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探究淡水鱼的人工繁殖

探究淡水鱼的人工繁殖

实验目的:淡水鱼类的人工繁殖是一项应用很广泛的实用技术,亦是指导学生开展生物科技活动的一个好项目。泥鳅是指导学生做淡水鱼类人工繁殖实验的好材料。

实验材料和用具:泥鳅,桶或盆,微量注射器,研钵等

实验建议:

泥鳅适应性强而易于饲养(较长时间不喂食也不影响实验的进行),不论是野外捕捉的,还是市场上购买的,都可用于实验;对泥鳅进行人工催产所需的垂体或激素也容易获得。家用的桶、碗、盆等容器均可作为亲鱼饲养、人工授精与受精卵孵化的用具:在水温为18~30℃时,即南方的四至七月份间,均可进行实验,每次实验(从催产到孵化出鱼苗)只需三、五天,学生只需利用放学后和上学前的一小时间左右做主要实验,另外利用课间休息时观察实验现象,便于重复实验、对比研究,学生参加此项活动的兴趣也容易维持。

实验方法:

1.泥鳅的人工授精

选择体大无伤病的泥鳅,在下午6时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0~1000单位0.2毫升,腹部肥大松软的雌鳅只需200单位即可,雄鳅的注射剂量是雌鳅的一半。注射时用干布包住亲鱼,由腹鳍前1厘米处偏离中线向前进针。第二天晨7时开始,每隔1小时检查,如雌鳅有卵自然流出或轻挤腹部流出,即擦干净体表面,挤卵入适当的干燥容器,然后挤入精液或倒入研磨好的精巢(雌雄之比为1∶2),加入0.65%生理盐水,轻轻摇动,使精卵混匀并充分接触,完成受精过程。5分钟后,小心换水数次,静水孵化。静水孵化要注意每天换水数次。人工授精时要注意精、卵入水后几分钟内活性降低、如需延长精、卵活性,可将精卵保存于0.65%的生理盐水中。

2.在泥鳅的人工授精实验过程中的对比试验

(1)选择体形和性成熟程度相似的雌鳅,分别注射不同剂量的HCG,观察产生效应所需时间,可以研究HCG的催产效应。

(2)比较不同条件下人工授精的受精率,可以研究精卵活性,探索最佳的人工授精方法。

(3)孵化时,每隔一定时间用玻璃吸管将卵吸入培养皿中,观察泥鳅的胚胎发育。在授精10小时左右计数,计算受精率。孵化完成时计数,计算孵化率。

通过实验,学生了解到了淡水鱼类人工繁殖技术的原理和影响淡水鱼类性成熟、受精过程与受精卵孵化的各种因素;掌握了泥鳅的人工繁殖技术;观察到了泥鳅胚胎发育过程的某些主要阶段,认识到多细胞动物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和器官形成而发育成的。


相关知识

人工繁殖鱼苗的教程步骤
如何区别养殖淡水鱼和海水鱼的方法
池塘淡水鱼养殖什么品种好养?如何防止病害发生?
中华草龟人工繁殖技术
适合新手饲养的入门淡水鱼
哪些淡水鱼适合新手(没养过的人)饲养
四大家鱼人工繁殖.ppt
淡水鱼的种类那么多,哪种淡水鱼最好养
淡水鱼大全 带你们了解淡水鱼的种类
观赏鱼淡水鱼:淡水观赏鱼的起源

网址: 探究淡水鱼的人工繁殖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35642.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鱼类病菌繁殖的十三大条件
下一篇: 8种鲜为人知的宠物鸟物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