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 -----
----- 广告 -----
----- 广告 -----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
春季治疗水产动物疾病的常用药中草药的药理
正文字数:9490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以上
“养鱼不瘟,富得发晕”,虽然这句话可能有点夸张,但也说明了鱼病的暴发对水产养殖业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此水产养殖动物的疾病是制约水产养殖持续、稳步、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工厂化的迅猛发展,水产动物的疾病也逐年加剧。目前,在中国广为流行的各种水产动物疾病(病害)就达100种以上,其中较重大流行的疾病每年也在10种左右。现实使我们认识到,控制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生,尤其是重大流行性疾病的发生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
我国水产动物疾病流行的特点
水产动物疾病是伴随着水产养殖的开始而发生,是随着水产养殖的强化而严重。在某种程度上说,水产养殖的成败与否,与水产动物的疾病的流行状况及水产动物疾病能否控制有着很大的关系。
1、新的疾病出现的频率快。
近年来,水产养殖已从鱼类,迅速扩散到甲壳类、两栖类、爬形类,鱼类养殖的品种也日益增多,特别是一些以海洋为栖息环境品种。
这些品种从野生到家养,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而导致了很多新的疾病发生。如大黄鱼的烂尾病,中华绒鳌蟹的颤抖病,黄鳝的发热病,对虾的白斑综合征、黄头病、桃拉综合征等。这些新的疾病由于发生快,人们对它还缺乏认识,尚无有效的控制方法,因此造成了较大的损失。
2、急性暴发型疾病占据了较重要的地位。
从水产动物疾病流行与危害的情况分析,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急性暴发型、周年季节性流行与波动流行型。
目前水产动物疾病以急性暴发型为主,如草鱼出血病,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鲤科鱼类溃疡综合症和越冬综合征,中华绒螯蟹颤抖病和河蟹“牛奶子病”,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等。
由于它们的流行无规律性,并区域性的大范围发生,可在短期内造成养殖成体大批量死亡,其危害较大。
3、病原体抗原结构变异和血清型复杂多变,使得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与控制越来越困难。
嗜水气单胞菌能够导致十几种动物的几十种疾病,不仅它们之间的血清型有较大的不同,而且嗜水气单胞菌在抗原性上也会出现较多的变异。此外,弧菌属、爱德华菌属的一些菌也有类似情况,如迟钝爱德华菌等,这给疾病的防治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4、疾病流行的速度加快,区域扩大,危害增加,很多疾病成了全球性的疾病。
如中华鳖的出血性肠道坏死症几乎在中国所有的鳖养殖区均有发生;对虾的白斑病,鲑鳟鱼类的传染性胰脏坏死症、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症已经是全球性的疾病。
5、多病原性的混合感染增加,并发,继发性疾病普遍。
如中华鳖的出血性肠道坏死症,病毒性感染是原发性的,而嗜水气单胞菌等多种细菌的感染是继发性;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病原除了嗜水气单胞菌外,还有温和气单胞菌,鲁氏耶尔森氏菌等。
6、某些寄生虫病仍有较大的危害性。
一般认为,水生动物的寄生虫病较易控制,因此人们对其危害性不太重视。大多数细菌性与病毒性疾病都是因寄生虫寄生后造成表皮损伤,为细菌与疾病的入侵打开门户所致,如若没有寄生虫的感染,很多细菌性与病毒性疾病就不会发生。
