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生态旅游|西昌成“鸟类天堂” 吸引300余种野生鸟类栖居打卡

生态旅游|西昌成“鸟类天堂” 吸引300余种野生鸟类栖居打卡

从西昌城区出发,

仅需10多分钟车程,

就能抵达中国最大的城市湿地

——邛海湿地。

撑一叶竹筏,向湿地深处划去,

无论任何季节眼前都是郁郁葱葱,

耳边总是百鸟争鸣。

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鸟儿有的轻略水面,

有的站立枝头,

有的群起盘旋,

特别是在萧瑟的冬日,

给人带来勃勃生机与活力。

邛海湿地总面积2万亩,常年定居和经此迁徙的鸟类数不胜数。迄今,本地的摄影家已经在邛海及周边拍摄到野生鸟类300余种。这里,有着“奇花异草之福地,珍禽灵鸟之天堂”美誉。

300余种野生鸟类在邛海栖息

精心修复生态系统

为鸟类生息繁衍营造良好环境

邛海属高原湖泊,是四川省第二大天然淡水湖,作为西昌乃至全凉山人民的“母亲湖”,它既能调节西昌区域气候,又是城市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承担着饮用水源供给、气候调节、环境美化等重要责任,滋养着近百万人口。

上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因围海造田、填海造塘、餐饮住宿等无序发展,邛海近三分之二的湖滨湿地遭到严重破坏,滩涂和原生湿地基本消失,水鸟和本土物种减少,湿地生态功能日趋降低,水域及湿地面积缩减至不足27平方公里,水质从Ⅱ类降至Ⅲ类及以下,饮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近年来,凉山州委、州政府与西昌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共识,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累计投入50余亿元,先后实施了退塘还湖、退田还湖、退房还湖“三退三还”工程,生态搬迁邛海周边群众5万余人,分六期建成2万亩环邛海湖滨带湿地,打造出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城市绿肺”的功能日益显现。

通过系统修复与保护,邛海水域及湿地面积从2006年不足27平方公里恢复到34平方公里。作为西昌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十三五”以来监测数据显示,邛海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整个邛海的35公里湖滨带得到修复,环湖林草覆盖率达到92%,湖滨带生态环境功能得到恢复,为水鸟、鱼类、昆虫、微生物的生息繁衍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近年来湿地内共有维管植物498种,邛海水质稳定达到Ⅱ类。

邛海是“中国最佳野生鸟类观赏地”

“中国最佳野生鸟类观赏地”

野生鸟类的家园

2020年,由四川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与成都观鸟会联合发布的四川观鸟地指南中,西昌邛海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水鸟种类上榜四川十大观鸟胜地。此外,邛海还是“中国最佳野生鸟类观赏地”。

随着邛海湿地恢复工程的实施,邛海沿岸恢复了30多公里的生态自然岸线,官坝河、鹅掌河等河口生态环境逐步得以修复,为候鸟越冬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每年,这里都会有数十万只候鸟从西伯利亚飞来过冬,鸟类的种群和数量也在年年攀升。

因鸟儿聚集,邛海湿地首期工程被寄命名为——观鸟岛。同时,在邛海三期内坐落着一处鸟类观测站,这里是邛海湿地内最佳观鸟地之一。鸟类观测站是由西昌爱鸟协会和林业部门等共同打造的鸟类科普基地,制作有邛海国家湿地公园鸟类区域分布图。在这里不仅可以亲近鸟类,还可参观当地摄影家叶昌云、胡一平等人拍摄的近200幅高清晰鸟类摄影作品,近距离观察鸟类的体貌特征。鸟类观测站的建立,旨在指导青少年及广大市民认识湿地鸟类,了解湿地生态系统,形成学生、家长、市民、社会共同关注环保、关注动物保护的科学意识。

目前,在邛海国家湿地公园及周边邛海流域307平方公里的鸟类记录里,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11种,包括一级保护类1种,二级保护类10种。例如,中华秋沙鸭,它与华南虎、滇金丝猴齐名,属于中国特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邛海鸟类种群数量最多的是骨顶鸡,其次是红嘴鸥、普通鸬鹚、绿翅鸭、赤膀鸭、绿头鸭等。

州市发力

邛海建成长效保护机制

邛海的美丽,既有自然生态禀赋好的天然之意,更有生态环境保护好的实践之功。从人进湖退到改土改田,从无序开发到划定红线,从农田鱼塘到湿地公园,从水质恶化到碧水连波,凉山州、西昌市政府立足现实寻找可持续发展支点,树立“湿地保护是魂”的理念,经过20多年持续不断的修复,最终将邛海建成极具魅力的高原国家湿地公园,成为横断山区东缘森林—高原断陷湖泊湿地复合系统保护的样板以及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范,初步建成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与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优化协同共生的模式。

邛海先后被评为“中国最佳野生鸟类观赏地”“中国最美养生栖居地”“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环保科普基地”,以及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首批“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基地”,并被誉为国内“四颗湿地明珠”之一。2021年,邛海成为国家城市湿地建设与保护的典范,入选国家“2021年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为高原湖泊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套可复制推广的“邛海经验”。

保护邛海只有起点、没有终点。2021年,西昌市确立了“国际生态田园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树立了“修复一片湿地,救活一个湖,造福一方百姓”的治理理念,实施立法保障、规划引领、生态搬迁、流域综合治理等措施,让城市发展与邛海生态保护协同共生。

为进一步保护好“母亲湖”,《邛海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21-2035)》正在编制中,将从更高层次全面评估邛海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系统治理。

未来的邛海,

不仅是“鸟类天堂”,

更是人类生态文明史上的精彩篇章。

文 图 / 杨玲玲 买锐 西昌市宣传部

相关知识

西昌市首个鸟类生态园建成 各地“观鸟摄鸟”爱好者慕名而来
生态环境改善,十堰成珍稀鸟类栖息天堂
好生态引来珍稀鸟类“打卡”
2024黄河口生态旅游攻略之鸟类科普园
青海成立野生鸟类巡护观测站
西昌市民鸟类保护意识调查
观鸟经济小众爱好蕴藏千亿元产业价值
查干湖:优质生态打造“鸟类天堂”
河北这些“鸟类天堂”,你去过几个?
保护野生鸟类,上虞在行动

网址: 生态旅游|西昌成“鸟类天堂” 吸引300余种野生鸟类栖居打卡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18125.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小乌龟吃什么怎么养
下一篇: 稻浪滚滚,喜迎丰收!浈江区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