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特种动物产业受到了高度关注,梅花鹿作为特种动物的一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未来还能不能养,能不能利用,成为了大家极为关注的问题。
5月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李光玉研究员做客中畜兴牧直播间,就上述问题为大家做了详细解答。
一、政策调整后中国鹿产业面临的机遇
2019年末至2020年初,农业农村部组织制订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征求意见稿)》,包括家养的传统畜禽和特种畜禽共31个种,其中梅花鹿、马鹿、驯鹿均在征求意见目录中。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也是鹿业的机遇期。我们预测,未来养鹿业会进一步规范管理,与普通家畜一样,梅花鹿将由畜牧部门主管,界定会越来越清楚,在产业发展、科学研究、疫病防控、产品开发领域将会提供更加清晰的指导。相信一定会指导产业实现中国特色的健康高效的发展模式。
二、产业现状
我国梅花鹿饲养量居世界第一位,产业规模大约300亿元。其中,吉林省占总饲养量的70%以上,主要分布在长春双阳、东丰县和东部长白山区。初步估计,舍饲梅花鹿大约为70万头,鲜鹿茸产量为450t,产业从业人员约为120万人,产值达300亿元。而产业中大健康产品开发相对较低,为不足10%。
世界上养鹿规模前三位的国家分别为新西兰、中国和俄罗斯。在我国,东北三省的梅花鹿养殖规模占比重较大,新疆、内蒙古、甘肃等省区养殖马鹿的占比较大。
三、产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繁育问题
目前,产业面临的首要问题主要是良种繁育问题。优良品种覆盖率低、高效养殖技术不成熟、无法保障优质原材料的稳定供给是当前产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品种方面,我国有很多优良品种国外没有,但是在国内的覆盖率也比较低。在繁养技术方面,国外以散养为主,国内以圈养、舍饲等方式为主。突破人工辅助繁殖及精细化饲养等技术是当前产业面临的关键问题。
2、加工问题
我认为,产业未来的出口是产品深加工。而目前梅花鹿茸传统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大多数产品为粗加工产品,影响了产业未来的发展。鹿茸分等、分级、分段一般全凭经验,产品良莠不齐,质量控制技术相对缺乏,未来产业亟需统一标准。
3、功效问题
多年来我们一直开发应用鹿茸产品,但是鹿茸传统核心功效成分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缺乏重大基础研究储备。未来,我们需要明确鹿茸的核心功效,在物质基础等传统生物学功能及组效关系上有所突破,通过中药现代化发展让人们重新认识鹿茸。
4、开发问题
在鹿产品开发领域,存在原料不稳定、产品开发层次低、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一般传统的应用方式就是泡酒、切片、整枝使用等比较粗陋的形式,食用非常不便。而功能性食品和化妆品开发等现代化方式还处在比较低水平的研发状态。未来,亟待开发功效明确、食用方便的大健康产品,打造高技术含量的领军品牌,提升梅花鹿产品科技水平。
四、特产所聚焦的方向与科技支撑
多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在梅花鹿的品种选育、营养标准制定、繁殖技术提升、饲养标准化规范化及疾病防控、产品开发、行业标准制定等领域,始终引领着产业健康发展。下一步将聚焦产业标准化养殖、产品标准制定、鹿茸等产品的功效解析,疾病防控研发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和产业服务。
1、品种繁殖领域
全国共审定7个梅花鹿品种,由特产所牵头或参与的有6个品种。四平梅花鹿、东丰梅花鹿、敖东梅花鹿、双阳梅花鹿、西丰梅花鹿、兴凯湖梅花鹿、东大梅花鹿等都是特产所积极参与的品种审定方向。
2、健康养殖领域
在健康养殖领域,我们重点研究了梅花鹿、马鹿高效养殖增值技术,梅花鹿规范化养殖等技术,尤其是梅花鹿饲养标准的制定,对行业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技术支撑作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3、疫病防控领域
在疫病防控方面,特产所主要关注布病、结核、魏氏梭菌等对鹿业影响比较大的传染病防控技术。重要动物疾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鹿主要传染病诊断和综合精制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鹿结核自然感染与卡介苗免疫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与应用等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4、产业服务和检测领域——科研平台
特产所在产业服务和检测领域有很多科研平台,包括特种经济动物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农业部特种经济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特种经济动植物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国家发改委长白山道地药材产业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长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医药中试平台、教育部中药有效成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现代化中药工程研究中心等33个科研平台。