由于药物的滥用,目前很多寄生虫均产生了较大的耐药性,而且耐药性虫体产生的速度十分惊人,新开发的一种新药大多只需一年,就会失去它的杀虫作用,这一点是我们所低估了的。
有些寄生虫病,如粘孢子虫病、吉陶单极虫病、白鲢疯狂病、小爪虫病等的防治至今仍是世界的难题。
二
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原因
水产动物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六类:
①病原性疾病。包括病毒性疾病、支原体病,真菌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等。
②环境性疾病。非正常的环境因素使养殖水体的温度、盐度、溶氧量、酸碱度、光照等理化因素的变动或污染物质超越了养殖动物所能忍受的临界限度使其致病,如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毒,重金属等引起的崎形等。
③营养性疾病。投喂饲料的数量或饲料中所含的营养成分不能满足养殖动物维持生活的最低需要时,饲养动物往往生长缓慢或停止,身体瘦弱,抗病力降低。严重时就会出现明显的症状甚至死亡。目前,营养成分中容易发生问题的是缺乏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其中,最容易缺乏的是维生素和必需氨基酸。此外,腐败变质的饲料也是致病的重要因素。
④药源性疾病。因不良用药导致的肝肾等内脏器官的损坏、抗药性的产生等。
⑤种质退化。动物本身先天的或遗传的缺陷所导致的某种畸形等,如种质的褪化。
⑥非生物因素与造成的损伤。如在捕捞、运输和饲养管理过程中,往往由于工具不适宜或操作不小心,使饲养动物身体受到摩擦或碰撞而受伤。受伤处组织破损,机能丧失,或体液流失,渗透压紊乱,引起各种生理障碍以至死亡;也可因此为病原微生物提供侵入途径。
三
水产动物疾病的防控方法
1、水产动物疾病预防的重要性。水产养殖动物是生活在水里的,在疾病的发生初期难以被及时发现,当患病后的水产养殖动物被养殖业者发现时,往往已经是整个鱼群都已经发展到了病入膏肓的危重阶段,此时即使采取了正确的治疗措施也可能已经为时过晚,难以获得理想的疗效了。
2,目前水产养殖方式大多是集约化养殖,对养殖动物给药比较困难。既不能做到像对待陆生饲养动物猪、牛一样逐头口灌给药,也难以做到逐尾注射给药,患病后的水产养殖动物往往因为丧失食欲而不能摄食拌有治疗药物的饵料。相反,不该摄食药物饵料的健康鱼体因为食欲旺盛而摄食了大量药物饵料。
3,采用药物治疗水产养殖动物的疾病时,难以避免因药物在水体中的扩散而导致对水环境的污染。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水产养殖水体大多是开放式的,药物污染的危害可能因为养殖用水的随意排放而造成更大的危害。
4,水产动物患病后不仅会影响其生长,而且还会影响其商品价值。因此,提倡对水产动物疾病的中草药预防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四
对水产动物致病菌有抑菌作用的中草药
1.抗细菌中草药:
(1)广谱抗菌(包括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迟钝爱德华氏菌、豚鼠气单胞菌等):地锦草、大青叶、地榆、金银花、连翘、穿心莲、大蒜、甘草、石榴皮、杜仲、黄连、乌梅、五倍子、大黄、诃子、黄岑等。
(2)嗜水气单胞菌:地锦草、板蓝根、大青叶、斑地锦、乌蔹莓、蒲公英、马齿苋、车前草、铁苋菜、五倍子、大黄、乌梅、黄连、地榆、黄柏、野菊、辣蓼、黄岑、菖蒲、金银花、龙胆草、连翘、山楂、穿心莲、紫花地丁、虎杖、大蒜、甘草、诃子、喜旱莲子草、黄芪、苦楝、丹参、丁香、石榴皮、夏枯草等。
(3)温和气单胞菌:地锦草、板蓝根、大青叶、斑地锦、乌蔹莓、蒲公英、马齿苋、车前草、铁苋菜、五倍子、大蒜、杜仲、黄柏、大黄、乌梅、地榆、喜旱莲子草、虎杖、白芍、龙葵、败酱草、牛蒡、鱼腥草、野菊花、黄连、黄岑等。
(4)豚鼠气单胞菌:五倍子、五味子、肉桂、大黄、月季花、乌梅、诃子、青果、大蒜等。
