5岁以下小朋友可选择接种,越早接种越好,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以便尽早发挥保护作用。一般需要接种2剂次,间隔1个月。EV71疫苗属于二类疫苗,有接种意愿的宝妈,应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批准的具有疫苗接种资质的预防接种单位接种,并在知情、自愿、自费的前提下选择接种。 ②习惯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勤洗手;打喷嚏、咳嗽时注意用纸巾遮掩口鼻,并应及时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同时应指导宝宝养成正确的洗手习惯,掌握“六步洗手法”。注意家庭室内外的环境卫生,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家庭常备“84”消毒液,宝宝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应经常彻底清洗消毒。 ③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避免与有发热、出疹的宝宝接触,发病宝宝的家长也应主动告知其他家长。 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如发热、皮疹或口腔溃疡等,及时到医院就诊,拖延治疗或者误诊易使患儿发展成为重症病例,甚至导致死亡。

高度重视,一经发现立即就医 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如发热、皮疹或口腔溃疡等,及时到医院就诊,拖延治疗或者误诊易使患儿发展成为重症病例,甚至导致死亡

2、肠道传染病: 霍乱、副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病毒性肝炎等。

肠道疾病患者一般从每年的五六月份就开始增多,七八月份达到高峰。 肠道疾病主要的传播途径:粪、口传播,即经食物、饮用水、日常生活接触等。肠道疾病的潜伏期一般为几小时至数天,多为3至7天。 主要临床表现:起病急、发热、腹痛、腹泻、大便下坠感、黏液便或脓血便,可伴随恶心、呕吐、口干、浑身无力等表现。急性痢疾严重腹泻可引起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甚至低血压与周围循环衰竭。慢性痢疾可并发营养不良、消瘦、贫血和各种维生素缺乏症。 预防肠道疾病的主要方法

预防肠道疾病措施

因此,消灭苍蝇与蟑螂也是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3、蚊媒传染病: 疟疾、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蚊媒传染病,是由病媒蚊子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常见的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丝虫病、黄热病等危害性较强的传染病。 以乙脑为例,刘起勇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又称“日本脑炎”,是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它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多在夏秋季流行,病原体为乙脑病毒,经蚊虫传播。能传播本病的蚊种有库蚊、伊蚊和按蚊中的某些种类,其中三带喙库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乙脑的主要传染源为猪。最近全国不少地方紧急为宠物猪、商业猪打乙脑疫苗,其实也就是控制乙脑的传染源。 经蚊子传播的疾病可分为—— 寄生虫病 ①:疟疾 疟疾俗称打摆子。疟原虫是一种肉眼看不到的单细胞生物。感染者可出现寒战、高热、出汗、黄疸、贫血、肝功能异常、血小板降低、肾功能损伤。脑型疟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和昏迷,如不及时诊治可导致死亡。 寄生虫病②:淋巴丝虫病 在我国,淋巴丝虫病是由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引起的。其成虫均寄生在感染者的淋巴系统中。急性期主要出现过敏和炎症反应,以及周期性的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大多发生在小腿内侧及内踝上方,表现为淋巴结肿大、疼痛,有时可形成脓肿。当成虫寄生于精索、附睾和睾丸附近的淋巴管时,还能引起精索炎、附睾炎、睾丸炎。全身症状为畏寒、发热、头痛、乏力等。进入慢性期后(通常见于反复感染的病人)可致淋巴管腔狭窄或阻塞。 病毒性疾病①:乙脑 乙脑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吸血昆虫蚊子叮咬感染健康人。夏秋季节儿童多发。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如嗜睡、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昏迷,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病毒性疾病②:登革热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两种不同临床类型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传播。登革病毒在我国海南、广东南部和台湾常有流行。典型的登革热潜伏期一般为2~7 天,起病急,畏寒高热,可伴有剧烈头痛及眶后痛、背痛、肌肉与关节疼痛。颜面潮红、眼睑浮肿及结膜充血,全身可见斑丘疹。同时可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不典型的登革热只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登革出血热多见于14 岁以下儿童,临床表现与登革热相似,主要区别是有出血倾向。登革热一般具有自限性,预后良好,病死率极低。而登革出血热则病死率较高,决定其预后的关键在于是否早期积极治疗。 4、呼吸道疾病: 一般来说,秋冬季节是呼吸道感染类疾病的多发期,但是夏季由于天气闷热、气压低,许多幼儿会出现食欲差、消化酶分泌减少的情况,机体自我保护能力降低。再加上幼儿免疫功能差,尤其是婴幼儿各器官组织发育不完善,如小儿鼻毛稀少,不能起到过滤空气中灰尘的作用等,病原体极易通过口、鼻直接进入呼吸道引发感染。另外,酷暑时空调室内外温差大造成机体周围温度等环境经常发生骤变,也是造成抵抗力差的幼儿多发呼吸道感染类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呼吸道疾病在炎热的夏季也不可忽视! 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是由于病菌在呼吸道内引发感染所导致的疾病,分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目前幼儿常见的呼吸道类疾病中,主要包括: A、扁桃体炎,其主要表现为扁桃体肿大、化脓;B、急性咽炎,孩子会出现咽部充血水肿、进食困难、流口水、哭闹等情况;C、急性感染喉炎,会出现喉鸣甚至呼吸困难。D、肺炎,主要表现为咳嗽、多痰、气喘、发烧等,严重的可能会引发心衰和呼吸衰竭,从而造成中毒性脑病。E、一般来说呼吸道疾病都会有一些比较相似的症状,比如咳嗽、嗓子疼、鼻塞、流涕、发烧等表现。 对于幼儿来说,有两种比较特殊的常见上呼吸道感染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a、疱疹性咽峡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咽痛、流涎、拒食、呕吐等,体检可发现咽部数个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由于疱疹非常疼痛,患儿常哭闹不安,几天不能进食。 什么是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和手足口病区别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颊炎

