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戴先任 人民法治
日前,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特殊的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案件,该案被告人通过购买“宠物盲盒”获取1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太阳鹦鹉,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十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2022年3月27日《扬子晚报》)
购买“宠物盲盒”却因此获刑,有人不免替该男子叫屈,认为盲盒本就具有随机性,购买者并不知道会得到哪种鹦鹉,也有可能得到桃脸牡丹鹦鹉、虎皮鹦鹉、鸡尾鹦鹉等可以合法养殖的鹦鹉,因此认为涉事男子的行为不能直接与购买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画上等号。
但经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法院查明,胡某在购买盲盒前就已得知可能会收到小太阳鹦鹉等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并且胡某从2019年6月起,就开始在网上浏览出售野生动物的信息,并多次购买。该案判决书显示,2019年6月至11月期间,胡某先后非法收购苏卡达陆龟、绿鬣蜥、豹纹陆龟等野生动物,其中豹纹陆龟、绿鬣蜥均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由此可见,胡某购买鹦鹉盲盒已属于直接故意或间接故意获得珍贵野生动物的行为,与直接购买的性质并无区别。其行为触犯了《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构成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胡某因此而获刑,一点不冤。
近几年,盲盒成为消费者的新宠,“盲盒经济”迅速发展,号称“万物皆可盲盒”。为了迎合人们喜欢养宠物的心理,一些商家便推出“宠物盲盒”,受到消费者的追捧。事实上不仅是买卖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宠物盲盒涉嫌违法,买卖其他的活体动物盲盒也涉嫌违法。《动物防疫法》规定,经航空、铁路、道路、水路运输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托运人托运时应当提供检疫证明,没有检疫证明的,承运人不得承运。《邮政法实施细则》也明确规定,禁止寄递或者在邮件内夹带各种活的动物。
对于非法买卖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违法售卖“宠物盲盒”等行为,要从供需两端齐发力,对买卖双方依法予以惩治,网络平台也要落实监管职责,对入驻商家进行管理,同时,加强与监管部门合作,合力打击商家违法违规行为。从消费者、网络平台、快递公司到监管部门等相关各方,都要对宠物盲盒说“不”,才能斩断买卖市场的灰色利益链,让“宠物盲盒”不再处于监管盲区,成为野生动物灰色交易的“保护盒”。
原标题:《“宠物盲盒”不应成为灰色交易的“保护盒”》
阅读原文
相关知识
带血的“盲盒”:宠物9.9元起,不少在途中死亡
憋死小动物的“宠物盲盒”,还在9块9叫卖
盲盒不应成为监管“盲区”
憋死小动物的“宠物盲盒” 还在9块9叫卖
踩在宠物尸体上的活体盲盒生意,月赚20万
宠物盲盒引发舆论震荡,“盲盒热”是否该刹车?
宠物盲盒论文
“宠物盲盒”为何成为“带血的生意”?
盲盒国家监管要来了!宠物盲盒、食品盲盒……拟禁止
宠物盲盒转入地下盯上青少年:“拆开盲盒遇到不喜欢的就扔了”
网址: “宠物盲盒”不应成为灰色交易的“保护盒”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37741.html
上一篇: 江苏“宠物盲盒”背后:仍有人在网 |
下一篇: “宠物盲盒”爆卖,猫狗被塞货箱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