(5)鳗弧菌:金银花、大黄、五倍子、五味子、肉桂、月季花、乌梅、诃子、青果、黄岑、白头翁、鱼腥草、石榴皮、杜仲、葎草、黄连、林荫千里光、鼠尾藻、地榆、大蒜等。
(6)副溶血弧菌:金银花、大黄、五倍子、五味子、肉桂、月季花、乌梅、诃子、青果、牛膝、杜仲、石榴皮、柴胡、黄连、甘草等。
(7)溶藻弧菌:五倍子、肉桂、大黄、月季花、诃子、青果、黄连、乌梅、甘草、石榴皮、地榆等。
(8)金黄色葡萄球菌:黄连、牛膝、大黄、五倍子、金银花、黄芩、石榴皮、蒲公英、连翘、山楂、穿心莲、大蒜等。
(9)灿烂弧菌:穿心莲、大青叶、金银花、川芎等。
(10)创伤弧菌:乌梅、诃子、青果、五倍子等。
(11)哈维氏弧菌:乌梅、诃子、青果、五倍子、黄连、甘草、地榆、石榴皮、五味子、穿心莲、大青叶、金银花、川芎、大黄、连翘等。
(12)河弧菌:五倍子、黄连、乌梅、石榴皮、地榆、大黄、五味子、连翘等。
(13)沙鱼弧菌:五倍子、诃子、大蒜等。
(14)普通变形杆菌:五倍子、鱼腥草、诃子、青蒿、秦皮、大黄、乌梅、五味子等。
2.抗病毒中草药
对病毒性草鱼出血病具有防治效果的中草药有当归、大黄、黄芪多糖等。
五
抗细菌中草药药理应用水产养殖
1.板蓝根(Radix isatidis)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主产于河北、陕西、江苏等地。秋冬两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切厚片,生用。其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消肿的功效。主要含有靛蓝、靛玉红、靛苷、黑芥子苷、β-谷甾醇及γ-谷甾醇、精氨酸、谷氨酸、酪氨酸等成分。应用:
(1)用于治疗水产动物肠炎、烂鳃、出血性败血症等细菌性疾病。鱼每1kg体重1~2g,或每1kg饲料20g,拌饵投喂。
(2)在甲鱼饲料中添加由二花、连翘、板蓝根等,防治甲鱼白点病、红脖子病、红底板病等。
2.黄芩(Radix scutellariae)
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的根。主产于河北、山西等地。春秋二季采挖。以条长、质坚实者为佳。生用、炒用或酒灸用。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等功效。主要含黄芩昔元、黄芩甙、汉黄芩素、汉黄芩甙和黄芩新素,还含有苯甲酸等。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对绿脓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主要用于防治鱼烂鳃,赤皮,肠炎,出血。拌饵投喂,2~4g/kg体重。
3.黄连(Rhizoma coptidis)
别名王连、支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及云连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我国中部及南方各省,以四川云南产量较大。秋季采挖5~7年的植株,除去苗叶、须根,干燥。生用。以粗壮、坚实、断面红黄色者为佳。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效。主要含有小檗碱、黄连碱、甲基黄连碱等生物碱,尚含有黄柏酮、黄柏内酯的成分。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用于防治鱼赤皮,白头白嘴,出血等。拌饵投喂,2~5g/kg体重。全池泼洒:1.5~2.0g/m³水体。
4.黄柏(Cortex phellodendron)
别名黄檗、黄波罗、灰皮柏,为芸香科乔木植物黄檗(关黄柏)或黄皮树除去栓皮的树皮。主产于辽宁、吉林、四川、贵州等地。以皮厚、断面色黄,嚼之有粘性者为佳。生用或盐水炙后用。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倾泻肾火、清热解毒等功效。主要含有小檗碱1.4%~4%,并含有少量防己碱,另含有黄柏酮、黄柏内酯及脂肪、淄醇类化合物等。黄柏有广谱抗菌作用。水煎剂或醇浸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防治鱼肠炎,出血。拌饵投喂,3~6g/kg体重。
