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时分,天气寒凉,但榆阳区养殖大户们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在岔河则乡灯炉滩村养殖户谢候林的养殖场里,饲养员正忙着将草料放入电动撒料车,一头头肥壮的西门塔尔肉牛伸出头等待着美味的午餐。
2021年,榆阳区按照“提升牛羊、稳定猪禽、适度特养、资源利用、振兴乡村”的思路,以养殖业转型升级为重点,以畜产品质量安全、动物疫病防控为抓手,扎实推进畜牧业绿色、健康、稳步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强化动物监管工作
保障畜牧业安全生产
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百姓健康,该区持续稳步推进产地检疫工作,进一步规范产地检疫行为,截至目前,共完成产地检疫生猪23.26万头、羊子4.36万只、牛0.68万头、活禽44.18万羽。
以实施“放心肉”工程为重点,狠抓定点屠宰检疫工作,对进场牲畜查证验物,造册登记,无产地检疫证明、与免疫标识或证不符的畜禽一律不准进场屠宰,屠宰检疫率、出场肉品检疫合格率、病害肉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全年两次对50个规模养殖场(户)进行“瘦肉精”尿样抽检,结果全部为阴性。同时健全无害化处理机制,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以及12个收集点运行监管工作,截至目前共无害化处理病害猪23221头、羊子6066只、奶牛56头、肉牛48头、驴2头、蛋鸡40961羽、保障了上市肉品质量安全。
该区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指导各乡镇组织人员对辖区内所有猪、禽养殖场(户)进行拉网式排查、监测,全面掌握各区域内养殖情况。加强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各病种免疫密度均达100%,耳标佩戴率达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70%以上。
加快养殖产业建设
提高畜牧业生产能力
近年来,榆阳区狠抓现代畜牧业标准化生产、畜禽良种繁育推广,加快主导产业建设,提高畜牧业生产能力。
2021年,该区投入财政奖补资金5000多万元,新建、改扩建湖羊养殖场5个、肉牛养殖场16个,发展湖羊饲养量达30万只,肉牛饲养量新增2万头。建成芹河镇长海则村5万只、巴拉素镇讨讨滩村万只规模湖羊养殖场;上河集团金鸡滩镇15万只湖羊养殖基地建设项目、陕西新中盛岔河则村万只规模湖羊养殖场正在建设中。
积极开展“榆阳肉羊”“榆阳肉牛”国家地理标志品牌创建工作,建成中盛农投百万只肉羊屠宰深加工项目,大地农投万头肉牛屠宰加工厂地下工程已全部完工,正在协调办理相关土地手续;全面完成了61个白绒山羊规模场、100户白绒山羊核心群育种户、100户养殖专业大户、6个羊子人工授精站建设任务;组织专家团队在区内外选调种羊680只,发放至养殖场户,实现白绒山羊提质增效。
在特色产业方面,安排区级专项资金700万元,用于扶持黑毛土猪、林下养鸡、散养土猪等82个规模养殖场改造提升,扩大养殖规模;安排中央资金30万元,对榆林丰厚源乳业有限公司等3个奶牛养殖场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改善奶牛场生产条件,提高奶牛场生产能力,确保奶源供应质量。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按照改居、改厕、改圈“三改合一”思路,该区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补贴标准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畜禽圈舍改造工作,全年完成芹河镇红墩村、纪小滩村186户改造任务,兑现项目奖补资金。
该区以全区整村移民搬迁村组为重点,按照“示范先行、分类实施、逐步推广、把握节点、跟踪服务”的思路,建成金鸡滩镇曹家滩村、金鸡滩村、牛家梁镇大伙场村、青云镇达连沟等4个集中养殖小区。项目总计投入财政奖补资金824万元,受益养殖户339户。该区还投入财政资金150万元,共扶持17个规模化养殖场建设粪污储存池6750立方米,堆粪场750立方米,有效提升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截至目前,全区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
认真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安排市级专项资金460万元,对孟家湾乡股份经济合作总社等19个养殖场给予基础设施完善、扩大养殖规模等方面扶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力推动乡村振兴。
记者 吕晶 图片为资料图
原标题:《加速度!榆阳区养殖业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