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527种野鸟在沪定居或做客
2023年新增8个鸟类新记录
陈玺撼
本报记者 陈玺撼 随着新的观察记录不断增加,截至去年底,上海记录“在册”的野鸟种类增至527种(22目82科255属),占全国鸟类种数的34.9%。 记者2月4日从上海林业部门获悉,527种野鸟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28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93种;列入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极危(CR)物种7种、濒危(EN)物种10种、易危(VU)物种25种。 8个新记录 去年,上海增加8个鸟类新记录。 根据上海野鸟会最新公布的《上海市鸟类名录2023》,“打头阵”的是粉红胸鹨。去年4月1日,Dr.BT(网名)在浦东新区南汇东滩禁猎区内,观察并拍摄到1只粉红胸鹨。 粉红胸鹨为中小型鹨类,体长13到18厘米,在繁殖期,这种鸟下半部分身体和眉纹均为粉红色。 粉红胸鹨分布于中国喜马拉雅山脉至西南地区,是当地的留鸟,在冬季会南迁印度至东南亚越冬。 此前,在粉红胸鹨的迁徙期,中国东部沿海省份也曾有粉红胸鹨的少量记录。此次首次在上海被记录,应当是春季迁徙时偏离传统线路,“迷迷糊糊”游荡而来。 “收官”新记录是白顶溪鸲。 栗红色的胸部和尾巴,披着乌黑亮丽的“披肩”和“围脖”,顶着沧桑的白头,一只拥有高颜值的白顶溪鸲于去年11月28日出现在长宁区金虹苑小区的陆家浜河畔,被正在遛狗的居民周其云发现。经多方求证,这是一只此前上海未曾有记录的白顶溪鸲。 白顶溪鸲体长18—19厘米,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至华中、华北、西南、华南和华东地区,在浙江省和安徽省均有记录。 地利与人和 鸟儿对上海青睐有加,和上海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不无关系。 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中转站,沿海的滩涂湿地为迁徙候鸟提供了重要的越冬场所和停歇地。 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黄海生态区南缘,正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的中间节点。目前,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 更多鸟类在上海被观察记录到,除了上海的地理优势和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及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以外,还得益于近百年来几代鸟类研究者的共同努力。 特别是进入本世纪后,观鸟爱好者的人数大量增加,以及设备技术的提升,让以前从未被记录的鸟类更容易被观察记录到。 偶然因素多 不少鸟类在上海被观察记录到,其实是偶然:一些“迷路”或“避难”的鸟儿在“懵圈”的状态下来到了上海。 去年4月17日,“各从其类”(网名)和王沁刚等在浦东新区南汇东滩禁猎区内观察并拍摄到1只家鸦。 家鸦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省南部,以及印度、缅甸、泰国等南亚、东南亚国家,在当地为留鸟,不进行远距离迁徙。 活动区域远离上海的家鸦为何会光顾上海?上海野鸟会理事王吉衣表示,通过查找其他省份的记录,发现2021年9月至10月,浙江省沿海的宁波市和舟山市曾有家鸦的数次记录,因此推测此次上海的记录很可能是家鸦在当地的港口跟随往来的船只来到上海地区。 这一点类似上海前几年新记录到的黑白扇尾鹟、白眉黄臀鹎、红脚鲣鸟等,均跟着船只觅食,一路来到了上海,也不排除有船员在航行过程中发现它们后,带到东海区域再放飞的可能。 上海去年的鸟类新记录还有一个和气象有关的特征。进入11月后,连续出现了旋木雀、白顶溪鸲两个新记录,它们可能是在冷空气向南扩散时,向南方低海拔地区游荡,因缘巧合下,来到了上海。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相关知识
“新朋友”来啦!2023年这些鸟类首次到访浦东
中国繁殖鸟类新记录及生态观察
2024年湖北省爱鸟周献礼 2023年神农架林区鸟类观察记录盘点
泰山鸟类观测两年新记录30种
湖北堵河源发现新记录种白腹蓝鹟
大理苍山鸟类物种记录首次突破350种
中国鸟类观察年报发布
西藏自治区鸟类新记录——仓鸮
魔兽世界10.0新增鸟类宠物预览
丽水市第五届鸟类观察邀请赛共记录鸟种数178种,缙云鸟类家族新成员增加21种——是“遇见”更是“预见”
网址: 2023年新增8个鸟类新记录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47400.html
上一篇: 鸟的观察日记500字精选6篇(全 |
下一篇: 小学生观察鸟儿作文 宠物鹦鹉.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