5.白头翁(Radix pulsatillae)
又名奈何草、老翁花,老公花等。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或全草。主产于东北、华北、内蒙古等地。春秋二季采挖。切薄片,生用。其味苦,性寒。主要含有皂甙、白头翁苏、翁灵、翁因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等功效。在水产养殖上主要用于防治鱼肠炎。鱼每1kg体重5~10g,煎汁拌饵料投喂。
6.马齿苋(Herba Portulacae)
为马齿苋科一年生肉质草本植物马齿苋的干燥地上部分。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残根和杂质,洗净,鲜用或粉碎用。味酸,性寒,入心、肝、脾经。全草含生物碱、香豆素、黄酮类、强心苷及蒽醌类化合物。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功效。水产养殖上主要用于防治鱼肠炎,竖鳞,拌饵投喂,5~10g/kg体重。
7.大黄(Chinese rhubarb)
为蓼科草本植物掌叶大黄、药用大黄的干燥根茎。主产于青海、西藏、甘肃、四川、贵州、湖北等地。秋末或次春采挖。其味苦,性寒;有泄下攻积、泻火解毒、凉血止血、活血祛瘀、清泻湿热等功效。主要含有蒽醌类(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等)、芪类、苯丁酮甙类、鞣质、挥发油等。大黄对多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抑菌的有效成分为蒽醌衍生物,其中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的作用最强。其抑菌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菌糖及糖代谢中间产物的氧化和脱氢过程,并能抑制蛋白质和核酸合成。大黄提取液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用于防治鱼烂鳃,腐皮,肠炎;鱼每1kg体重5~10g,拌饵投喂;每1m³水体2.5~4g,泼洒鱼池。
8.苦参(Radix sophorae flavescentis)
别名苦骨、川参、山槐子、凤凰瓜。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主产于山西、河南、河北等地。春秋两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洗净,晒干。切片生用。性寒、味苦。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清热利尿等功效。根含多种生物碱、黄酮类。茎、叶含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等有效成分。要用于防治鱼肠炎,竖鳞。拌饵投喂,1~2g/kg体重;每1m³水体1~1.5g泼洒鱼池。
9.穿心莲(Herba andrographiis)
别名春莲秋柳、一见喜、苦胆草四方莲等。为爵床科植物穿心莲的全草或叶。主产于广东、福建等省,此外江西、湖南、广西、四川等省区亦产。开花前采收。一年生草本,野生于温暖地区,亦多栽培。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主要含有内酯与黄酮类化合物。内酯类主要有穿心莲甲素、穿心莲乙素、穿心莲丙素及穿心莲丁素;黄酮类化合物多为甲氧基黄酮类。应用:
(1)鱼类肠炎,烂鳃,赤皮,锚头鳋病;拌饵投喂,10~20g/kg体重;全池泼洒,15~20g/m³水体。
(2)防治鱼类烂鳃病、肠炎病:穿心莲150g,苦参150g,黄柏75g,板蓝根125g。每100kg鱼用上述药饵,连喂3天。
10.地锦草(Herb of Humifuse Euphorbia)
别名地锦、血风草等。为大戟科植物地锦草的全草。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夏秋季采收,去根,晒干药用。全草含黄酮类、没食子酸、内消旋肌醇。叶含鞣质。味微苦,性偏凉。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湿,解毒止痢的功效。主要含鞣质、黄酮类、没食子酸、内消旋肌醇等有效成分。地锦草鲜汁、煎剂以及水煎浓缩乙醇提取液对于多种致病性球菌及杆菌有明显抑菌作用。应用:
