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连续五年拍到勺嘴鹬了。”近日,阳江观鸟爱好者在阳西县溪头镇散头咀沙滩拍到了世界极度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勺嘴鹬。5只可爱的“小勺子”在沙滩上或觅食、或撒欢,构成了一幅蓝天、碧海、鸟儿的生态美景。
其实,这不是珍稀鸟类第一次出现在阳江。2020年2月,阳江海陵大堤湿地发现60只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一度冲上微博“热搜”;2021年11月,阳东区首次发现世界“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禾花雀的活动踪迹;今年11月,阳西县迎来了一大群世界“易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嘴白鹭……
越来越多的“老朋友”回来了——
叉尾太阳鸟、黄腰太阳鸟、朱背啄花鸟、橙腹叶鹎、红耳鹎、暗绿绣眼鸟……无数“小可爱”在阳江流连于青山绿水间,翱翔于蓝天碧海上。季节性迁徙途经阳江市的野生鸟类逐年增多,截至目前,已发现近240种野生鸟类。
珍稀鸟类频现阳江的背后,释放出重要生态信号——这里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阳江成了名副其实的“小鸟天堂”“动物王国”,一幅生态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在漠阳大地上徐徐展开。
“生态优势”是最宝贵的财富
晚秋时节,漫步在漠阳江畔,一江清水映入眼帘。成群的飞鸟翱翔嬉戏着,一步一景,如诗如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生态优势”是阳江最宝贵的财富。阳江市地处广东西南沿海,境内丘陵、山地、平原兼具,地形资源丰富;境内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4条,淡水储量充足;海域面积1.23万平方公里,利好向海发展;已发现有经济价值的海水鱼105种,生物品种多样;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39种,工业原料充足。“山海兼优”的生态资源,为阳江发展奠定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阳江市坚持以高水平生态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今年7月,该市出台《阳江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强调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扎实做好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阳江打造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提供坚强的生态保障。
不久前,阳春市10个镇的污水处理厂引入智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实现了全自动化运营。污水经过处理后清澈见底,达到排放标准,将用于河道生态补水——这是阳江市保护生态的生动实践。
生态优势,重在保持。近年来,阳江市各地“生态蝶变”频频发生,描绘出一幅幅绿美阳江新画卷。2022年1-9月,该市8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95.6%,全市PM2.5平均浓度达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标准,各项生态环境指标稳中向好。
“生态优美”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一城山水,满城园林。今天的阳江,人居环境更加优美。
“看见了!那里有一条弹涂鱼!”近日,在阳东区寿长河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游客们兴奋地向红树林中张望着。
红树林是最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之一,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阳江市进一步筑牢生态保护屏障,推动红树林从2012年的1.1万亩发展到如今的1.7万亩,创建了2个国家级红树林湿地公园、8个地方级湿地公园,留住了鸟语花香的好风光。
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绿意盎然,程村湾“蓝色海湾”综合整治如火如荼,十里银滩沿海防护林生机勃发……自2016年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以来,阳江全面开展“森林提质”“公园之城”“生态绿廊”“森林家园”“绿美乡村”“生态文化”六大主题行动,推进700多项创森项目建设,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冯玲等市领导到金鸡岭森林公园石塔山带头植树,围绕“大地植绿、心中播绿、全民享绿”,让公众享受建设成果,推动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居水平不断提升。
今年11月,阳江市正式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再添一份国家级荣誉。“创森”期间,该市总计建设了164个公园,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2017-2021年,共建设森林村庄205个,其中10条乡村被评为“阳江市十大最美森林乡村”,19个村上榜“国家森林乡村”;“十三五”期间,该市完成造林面积27332.4公顷,平均每年参加全民义务植树人数达150万人次。
“生态优美”就是阳江最好的营商环境。在各地硬件设施趋同的背景下,营商环境成为企业关键的投资考量。哪里“生态好、环境美”,企业就自然往哪里聚集。阳江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永筑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绿美阳江,铸就了以高质量生态环境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例如,今年8月21至22日,该市赴深圳市开展招商活动,成功签约广核汇宁绿色储能电站项目、京能天然气热冷电联产项目、阳江环保工业园万洋众创城项目、阳江网驿智造科技港项目等37个项目,涉及合金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绿色能源、新型建材、智能家电、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总投资达651.8亿元,吹响了阳江与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的冲锋号,掀起了新一轮生态发展、产业招商热潮。
“生态底色”是最足的发展后劲
在阳江市南部海域,一座座白色的风车矗立在万顷碧波之上。随着风机叶片旋转,呼啸的海风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电能,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
海上风电是典型的生态环保产业。阳江海(岛)岸线长458.6公里,约占广东省海岸线的十分之一,海上风能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清洁能源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阳江市紧抓生态发展机遇,推动产业活力竞相迸发。
乘“风”起势,向海图强。2017年,阳江第一个海上风电项目获核准;2018年1月,广东省计划当年开工建设10个以上海上风电项目,其中就有6个项目在阳江……历经五年,阳江的海上风电产业从无到有,截至2022年3月已有27家风电装备制造企业、30个风电项目落户阳江,项目总投资达到411亿元、年产值可达834亿元。
近年来,《阳江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规划》相继发布,规划了阳江港片区、长洲岛片区、金朗岛片区“三区融合”的总体空间布局,打造集资源开发、装备制造、研发设计、检测认证、运维管理、综合服务于一体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体系,预计到2026年,阳江海上风电产业链总产值将超千亿。
每年旅游旺季,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游人如织;每年“开渔节”后,阳江出产的海鲜走上全国各地餐桌,成了群众致富“金钥匙”……生态旅游发展的红利正在逐步释放,为广大群众共享。
阳江是著名的滨海旅游城市,坐拥山、海、泉、湖、林、洞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阳江近年来加快推动全域旅游向全区域、全要素方向发展,打造以滨海旅游为龙头,以海丝文化为内核,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乡村旅游齐头并进的全域旅游格局。截至目前,阳江已建成海陵岛、阳西县、阳春市3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正全力创建海陵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南海Ⅰ号”打造成世界级考古品牌。
在生态旅游的有力带动下,2022年上半年,阳江市接待游客总人数390万人次,过夜游客人数19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预计32.2亿元,旅游业发展稳中向好。
【全媒体记者】罗天
【作者】 罗天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知识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珍稀鸟类频频“做客”阳江
保护鸟类栖息环境 增添城市生态底色
湖滨水环境不断提升 吸引近200种野生鸟类栖息太湖
南方频频出现的“麻狸子”,外形酷似小豹子,是一种什么动物?
关注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良好,珍稀鸟类频频现身
30多种鸟类来过冬 100多种野生鸟类“安家落户” 浐灞环境美 候鸟翩翩来
南沙湿地黑脸琵鹭数量再破纪录,彰显广州生态治理成效
鸟类生态岛屿设计
阳江宠物市场在那里?
生态文学丨武陵鸟人:鸟类观察日记
网址: 南方观察|鸟类“老朋友”频频做客,彰显阳江生态底色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18100.html
上一篇: 中国鸟类观察年报发布 |
下一篇: 太原|小狗只想沉浸在自己的7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