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你养猫吗?即使你不养,也一定能时常刷到各种与“喵星人”有关的视频。《2021年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在所有宠物中,我国养猫和养狗的人群数量占比均超过50%,且养猫人群数超过养狗人群数。《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2022年中国宠物消费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城镇宠物(犬猫)主人数超过7043万人,同比增长2.9%。
但你了解猫的发展史吗?家猫,也就是你家的猫,从它们的非洲进化起点出发,在相对较短的一段时间里就成了地球上最成功、最多样化的物种之一。乔纳森·洛索斯既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位“猫奴”,他在《猫的多元宇宙》一书中探讨了如今研究人员如何利用现代科技的各种工具来揭开猫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秘密,探讨几千年来自然和人工选择如何塑造了当代的猫。本周,让我们一起来进入猫的世界。
(以下内容摘自《猫的多元宇宙》)
传统上,化石记录一直是推断物种如何随时间改变及分化的关键。古生物学家用这种方法来研究猫的进化,但他们遇到了阻碍,因为猫科动物的化石少得惊人:在猫科动物3000万年的历史中,只有60个已知物种,和现今存活的物种数量差不多。难上加难的是,这些化石的分布很不均匀,对于某些类型和某些时期的猫,我们有很多化石,但对于其他一些猫却没那么多。
最早的猫科动物叫始猫(Proailurus lemanensis),它和短尾猫差不多大。它的腿很短,但毫无疑问是一只猫科动物。事实上,“猫就是猫”,一直是猫科动物进化的一种标志。对于很多类型的动物而言,一些灭绝物种往往与它们的现代近亲有很大不同。举个例子,大地懒与我们今天所知的挂在树上的小家伙就完全不同,还有一些看起来像鱼龙的蜥蜴能长到50英尺长,在恐龙时代巡游在世界海洋中,而一些古老的鳄生活在陆地上,还长着蹄。相反,猫似乎已经找到了制胜秘诀,并且一直坚持了下来。
01
猫与人的联系
猫与人产生联系的最早证据之一可以追溯到大约9500年前,它来自塞浦路斯岛的两座坟。其中一座坟里躺着一个人,距离这个人的脚16英寸的地方是第二座更小的坟,里面有一只8个月大的猫,被小心翼翼地侧身放着,保存完好。这个人被埋在一堆珍贵的物品中,包括斧头、抛光的石块还有赭石,这说明这只猫同样是一件珍宝。这只猫巨大的体形也表明它被养得很好,进一步证明它可能是一只被驯服的家庭动物,甚至可能是人们心爱的宠物。
从鸭子到狗再到驴,在许多已经被驯化的物种中,一般有两条路可走。其中一条路是,人类从一开始就手握控制权,或迟或早地插手它们的繁育。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通过限制它们的迁移、将它们圈养在一大片区域内,并且注意避免杀死雌性,让畜群更快增长。最后,人们开始引导繁殖的过程,根据理想的特征筛选哪些个体可以繁殖。许多常见的畜牧场物种,比如牛、山羊和绵羊的驯化可能都是这样开始的。
在另一条驯化路径中,动物率先适应了和我们一同生活。随着人类文明的兴起,我们的住地提供了食物、住所和远离捕食者的安全环境等机会。许多物种利用这种优势成了“人类的共生者”,它们生活在我们之中,从我们的慷慨中获益,有些物种则让我们非常不高兴(想想大鼠和蟑螂就知道了)。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关系一直延续了下去,变成了驯化,因为这些动物慢慢开始更加依赖人类。它们适应了与我们密不可分的生活。我们反过来更为有意地提供资源,在许多情况下,也开始决定哪些个体可以繁殖。
大多数研究人员为猫的驯化描绘了一幅类似的画面。大约一万年前,农业生产伊始。人们从狩猎采集者的生活方式(不断寻找动植物为食)过渡到了定居、成为农民的生活方式。这是新石器革命的黎明,它首先发生在一片被称为新月沃土的地区,包括如今的伊朗、以色列、叙利亚、土耳其和其他一些国家的部分地区。
农业生活方式的优势之一便是,环境条件好的时候可以种植大量食物并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但在自然中,机会不会被放过。考古记录显示,各种啮齿动物迅速涌来,利用这些被储存起来的丰富食物来源生存下来。
新月沃土位于北非野猫的自然地理分布范围内。就像啮齿动物利用新发现的种子和谷物一样,野猫同样迎来了它们最喜欢的菜品之一的大丰收。