(1)防治鱼肠炎,烂鳃。5~10g/kg体重,拌饵投喂。
(2)用于鱼类防治烂鳃病。250~500g,粉碎拌料,每100kg鱼每天用1剂,连用6~8天。
11.半边莲(Chinese Lobelia Herb)
别名急解索、蛇利草、细米草等。为桔梗科植物半边莲带根全草,生长田边、池边、河堤边及背阴潮湿处,采集洗净晒干供药用,产于江苏、浙江、安徽、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其性辛,平。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主要含生物碱、黄酮苷、皂苷和氨基酸,生物碱中主要为山梗菜碱、山梗菜酮碱、山梗菜醇碱等。具有凉血解毒等功能。用于防治鱼肠炎。拌饵投喂,5~10g/kg体重。
12.五倍子(Rhus chinensis Mill)
别名文蛤、百虫仓、木附子等。为倍蚜科昆虫角倍蚜或倍蛋蚜寄生在盐肤木等树上形成的虫瘿,多于9~10月份采集,将内部子虫杀死,烘干或阴干供药用。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湖北、广西、湖南、河南、甘肃、广东、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山西等地。其味酸、涩,性寒。有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的功效。主要含鞣酸、树脂、脂肪、淀粉等有效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均有明显抑菌和杀灭作用。应用:
(1)鱼烂鳃,白皮,赤皮,疥疮。全池泼洒,2~4g/m³水体。
(2)用于防治鱼、虾、蟹、鳖、蛙等由水霉、鳃霉等引起的真菌性疾病。
13.十大功劳(Mahoniafortunei)
是小檗科植物阔叶十大功劳的根、茎。分布于陕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其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解毒止痢的功效。主要含有异汉防己碱、小檗碱、掌叶防己碱、药根碱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用于防治鱼烂鳃,肠炎。研末,拌饵投喂,5~10g/kg体重。
发油,主要为芳樟醇,还有顺-芳樟醇氧化物、丁香油酚、香荆芥酚等数十种挥发油成分;又含绿原酸、异绿原酸、白果酸、豆甾醇、木犀草素等,还含伞花耳草素、棕榈酸、肉豆蔻酸等。对绿脓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用于防治鱼肠炎,腐皮。拌饵投喂,3~5g/kg体重,全池泼洒,1~2g/m³水体。
14.虎杖(Rhizoma Polygoni Cuspidati)
为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和根。除去须根,切短段或厚片,晒干。生用。味微苦,性微寒。有利胆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化痰止咳的功效。根和根茎含游离蒽醌及蒽配甙,主要为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蒽甙A等。用于防治鱼烂鳃,赤皮,肠炎。拌饵投喂,1~2g/kg体重。
15.金银花(Flos lonicerae)
别名二花、忍冬等。系忍冬科忍冬属忍冬种,为半常绿多年生藤本缠绕灌木。其茎、叶、花、果实均可入药。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河南品质最佳。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是很好的抗菌良药。其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含挥发油,主要为芳樟醇,还有顺-芳樟醇氧化物、丁香油酚、香荆芥酚等数十种挥发油成分;又含绿原酸、异绿原酸、白果酸、豆甾醇、木犀草素等,还含伞花耳草素、棕榈酸、肉豆蔻酸等。对绿脓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用于防治鱼肠炎,腐皮。拌饵投喂,3~5g/kg体重,全池泼洒,1~2g/m³水体。