5、产业引领
在产业引领方面,特产所是国家特种经济动物科技创新联盟牵头单位、中国鹿业协会依托单位、全国参茸产品标准化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农学会特产分会理事长单位、全国鹿标准化委员会牵头单位、吉林省特产学会理事长单位、吉林省梅花鹿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鹿业发展大会主办单位、国家参茸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
6、标准与专利
目前,在鹿产业方面,共有5个现行的国家标准,由两个项目组单位制定,其中《GB/T 6935—2010中国梅花鹿种鹿》《GB/T 6936—2010东北马鹿种鹿》2项由特产所牵头制定。另外,特产所还牵头或参与制定若干项行业标准。共授权发明专利65项,负责制订了“梅花鹿营养需要”“养鹿业名词术语”等行业及地方标准5项(未颁布3项)。对于鹿业的健康化、精准化养殖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五、疫情下,特产所在行动
此次新冠疫情对于特种动物行业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尤其是产品流通在一段时间内受到了限制。首先,在此情况下,特产所结合新冠疫情对家养梅花鹿产业的影响,对产业提出了相关建议,积极促进产业复工复产以及正常交易。第二,在服务推动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修订工作中,为梅花鹿、马鹿和驯鹿纳入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家养动物名录,提供科技支撑和产业说明。第三,在疫情下,组织公益鹿业讲堂活动,旨在传播新技术,提升行业水平,推动产业健康发展。第四,服务东丰县、双阳区、西丰县等产业集聚区,把科技成果送到生产一线,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第五,积极开展合作,引入规范企业进入养鹿行业。与龟鹿药业集团和大北农集团等规范化企业开展合作,把大公司引入到小行业中来,希望让小行业也能像猪禽等行业一样,能更加快速的进入集约化、健康化、标准化的饲养模式。
六、疫情下,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1、研制产业标准,规范化产品养殖,提升产品质量
大家都认为梅花鹿茸是好东西,但是如何用产品标准指导梅花鹿茸在不同的产品领域应用,在养殖过程中,如何提供优质健康的鹿茸产品及其他鹿产业副产品,对于产业产品提升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标准问题是行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也是鹿产品受国外其他鹿产品冲击的主要技术“软肋”。未来依标准建立规范行业发展,建立我国梅花鹿标准体系和“技术壁垒”是解决行业问题的关键。现在市场上产品种类繁多,如马鹿、新西兰赤鹿、俄罗斯驯鹿、美洲白尾鹿等,亟需建立区别这些产品的快速廉价的鉴别方法和体系。
同时,要研究解决不同鹿茸功效的区别,建立“不同质不同价”的技术体系。研究建立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加工后降解,鲜鹿茸与干鹿茸的区别等技术体系。
2、疾病净化
未来,我们还要在鹿业影响比较大的传染病等方面重点研究,比如在布病、结核等疾病的净化问题等方面开展研究,这对于行业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引进大企业及资本市场进入鹿产业
引进大企业及资本市场进入鹿产业,做大做活梅花鹿产业和深加工产品,未来走可溯源标准化养殖、产品加工、电商、鹿文旅特色产业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之路。
未来,我们会在疾病防控、健康养殖等领域提供更多优质的支持,在大健康产品需求旺盛的发展战略体系下,带动我国鹿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今后的鹿产业一定会是一个欣欣向荣的产业。
相关知识
学术预告/宠物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和宠物益生菌食品开发
劢柏资本联合主办的2023宠物产业科技创新与投融资论坛成功举行
VacCon倒计时4周!中生/神州细胞/厦大/辉瑞/康希诺/艾博/武汉病毒所等齐聚武汉,直击新型疫苗研发与产业化最新热点
疫情背景下如何改善国际经贸环境
李晴
宠物门店未来发展趋势:挑战与机遇
宠物产业迎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第三届宠物产业大会侧记
疫情下的中国消费者:2021消费者洞察报告盘点
《创新与品牌:PIIS宠物产业创新国际峰会将于12月16
疫情下的宠物保护知识讲座
网址: 李光玉研究员:疫情下中国梅花鹿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35480.html
上一篇: 淘宝店怎么避免中差评? |
下一篇: 让人一脸懵的汉字叠叠乐:又双叒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