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的疾病,多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发,但不是存在上述病原体水产品一定得病,这些病原体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实现爆发性繁殖、引起疾病、最终死亡。
一般说来,病原体的繁殖与水产品的抗病力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导致病原体大量繁殖的原因包括:
1.鱼受伤:鱼受伤一方面降低了自身免疫力,另一方为病原体侵袭提供了“突破口”
2.溶解氧低:溶解氧低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影响水产品正常的新陈代谢对溶解氧的需要;引发厌氧致病菌的大量繁殖;导致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在水中大量积累。这些都为病原体繁殖创造了条件。
3.高温:高温会导致溶解氧含量降低,氨氮毒性增强,病原体繁殖速度加快。
4.水中有机质多:水中的有机质主要是残余饵料、腐败的水产品尸体和残肢、水产品排泄物、分泌的粘液、死亡的藻类菌类寄生虫尸体以及其它杂质。
水中有机质含量多,会导致致病菌、寄生虫大量繁殖,因为后者以前者为食物;有机质在分解过程中还会消耗水中有限的氧气,会腐败变质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
5.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高: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是水中剧毒物质,严重的几小时即可导致水产品死亡。
6.应激反应大:应激包括:水温盐度溶解氧PH值在短时间内的急剧变化、拥挤、惊吓等。
水产品对应激的耐受力很低,如盐度、水温每小时变化不超过2度,PH值每小时变化不超过0.5,一旦超过耐受范围,水产品就会出现代谢紊乱,表现为抗病力急剧下降,从而为病原菌的入侵提供可乘之机。
7.养殖密度大:养殖密度大,会导致水产品的应激反应,易造成溶解氧不足,水产品排泄物严重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水中有害物质过度积累。
8.底质污浊:绝大多数鱼虾蟹贝都是底栖动物,底质变坏对水产品的破坏力极大,如导致氨氮等剧毒物质积累,寄生虫滋生。
9.病、死水产品传染病原:病、死水产品一般都是感染大量病菌的,特别是其排泄物,且其身体在腐烂过程中还会进一步引发病菌滋生。
10.外部病原带入:外部水源、工具都有可能将病原带入水体中。
11.饲料变质。
12.饥饿。
13.营养不足:如缺乏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氨基酸等。水花鱼
文章来源:科学养殖
相关知识
鱼类病菌繁殖的十三大条件
鱼类的繁殖时间场所.ppt
鱼类的繁殖能力怎么样?
卵胎生热带鱼类的繁殖
开心水族馆繁殖攻略:轻松掌握鱼类繁殖技巧
鱼类养殖基础知识汇编,建议收藏!
鱼繁殖的季节是什么时候,鱼类怎么繁殖
鱼是怎么繁殖的(深度解析鱼类繁殖方式,科普养鱼必备知识)
盘点一下鱼友繁殖过的观赏鱼和鱼类的繁殖方式。
鱼类的繁殖季节把握最佳繁殖时机
网址: 收藏!鱼类病菌繁殖的十三大条件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35661.html
上一篇: 正值鱼类产卵繁殖期 电鱼者请手下 |
下一篇: 一种提高鱼类人工繁殖受精卵孵化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