16.墨旱莲(Herba ecliptae)
别名旱莲草、旱莲子等,为菊科植物鳢肠的全草。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等省。夏、秋季割取全草,鲜用或晒干。除去杂质及残根,清水洗净,稍润,切段,干燥。性甘、酸,良。有凉血止血,补肾养阴,清热解毒的功效。含烟碱等生物碱,芹菜素、木犀草素等黄酮类化合物。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用于治疗鱼肠炎,烂鳃,赤皮。拌饵投喂,10~20g/kg体重。
17.辣蓼(Herba polygoni)
别名辣蓼草。为蓼科植物棉毛酸模叶蓼或水蓼的全草。水蓼主产于陕西、内蒙古、河北、云南、四川、江西、浙江等地。棉毛模叶蓼主产于福建、河南、广东、江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性辛、温,有小毒。具有祛风利湿,消滞散瘀等功效。含有挥发油,鞣质,黄酮类,甲基鼠李素,金丝桃苷等成分;水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用于治疗鱼肠炎,烂鳃,赤皮,拌饵投喂,10~20g/kg体重。
18.大蒜(Bulbus allii)
为百合科植物蒜的鳞茎。全国各省区均有人工栽培。春夏季采收,扎把,悬挂通风处,阴干。去皮捣碎用。性辛,湿。有驱虫,止痢,消疮的功效。含挥发油,主要为蒜素、大蒜辣素、多种烯丙基、丙基和甲基组成的硫醚化合物。应用:
(1)大蒜头0.25kg,加食盐100g拌2kg饲料投喂50kg的草鱼种、亲鱼种,连续3~6天,可以治疗鱼肠炎病。
(2)饲料中添加大蒜油能提高草鱼成活率,有促进罗非鱼生长的功效。
(3)用于防治细菌性肠炎,拌饵投喂,10~30g/kg鱼体重,连用4~6日(海淡水鱼同)。
六
水产动物疾病预防的中草药配方
可以用中草药配方主要成分(五黄粉):黄芩、黄柏、大黄、黄连、黄芪。
功能与主治:本品适用于海、淡水养殖的鱼、虾、蟹、蚌、蛙、鳝等水产动物,具有清热、凉血、抗病毒、解毒之功效,有抑菌、灭菌、抗病作用。
七
中草药在防治水产动物病害时的注意事项
1、单一中草药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根据中医兽医学理论,充分利用各种中草药的协同作用,发挥其综合效应,将多种中草药以一定的比例配伍,研制成的复合型中草药进行鱼病防治,效果非常明显。如经试验和临床证实:黄连、黄柏、夏枯草配伍联用时,可增强杀菌作用16倍;黄连与连翘配伍联用时,黄连的抗菌性可增强6倍;黄连与甘草配伍时,其抗菌作用可增强5~10倍。
2、处方设计时配伍要合理,选好主药和辅助药。
即按照中医理论所提出的“主、辅、佐、使”进行的科学拟方,依法立方,方有所指,遣药配伍,针对性要强,功能要协调,药理作用要趋向一致。用药之道,贵在因时、因地、因种,根据不同病症灵活组方,“师其法不拘其方”,活泼酌情。
3、注意药味、药性、药理的协同与拮抗作用。
配方中将二味或数味药物有机配伍,其治疗效果不单是几味药物药效的叠加,而是互相配合,增强了原药药效或产生了新的作用。应严禁相反和相恶,避免有拮抗的配伍,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可能产生的毒害。但也应注意不能将过多的药味随意组合,防止造成药物作用互相牵制或互相抵消,影响疗效,“用兵之道在于精,用药之道在于纯”。
4、在配方对应注意视不同的水产动物有它的特殊性,有着不同的生理、繁殖习性,有其特殊的发病特点和流行规律。
如鳖、龟是肺呼吸;而鱼类是鳃呼吸,它们对中草药药物浓度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所以在用中草药作水体消毒杀菌时,其药物浓度就不一样,前者药物用量可大些,后者量小一些。就是同一种鳖,如稚鳖期、幼鳖期、成鳖期在防病治病过程中,所用的药量也不相同。