如何护理疱疹患儿

疱疹性咽颊炎病程表现

b、咽结合膜热是另一种夏季多发的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眼部刺痛。 这两种疾病均为病毒感染引起,临床治疗主要针对发热,可选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枕等,还可以口服扑热息痛、布洛芬等退热药,也可口服一些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如:板蓝根冲剂、双黄连口服液等,一般不用抗菌素。同时家庭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让患儿充分休息,多饮水,进易消化的半流食,不要吃过热的食物,如果不继发细菌感染或出现其它合并症,一般1-2周就可自愈。 专家提示:避免和减少呼吸道感染疾病,最根本的‘招数’ 。 a、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千万不要忽视夏季的身体锻炼,3岁以上的儿童可以在早晚时间到附近公园等地方进行快速走或散步等适当活动;b、注意培养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要洗手;c、避免带孩子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d、平时室内空调的温度不要过低,与室外的温差最好不要超过10℃;e、饮食上注意多喝水、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也可以通过补充维生素C来增强抵抗力; 夏季呼吸道疾病预防小贴士: A、流感时期戴口罩,减少呼吸道疾病流行。 B、平时家里常备些感冒药等常用药物,出现轻微的感冒症状后可使用一些抗病毒类药物,不要轻易使用抗生素,而症状严重时最好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5、皮肤病   由于天气炎热,盛夏最容易出现幼儿皮肤病为痱子。幼儿出现痱子要避免抓挠,不要用热水或碱性肥皂洗,也不能用凉水刺激,要用温水洗浴,局部可外搽止痒剂或爽身粉。对于已继发感染患了脓疱疮的孩子,要勤洗澡、勤剪指甲。在脓疱疮患处涂金霉素、新霉素等软膏,切忌滥用“肤轻松”等激素类软膏。   让我们为孩子的健康共同努力吧!

红缨 教育 「红缨,让幼教赞美生命」

18133655677

教育官访问红缨方网站请点击http://www.hoing.net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保健篇】夏季预防各种传染病小知识!
【保健知识】幼儿园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卫生保健】秋季传染病预防小常识
一份夏季预防肠道传染病健康提示来了!
鸟类健康守护知识:传染病预防知识.docx
疾病预防 “医”路“童”行——民勤县疾控中心开展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进校园活动
鸟类疾病预防:传染病防护知识.docx
宠物健康:宠物传染病预防知识.docx
鸟类养护必备:传染病预防知识.docx
鸟类健康守护宝典:传染病预防知识.docx

网址: 幼儿夏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09892.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宠物猪的智商也爆表,主人突发疾病
下一篇: 鹦鹉鱼是否容易患病?眼外凸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