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全球两栖类仍然面临严重生存危机
极度濒危 Critically Endangered
分布于巴西的Sinimbú Casque-headed Tree Frog (Nyctimantis pomba)
近危 Near Threatened
危地马拉的Giant Palm Salamander (Bolitoglossa dofleini)
20多年前,IUCN开展了全球首次两栖类物种红色名录评估,当时发现两栖动物正经历全球性的下降,受胁比例更是所有脊椎动物中最高。近年,IUCN开展了第二次全球两栖类评估(GAA2),数据显示,在发现这个严重生态危机后的20年,两栖动物所面临的威胁并没有得到改善 —— 近41%的物种正面临灭绝危机,它们仍然是受胁程度最高的脊椎动物。GAA2评估结果最近在《自然》杂志上发表,全球有超过100位研究人员参与到了相关的工作当中。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项研究的一些主要发现,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查阅全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6578-4
IUCN红色名录受威胁等级体系(图片引自网络)
1
两栖动物仍是所有脊椎动物中
受胁比例最高的类群
2004年的GAA1评估发现,有39%的两栖动物正面临灭绝的风险:即被评为易危Vulnerable、濒危Endangered和极危Critically Endangered,受胁比例“位居”所有脊椎动物之首。而这次GAA2评估中,发现两栖动物受胁比例已经上升到41%,数字远超过其它脊椎动物:鲨鱼和鳐鱼类(37%),哺乳类(27%)、爬行类(21%)和鸟类(13%)。同时,两栖动物也是IUCN所有物种评估中受胁程度排第二的类群,排首位的是植物苏铁cycads(69%)。而在两栖动物当中,有尾目的受胁比例为最高,大概占3/5。
其实早在1980年代,IUCN已经开始对两栖动物进行评估,虽然当时覆盖的地区和物种并不全面,但得到的受胁比例已经高达38%。从这三个不同时期的评估数据可见,两栖动物所面临的严重生存压力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GAA2评估中2,873种被评为受胁的两栖动物分布图。可以看到受胁两栖动物集中在加勒比地区、中美洲、安第斯山脉、喀麦隆西部和尼日利亚东部间的山区、马达加斯加、西高止山脉和斯里兰卡等地区,还有中国西南和华南地区到越南的安南山脉(图引自Luedtke et al. 2023)。
2
气候变化成为加剧两栖动物
受胁程度的主要原因
栖息地问题仍是两栖动物所面临最大的威胁 —— 有77%的物种受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影响,而疾病和气候变化则是另外两个最主要的威胁。但要知道,不同致危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因此威胁也不会单独地存在。
分析发现,在1980至2004年间,疾病(包括臭名昭著的蛙壶菌)加剧了58%受胁两栖动物的受胁程度。时至今日,气候变化成为了最主要威胁,它导致39%受胁两栖动物在过去二十年间的等级上调;而且由于人类对气候变化的了解尚未充分,它实际的威胁可能要更高。
两栖动物的的活动能力较弱,不能进行长距离移动和迁徙;它们的皮肤对温度和湿度极为敏感,因此对环境的要求更高;加上它们的蝌蚪期需要经历水生阶段,水文条件和降雨模式的改变也会对它们的生存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的极端气候、火灾、干旱和飓风等对两栖动物所带来的的威胁是无可估量的。
受胁两栖动物的致危因素。其中绿色均可被定义为栖息地丧失和退化(habitat loss and degradation)(图引自Luedtke et al. 2023)。
3
不同地区面临的情况各不相同
分析还发现,不同地区所面临的主要威胁各不相同。比如蛙壶菌(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虽然已经在全世界许多地区都有发现,但它主要影响中美洲和南美洲,尤其是在1970年代至2000年代之间。
而在欧洲和东亚地区,栖息地丧失是导致两栖动物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时,欧洲地区近年新出现的蝾螈壶菌(Batrachochytrium salamandrivorans)正给当地的蝾螈类带来严重的威胁。北美洲拥有全球1/4(>200种)的蝾螈类物种,如果蝾螈壶菌在北美洲扩散甚至爆发,后果将不堪设想。北美洲地区的两栖类动物所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气候变化,而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则是过度捕捉和栖息地减少;但值得高兴的是,有赖于更有效的栖息地保护和管理,威胁情况比以前稍有改善。
上图分别是在 1980–2004年 (图a) 和2004–2022 年 (图b) 在全球不同地区内加剧两栖动物受胁状况的主要因素。资料显示,在我国过度捕捉(over-exploitation)是最主要的威胁因素(图引自Luedtke et al. 2023)。
4
保护两栖动物仍有希望吗?
自2004年以来,有4种两栖动物被宣告灭绝:哥斯达黎加的Chiriquí harlequin toad (Atelopus chiriquiensis), 澳大利亚的 Sharp snouted day frog (Taudactylus acutirostris), 危地马拉的Craugastor myllomyllon 和Jalpa false brook salamander (Pseudoeurycea exspectata);另有27种可能已经野外灭绝;令目前被认为野外灭绝的物种总数超过160种。
虽然GAA2的评估结果让人十分担忧;但研究分析同样发现一些令人鼓舞和带来希望的信息:有120种两栖动物的受胁状况得到改善。这当中有一半的物种其实并没有得到“外界的帮助” ——很多物种在经历疾病爆发后数量有所回升;反映它们开始对病菌产生抵抗力。
而另外一半的物种则得益于保护行动的开展,比如有效的栖息地保护和管理。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印度的一种树蛙Indigo bush frog (Raorchestes indigo),它在2004年时被评为极度濒危,但在多方的努力保护下,在分布地Kudremukh Massif mountain 直接影响其生存的采矿工程被叫停,在最新的评估中该物种已被下调为易危!还有不少其它例子,说明只要采取合适的行动,物种的受胁状况是可以被扭转的!我们必须做的,就是加大对两栖动物保护和研究的投入。
极度濒危 Critically Endangered
分布于印度的Indigo bush frog (Raorchestes indigo)
5
我国一些受胁濒危的两栖动物
https://mp.weixin.qq.com/s/46tJCPRxYfsDPpLAj_D09Q
相关知识
旱灾造成世界濒危动物黑颈长尾雉面临生存危机
标签:“两栖类”
谁才是狗的天敌(揭秘宠物狗生存中的危机与挑战)
断粮断水、被遗弃……疫情下深圳宠物遇生存危机,有人耗7小时紧急救援
断粮断水、被遗弃……疫情下深圳宠物遇生存危机,有人紧急救援
断粮断水、被遗弃……疫情下深圳宠物遇生存危机,有人紧急救援
当来访者说TA想要自杀……| 自杀危机干预指南
春节宠物也面临危机!“宠物节日病”不容忽视!
两栖类的起源
宠物文化 两栖类宠物 两栖类宠物.doc
网址: 20年后全球两栖类仍然面临严重生存危机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10819.html
上一篇: 宠物短视频APP开发 |
下一篇: 观赏鱼繁殖技巧与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