5、给药方法(内服或体外消毒、水上或水下投喂、粉剂或煎剂)和剂量要注意科学性和合理性。
既不要造成浪费,又不要因剂量不足而无效或效果不明显。如水上投喂和水下投喂用量也不相同,在水下投喂因饲料及药物易溶解到水中,浪费多,药物用量就大,否则就吃不到合理的药量,达不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6、所定的配方一般要经过实验室和生产性试验两个阶段。只有经过生产性试验检验的好配方和防治方法才是有实用价值的。
7、注意讲究加工方法
由于化学类鱼药的成分单一,所以一般可直接使用于养殖水体,而中草药类鱼药是由多味药配合组成,如果直接投入水体或投喂鱼类,就可能出现效果不佳甚至无效的情况,故使用前必须采取原药粉碎或切碎煎熬,或者对鲜药打浆或榨汁使用。
使用干中药还要进行泡制,具体方法有开水浸泡和煎煮两种方法。开水浸泡法是把药放入开水中,浸泡10小时~15小时,使其成分充分溶解于水中,用火煮沸后再用温火煎10分钟~20分钟,即形成药液。煎煮法是直接将药煮开后施用。一般常用浸泡法。
8、注意把握用药数量
用药前要对养殖水体体积或鱼体体重进行计算,再根据药物的性能和使用方法计算出用药量。由于中草药因其季节、产地、泡制方法不同,其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且属于粗制型产品,其剂量难以把握,故经验数据很重要。
在采用内服方法时,一般防病可以用干饲料量的1%~1.5%;治病则用干饲料的2%~3%。外用全池泼洒时,一般以每立方米水体10克~30克为宜。
9、注意保证用药时间
用药的天数,要根据需要灵活掌握,一般为5天~7天,但应以能彻底根治鱼病为原则。注意不可长期投喂单一类中草药,以免使鱼体产生抗药性。如果在2个~3个疗程中鱼病不见好转,应调换其他中草药予以治疗。
10、注意配伍禁忌
中草药在配方时,必须要搞清楚各种单味中草药的药性和所含的成分及相互间作用原理,在混合用药及交替用药时必须弄清药物间的禁忌及鱼体的耐受程度,如黄芩与黄莲不宜合用,有的药物对某些鱼类有极强的毒性或浓重的气味,影响鱼类的生长和生存,亦不宜使用。很多种药材混在一起很容易导致量过多或是过少,所以在用中草药治疗鱼病时一定要注意禁忌。
文/ 辽宁大洼县水生鱼病研究所 王景华、李连才 山西德万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吴文辉、张建弓 本期编辑/ 张红【水产前沿】
右上角星标☆关注,可确保及时收到推送文章
↓↓↓
一起探讨、交流,共同进步
★水产前沿专业为您推送水产行业深度前沿的、极具价值的各种资讯
★
★扫码时,请注明:姓名+所在地区+品种+行业身份(如鱼中、流通商、养殖户、经销商)
聚
焦
回顾
最高降500元/吨!今天料企又降价,鱼粉跌不停,豆粕3545元 警惕!病程更长、难度更高…关于“越冬综合征”治疗的重要提醒 重磅!打入特种水产的腹地,粤海饲料开春就干了一件大事 麦康森院士:消费伪过剩,真不足!或含1500万吨增量空间! 火热签约近100亿尾!品牌助推升级,海南虾苗产业引爆市场! 从质疑到肯定!他第一年养殖饲料鳜,一塘鱼就豪赚14万元! 吨产超1200斤!诠释性价比!澳华高端草鱼料在华中崛起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未获许可转载,一律按侵权追究!
新闻报料、线索提供,联系:news@fishfirst.cn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池塘养鱼常见鱼病的防治技术
春季鱼病的防治
网箱养鱼常见鱼病及其防治(一)
鱼缸养鱼的常见病:常见的鱼病及其防治措施
常见鱼病及其防治要点
鱼病治疗大全书籍(鱼病防重于治)
观赏鱼常见鱼病的防治 鱼生病怎么办
如何防治鱼病
常见鱼病鉴别与防治
鱼病该怎么防治和用药
网址: “养鱼不瘟,富得发晕”!10多种重大流行性鱼病,怎么防治?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25296.html
上一篇: chongwu(宠物医院在线问诊 |
下一篇: 鱼病症状治疗全面篇(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