不管是猫还是其他家庭动物,不同个体的性情都各不相同。有些动物好奇而大胆,有些胆小怕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行为科学家不仅关注驯化动物中个体的个性差异,还注意到了野生物种中个体的个性差异。
可以想见,当第一批人类聚落出现时发生了什么?突然间,一片地区来了一大群人居住。一些野猫,也就是那些比较谨慎的野猫,不会与村庄产生任何瓜葛,离得远远的。但更具冒险精神或者更好奇的猫可能会前去看看,甚至在附近溜达。这些猫因为发现了大量啮齿动物而得到了额外的食物,也许在人类的垃圾堆中觅食的行为也增加了食物。此外,由于大型捕食者可能避开这些聚落,这些地方对野猫来说或许还更安全。
更多的食物和更少的捕食者会转化成更长的寿命和更多后代。自然选择倾向于进化出不怕人的猫,它们被吸引来到我们中间生活。据推测,人类会容忍这些猫,甚至可能还支持它们的存在,因为这些猫可以提供灭虫鼠服务。猫反过来也会进化,它们不仅会和人打交道,还能适应新环境。特别是丰富的食物会导致许多猫出现。猫在它们之前的环境中是出了名地独来独往,而聚居的猫则需要改变自己来抑制它们的反社会倾向。此时,猫就成了共生动物,适应了人类周围的生活。如今,浣熊、狐狸、负鼠和其他在城市环境中常见的物种可能也正在经历类似的过程。
但共生物种和驯化物种是两码事,想想家鼠和家麻雀就知道了,它们都相当适应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却没被驯化。早期的猫可能很像20 世纪初生活在苏丹偏远村庄的猫,关于这一点,一位当地官员“觉得任何人拥有一只猫的想法非常好笑”。他说,猫生活在村庄周围,晚上会进屋,但它们是野生动物,不会让人碰它们。
那么,猫是如何从家里的食客摇身一变成了受人珍视的宠物?也许人们试图通过提供食物和住所来吸引猫,好利用它们抓鼠的技能。反过来,最友好的猫获得了额外的食物,人们开始重视有它们陪伴在身边,因为喜欢它们的存在。自然选择会向最能与人有效互动的猫倾斜。据推测,这让猫得到了更好的照顾,寿命也因此更长,生下的小猫更多。任何使猫对人更友好的基因突变都会受到青睐,并在群体中传播开来。不久之后,非洲野猫就成了家猫。
02
用考古学看猫的驯化
古埃及人以爱猫著称。大约4000年前,猫科动物首次出现在了埃及的艺术、象形文字和珠宝中,他们甚至用miit(埃及语中表示“猫”的词)当作女孩的昵称。对这一时期的一处墓葬的发掘发现了17具猫的骨骼,旁边还有可能装了牛奶的小罐子。我们并不清楚这些猫是被驯服的还是被驯化的,但其中一些显然备受照顾。
从3500年前图特摩斯三世(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统治时期开始,猫成了墓葬装饰中相当常见的元素。它们在画中常常戴着项圈、项链和耳环,吃着盘子里的东西,含情脉脉地坐在女主人的椅子下,或者偶尔坐到她丈夫的腿上,甚至还和一家人一起到草沼中打猎。此时,情况已显而易见:家猫已经出现了。
接下来的1500年是埃及猫的辉煌时期。大约3000年前,尼罗河三角洲的古城布巴斯提斯崛起,女神巴斯泰托随之受到崇拜。在之前的2000年里,巴斯泰托被描绘成一个长着母狮脑袋的女性,她的颅骨从狮子的样子缩小到了猫的形状。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并不是一种激进的变化,因为确定古埃及绘画和雕像中的猫科动物头部究竟是母狮还是家猫往往没那么容易。从母狮到家猫的转变,可能是为了强调巴斯泰托具有保护欲和哺育性的形象,而不像当代狮头女神塞赫美特那般凶猛。有一段时间,这两位女神被视作截然相反的象征,一位是愤怒,一位是友好。巴斯泰托的品质,包括俏皮、母性和多子也都与家猫有关。
与巴斯泰托联系在一起的猫过着舒服的日子。神庙中的一些猫被认为是巴斯泰托本人的化身,人们崇拜的不是猫,而是它代表的女神。其他猫并没有得到这种名头,却也得到了很好的对待,就因为它们属于一个神圣物种的一员。埃及宗教有许多与动物有关的神,但巴斯泰托成了其中最受尊敬的一位。
华丽的青铜雕像被大量制成,特别是那些标志性直立坐姿的猫的雕像。家庭成员会剃掉眉毛来悼念猫的离世。为了安葬家里的宠物猫和神庙里的猫,人们建成了巨大的猫用墓地。杀猫是一种可能会被处死的罪。
最终,埃及王朝土崩瓦解,罗马人入侵埃及。古老的宗教不复存在,巴斯泰托的星光也消逝了,而猫也仅仅就是猫而已。但这个时候,猫科动物对世界的征服已经拉开了序幕。
另一项对古代猫科动物的考古发现,它来自比埃及人驯化猫更早的时代。中国最早的关于猫的记载是约2200年前的汉朝早期的宫廷记录。可以想象,考古学家在中国中部一个有5300 年历史的村庄发掘出至少两只中等体形的猫的8块骨骼时会有多惊讶。
就像其他地方的古老考古遗址一样,难题在于弄清这些猫是在那里做什么?它们只是碰巧出现在村庄里的野猫,甚至可能是为了食物或者毛皮而被猎杀的野猫,还是说,它们与村民存在某种共生关系?
