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猪是我国农畜业中六畜之首,从史前社会一直到今天,除去一些特殊禁忌的地方,大多数地区都养殖家猪并且食用猪肉。猪与人的关系非常密切,它是六畜之中唯一长期圈养在主人家中的动物,在汉字“家“中,就是指房屋中养有猪即为家。
由此可见,猪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任何其他动物都不能替代的。和其他六畜相比,猪具有繁殖能力强,饲养期短,经济效益高的特点,猪的驯养起源也是六畜中较早的。在万物有灵的古代社会中,猪逐渐从经济生活走向了文化生活,并且开始逐渐成为了人们崇拜和墓葬随葬对象。
猪的驯化和饲养过程
猪是我国先民们较早驯化的家畜之一,早在距今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当中就已经发现了家猪骨骼。此后开始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陆续发现由驯养的家猪骨骼出土,分布范围遍及全国各地,在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辽宁西南部、内蒙地区、云南以及甘青地区扽都有发现,其中尤以海岱地区、以及汉水流域、晋南豫西地区发现最为丰富。
(图一猪的骨骼复原)
家猪和野猪具体是在什么时候彻底在史前人类的遗址中区别开来的,我们目前很难由结果。因为即使是在农业已经相当发达的史前社会晚期,人们依然会在一定程度上依靠狩猎采集活动来对农业经济做出补充。在当时的狩猎活动中必然有时会包括野猪等野生动物,这些动物和家猪一起被食用后又丢弃在一起,因此有的史前遗址中既有家猪骨骼又有野猪骨骼。
(图二现代自然中的野猪)
家猪和野猪从外形上来看,有着很大的区别,野猪一般有的长长的獠牙,家猪由野猪进化而来,再进化过程中獠牙逐渐变得越来越短。另外因为生存条件的不同,家猪和野猪自体型上也由很大差别,野猪一般头身比例不协调,往往头大身体小,而家猪头身比例比较协调。从可食用肉食资源来说,野猪往往肉食率不如家猪丰富。并且野猪往往暴躁易怒,具有攻击力,而家猪性情温顺,通常不会产生攻击力。
(图三野猪的剪影画)
无论家猪也好,还是野猪也好,在史前社会中都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肉类蛋白资源。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有人们食用剩下的猪遗骸,包括猪头骨、下颌骨、肢骨、猪牙齿等部分,有时甚至还发现有以整只猪随葬的情况。
从出土情况来看,这些猪骨骼有的出自于房屋和靠近房屋的灰坑当中,有的则出现在墓葬当中,这两种情况显示出猪在史前社会可能不由不同的功能和意义。
猪的饲养和食用价值
我们知道在六畜当中,猪和狗都是人们较早进行驯养的动物,狗除了能够提供肉食资源以外,还能够成为人们狩猎活动的得力助手,因此狗和猪在功能和作用上产生了一定分化。猪更常见地是作为人类稳定的肉食来源,提供丰富的肉类蛋白质。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原地区的遗址中常常见到在房屋附近有大量经过火烧蒸煮后的猪骨,这些显然都是当时人们食用以后丢弃的。
(图四家畜中的六畜图)
猪在史前社会时期还一度作为显示财富的象征,一些大型墓葬中常见以猪的下颌骨随葬,有的甚至还用整头猪进行随葬。而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末期,当时社会结构变化非常剧烈,主要表现在社会上层之间权力斗争加剧。
上层贵族利用自己的权势拉拢可靠势力,而他们拉拢人心的方式就是通过频繁举行宴饮活动来实现。这种具有特殊目的的宴会在近代社会一些部族中也能够见到,主要是为了显示主人的实力和威望,因此也被称为“夸富宴”。
(图五贾湖遗址出土的猪下颌)
我们在史前社会墓葬中看到人们频繁使用猪的下颌骨进行随葬,实际上不可能是为了随葬而专门杀掉那么多猪。有的墓葬中随葬的猪下颌骨多达上百个,为了祭祀一次性杀掉一百头猪显然不现实。即使是在驯养水平已经大幅度提高的原始社会末期,人们面临的生存资源紧缺也是非常显著的。这些猪下颌应该是墓主人生前举行宴饮时宰杀活猪时收集的,带入到墓葬中也是为了体现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图六汉代陶猪圈)
