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亮:“与蛇共舞”, 做好科普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亮:“与蛇共舞”, 做好科普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亮:“与蛇共舞”, 做好科普

提及蛇类,或许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冰冷”“恐惧”。“恐惧源于未知,其实,相比人怕蛇,蛇或许更害怕人类。”张亮是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两爬专家,从事动物资源调查和监测工作,负责两栖爬行类研究相关研究课题。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位“蛇语者”,长期追寻着蛇的踪迹,向大众科普解码不同蛇类知识,他拍摄的精美蛇图更是常常让人忍不住发出赞叹。

“这条玉米蛇是我女儿养的,现在在我这里暂时‘托管’。”在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亮的办公室内,他笑着向记者介绍着不同的蛇类,眼神中闪耀着的光芒与雀跃的语气,无时无刻表达着他对蛇类的了解和对自然的敬畏。

“好奇看世界”

张亮出生于1980年代,或许是因为父母工作较忙,小时候的张亮常常与课外读物为伴,书中不同的知识、有趣的事物填满了张亮的童年,也影响着他的未来。

蛇,拥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四肢,看起来柔软的身体却能完成爬行、游泳甚至滑翔等许多动物都做不到的各种活动。“更多的是源于好奇。为什么蛇在许多故事中都是担任反派的角色?但是它又是那么强大,可以对抗比自己强大的动物、完成许多高难度的活动。”年幼的张亮曾读过《蛇国探秘》,“小的时候,我父母常常给我买一些科普书籍,书中的动物知识都让我非常感兴趣。”书中讲述了蛇的进化分类与科学知识、世界范围的蛇文化以及蛇的神话等知识,也让他重新认识了蛇,与大人们口中“完全不一样”的蛇,也因此对蛇越来越感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蛇“着了迷”的张亮,也逐渐在生活中接触起了蛇。 “周末的时候,我常常去动物园,直奔爬行动物区域。 在那里可以看到蛇,时常一站就大半天。 ”张亮笑着说起小时候与蛇结缘的经历。 如今,因为好奇开始的缘分,使张亮的生活与蛇有了解不开的羁绊……

“面对自然万物要心存敬畏”

“广东的野外山林我基本跑过了。”张亮向记者坦言。很长一段时间,张亮无论工作还是业余爱好,都需要频繁深入野外环境,和有共同爱好的朋友拍摄蛇类,对野生动物进行资源调查、监测与记录。他参与过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调查、东莞银瓶山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珠海野生动物本底调查、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专项调查、拍摄精美的科普蛇图、视频……

翻山越岭、蹚水过河对于张亮来说可谓是家常便饭,但拍摄蛇类照片、视频的过程中也遇到不少惊险的状况。“在一次拍摄过程中,刚好遇见了一条体型很大的乌梢蛇在水潭边,为了不惊扰蛇进行拍摄,却没留意脚下的路。走出一两米后,下面直接是更深的水,当时一下子就掉进去了,幸好没什么事。”谈及在野外拍摄蛇图的惊险过程,张亮似乎仍心有余悸,“但这也给了我一个教训,自然真的‘深不可测’,面对自然和动物是需要心存敬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期以来,张亮和他的搭档们拍摄了不少稀有蛇类的精美照片、视频,而他也毫不吝啬,将这些图片与视频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中国蛇类图鉴》《广东陆生毒蛇识别与防范》……张亮不断参与着蛇类科普书籍的编写,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各种蛇类,包含了大家关心的蛇类话题,书中的图片特征清晰、颜色鲜艳、画质精美,部分毒蛇还配备了精彩视频,全面展示了蛇类的形态特征,起到了显著的科普作用。

“大人甚至比小孩更感兴趣”

“基本上每个周末都会有科普活动,我主要还是进行蛇类的科普。”张亮时常参与不同的科普活动,在社区、学校、林场、保护区内都可以见到他进行科普的身影,“科普是很有趣的,在为孩子们科普蛇类的相关知识同时,也是在为陪伴孩子的大人科普知识。”

在科普现场,张亮总是带来生活中“难以”见到的蛇类,方便孩子们在活动间隙中,更好地观察、了解蛇类。他喜欢在一旁观察孩子与家长们的互动:面对玻璃缸中的蛇,孩子们或是凑近观察,或是与同伴兴奋地讨论,又或是拉着家长的手好奇地提问着。

采访交谈中,张亮认为,人们对于蛇的恐惧是从小被“教育”的,“经常会听到家长对小孩说‘蛇很危险、很恐怖’,人们塑造了小孩对蛇的认知,但却没有教会孩子们如何去辨别某些蛇是否真的是危险。”因此,他希望通过不同的科普活动慢慢改变人们对蛇的认知,教会大家识别常见的有毒蛇和无毒蛇,以及相应的应对方式。

“夜观活动也非常有趣,许多家长都喜欢带着孩子参加夜观活动。”孩子和家长在科普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夜间的山里、草丛中,一起打开手电筒在树叶上、石头上观察不同的昆虫、探索爬行动物的世界。“记得有一次夜观活动是在鼎湖山,当时还在三个号进行直播,在线观看人数有5000人,可能大家都想看蛇,但那晚并没有看到蛇。”张亮向记者分享着夜观活动中的趣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日常的科普讲座与活动,张亮还在网络平台上积极向公众科普蛇类以及动物的知识。他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运营了问野岭南、NVS自然视觉等微信公众号。在这些平台上,我们可以探索到更多蛇与自然的秘密。

随着人们自身意识的提升,人们对了解蛇的目的也逐渐发生变化。越来越多人希望通过观察蛇类以达到科学研究、保护环境、增强公众对自然和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学会正确应对蛇类等目的。也正如《荀子 天论》中的经典名句“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张亮始终坚定地认为,蛇类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有着重要的生态作用,我们可以提供适当的包容,尊重自然,尊重动物……

人物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亮,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工作人员,主要方向是科普宣传和两栖爬行类生态学、分类学,长期从事动物调查监测工作。十多年来,参与(项目执行人)罗浮山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调查、广州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珠海野生动物本底调查、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专项调查、东莞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等省内大型科考项目;发表文章30余篇,专著10部,发表新种7个,省级新纪录种11个。曾获得2018年长隆动植物保护奖、2018年长隆杯“发现野生动物之美”摄影比赛特别发现奖、2019年广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2020年广东省优秀科普作品创作大赛一等奖、2020年广东省动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0年广州市优秀科普微电影和微视频奖、2022年度岭南动植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2年林浩然动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广东科技报社融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 | 陀艳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审核 | 冯海波 刘肖勇

相关知识

探索萌宠乐园,与蛇共舞的奇妙之旅
伴侣动物(宠物)用品安全技术要求
遛蛇可以让孩子练胆?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科 2021年暑期大学生“云夏令营”招生通知
“小青的原型果然是男的?”罕见!绿头蓝身蛇现身贵州,专家分析
遛蛇可以让孩子练胆?专家:更应加强保护野生动物教育
张健旭——啮齿类动物学家张健旭——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畜牧、兽医科学农业科学创新人物科技创新网
张济培——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奖获奖者介绍 学会奖 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宠物营养与食品创新团队博士后招聘启事
爸爸让女儿在小区遛蛇 练胆?专家这么说

网址: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亮:“与蛇共舞”, 做好科普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41540.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蛇类科普知识.pdf
下一篇: 一起来了解蛇类是什么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