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新方法解开这个问题,他们试图确定这些猫在吃什么。食物的化学构成各异,生物会将它们吃下的食物中的分子吸收进自己的身体。因此,通过分析动物的化学构成,研究人员就能推断出它们的菜单上有什么。
与其他类型的植被相比,许多农作物包含的碳元素类型不同(严格来说是不同的碳的同位素)。因此,以农作物为食的动物体内的碳的同位素浓度会比以农田之外野生植被为食的动物更高。人、猪、狗和村里啮齿动物的骨骼都有小米的同位素特征,而小米是当时这一地区种植的常见作物。相比之下,几块鹿骨的同位素特征则表明,它们的食物是非农业种植的植物。
猫骨显示的同位素特征与村庄居民的同位素特征更相似,这说明,小米在它们的饮食中占据明显位置。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这些猫吃的是以小米为食的啮齿动物,但另一种化学元素氮的同位素水平表明,它们的饮食由植物和动物物质共同组成,尤其是其中一只猫的饮食以植物为主,几乎没有摄入动物蛋白的证据。
猫在自然中是超级肉食动物。与狗不同,野外的猫只吃动物的肉。而这些中国猫从植物中获取部分或者全部营养,这只能说明一件事:它们要么是被人喂养的,要么吃的是村庄里的残羹剩饭。
还有第二条线索:这只猫颌骨上的牙齿磨损得很厉害,说明它已然进入暮年。虽然野外的动物有时也会活到年迈之时,但在这种情况下,更可能的解释是,有人在照顾这只猫。
这些发现表明,猫在埃及被完全驯化之前,至少驯化过程的最初阶段已经在中国发生了,这比任何人预期的都早。
但这些猫是什么样的,它们又来自哪里?研究过塞浦路斯古代墓葬的那位法国动物考古学家与中国的博物馆馆长合作,检查了这些标本,还有在中国另两处同样古老的地点发现的三只猫的骨骼。在这些考古标本中,有一具侧卧的完整的猫骨骼。与塞浦路斯的那只猫一样,这种小心仔细的埋葬方式表明,这只猫不是生活在聚落周围的野猫,甚至不是一顿饭的食物,而是一位接受了完整的丧葬待遇的家庭成员,这更加证明猫在古代中国的家庭生活中占据着一席之地。
《猫的多元宇宙》
作者:【美】乔纳森·B. 洛索斯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相关知识
数千年前,“喵星人”就备受宠爱吗?(内含福利)
夜市买回小猫,才四天就去了“喵星”!记者暗访济南“星期猫狗”市场
猫的品种排名前十名,你最爱哪个品种,喵星人快看过来!
宠物貂装“睡美人”,360度摇晃都不醒,主人只有这么做才肯睁眼!
苏州工业园区白塘社区:关爱“汪星人” 为宠物健康护航
宠爱“帆”倍——SKECHERS BOBS系列暖心上线
《宠爱》即将上映 业内揭秘:拍摄时“太难了”
最全养猫指南丨新手养猫需要准备什么 养猫注意事项
汪星人的心理学 正月里聊聊狗
宠爱国际动物医院关爱流浪动物健康 为流浪动物送温暖
网址: 数千年前,“喵星人”就备受宠爱吗?(内含福利)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456.html
上一篇: 亚宠宠物连锁店:为宠物创造更美好 |
下一篇: 极宠家,宠物行业跨界大玩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