猪作为一种家畜,它的饲养也体现着主人家的财富,一般来说人们认为家里养猪越多的人家里也就越富有。在汉代开始流行一些陶质明器作为随葬物品,这些模型明器中有一类被称为庭院类明器的。
主要就是模仿当时汉代的庭院建筑而制作的陶质明器,陶猪圈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种,猪圈中还雕刻有几头憨态可掬的肥猪。在事死如生的古代社会中,人们一般会将现代社会中有的东西都复刻到墓葬当中,陶质猪圈和陶猪的存在表明在汉代社会中饲养家猪已经成为了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猪的宗教文化功能
猪伴随着人们走过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时古代社会中盛行万物有灵的思想观念,于是对于猪的崇拜也出现了。在十二生肖中猪就名列其中,并且与十二地支中的亥时相对应,被认为是万物休息、天地极阴的时刻。而在现代社会中一些少数民族甚至认为猪是他们的祖先,因此忌食用猪肉,实际上这可能时原始社会图腾和祖先崇拜的孑遗。
(图七:十二生肖剪纸画)
目前所见最早的猪崇拜至少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产生了,在距今八千年前的兴隆洼文化遗址中,在一座居室葬中发现了人骨旁边埋葬着已知公猪和母猪的情况。这两头猪经过鉴定都是野猪,显然并仅仅与现实身份地位有关,而是反映出兴隆洼文化时期对于野猪的崇拜。野猪是一种凶猛的动物,此外它的生存和繁衍能力都非常强,以一公一母两只猪随葬显然也是取其阴阳相合之意,可能是原始社会对于野猪产生的生殖崇拜。
(图八兴隆洼文化葬猪墓)
在红山文化中还发现有一种用于祭祀使用的玉猪龙,这种玉猪龙为猪头龙身,俨然并不是一件普通的艺术品。龙和猪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呢?我们知道龙是传说中司雨的神灵,在农业社会中风调雨顺是非常重要的自然条件,因此这件玉猪龙很有可能玉史前社会求雨活动有关。
在古代文献记载中,猪也是水神,名为封豕,为半人半猪的形象,是水神夔之子,因此也被认为是具有神力的水神。而龙和猪能够被刻画在一起实际上就是这两者都具有水性,是农业社会人们对于自然崇拜的反映。
结语
从野猪到家猪的驯养过程必然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人们从狩猎采集经济进入了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农业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逐渐稳定下来,社会也逐渐从简单的氏族社会开始向文明社会演进。而在这一演变过程中,猪作为一种重要的生计资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其根源是不平等社会中贵族阶层对于社会资源的大量占有,猪成为了显示社会财富、彰显身份的象征。
而在万物有灵的思想下,古代人们还盛行猪神崇拜,人们通过崇拜猪神,希望获得丰产丰收、子孙昌盛。甚至有的原始部族中还将猪作为自己的祖先,将它制作为图腾,希望能够获得猪神与祖先神的庇佑,并逐渐演化为现代社会中的某种禁忌。
相关知识
古人是怎样驯养猪的?为何会出现猪神崇拜现象?
古人为何对于乌龟会产生崇拜?
猪年聊聊“猪文化”:您了解古人心中的猪吗?
养猪新手必备!这套书让我从小白到养猪达人,猪病防治、幼猪饲养
三星堆的鸟崇拜
古人爱猫者被称为狸奴 买鱼穿柳迎聘猫咪进家
养猪就怕猪生病,治疗猪病的中国养猪小妙招
猪年大吉 | 养猪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养猪技术]猪群出现咬尾现象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方案
新手养猪注意事项!养猪新手怎样才能养好猪?
网址: 古人是怎样驯养猪的?为何会出现猪神崇拜现象?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23708.html
上一篇: 养宠物猪需要多少时间精力投入与管 |
下一篇: 原创 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