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阜阳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珍稀鸟类、野生植物种群不断恢复

阜阳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珍稀鸟类、野生植物种群不断恢复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近日,位于阜城西边的泉水湾国家湿地公园,一群黑翅长腿鹬觅食嬉戏。

黑翅长腿鹬2013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它的体型不大,却有一双30多厘米长的细腿,又被称为“红腿娘子”“鸟中芭蕾舞者”。

近年来,阜阳市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进一步加大对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力度,鸟类、鱼类、野生植物资源种群不断恢复,“稀客”渐渐变成“常客”!

对环境要求苛刻的湿地鸟类渐成“常客”

阜阳师范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副教授李永民,近年来先后参与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沿淮片区)、全国水鸟同步调查(阜阳片区)等项目,对阜阳鸟类保护现状比较了解。

调查中,李永民多次在颍泉区泉水湾国家湿地公园、三角洲公园等地发现以前在淮北平原未有分布的物种,如白颊噪鹛、红嘴蓝鹊、黑脸噪鹛、领雀嘴鹎等。

同时,李永民发现,很多对于栖息环境要求苛刻的湿地鸟类,在阜阳成为“常客”。如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青头潜鸭,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小天鹅、褐翅鸦鹃,三有动物斑嘴鸭、绿头鸭、黑眉苇莺、黑枕黄鹂、黑脸噪鹛、灰喜鹊、暗绿绣眼鸟、银喉长尾山雀、棕头鸦雀、远东树莺、巨嘴柳莺等。“这些鸟类对于栖息环境要求苛刻,它们在阜阳呈现出种群数量增加、分布区扩大的趋势,这也表明生态环境向好。”李永民说。

据悉,阜阳市的珍稀鸟类中,以迁徙鸟类为主,而留鸟中,有红隼、环颈雉、星头啄木鸟、大斑啄木鸟、棕背伯劳、灰喜鹊等。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来阜屡见不鲜

对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东方白鹳,近几年在阜阳也越来越常见。

李永民第一次见到东方白鹳,是在2017年。当时,阜师大动物学实践技能实训中心接收临泉县森林公安局送来的鸟类(死体)一只,经鉴定,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东方白鹳,系迁徙途中体力衰竭死亡。中心将其制成标本,供教学、科研之用。

当东方白鹳再一次进入大家的视线,却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2021年,摄影爱好者在阜南县曹集镇东湖万亩芡实基地发现40余只东方白鹳,它们时而在树上嬉戏,时而在水塘里漫步觅食。阜南县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东方白鹳是在这里歇脚觅食补充体能,然后继续北迁。

阜南王家坝国家湿地公园鸟类监测报告(2021年)显示,在该湿地公园调查的鸟类中,隶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3种,分别为东方白鹳、青头潜鸭和黄胸鹀。

据悉,阜阳市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东方白鹳、白头鹤、大鸨、青头潜鸭、黄胸鹀、白枕鹤和白尾海雕等7种。

环境持续向好,群众自发保护

“据不完全统计,阜阳市已知分布有鸟类150余种,隶属于16目46科,涵盖游禽、陆禽、攀禽、猛禽、涉禽、鸣禽等各种生态类群。”李永民说,阜阳地处于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上,水系众多、河网密布,拥有大量湿地,农田林网发达,城区园林绿地星罗棋布,共有国家湿地公园6处、省级自然保护区2处。

多样的栖息环境,除了本地的留鸟以外,还为大量的迁徙鸟类提供中途驿站和停歇地。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各个自然保护地冬候鸟和留鸟的种类也日益增多。

此外,鸟类“朋友圈”扩容,也跟群众自发救助、保护有关。

两年前,阜南县摄影爱好者在方集镇首次发现绶带鸟,共有3对,其中1对雄鸟为白色绶带。绶带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当地群众对这些绶带鸟爱护有加,不但不惊扰它们,还义务守护,不让观鸟的群众伤害。

此前,临泉一群众将一只从未见过小鸟送到县森林警察大队。经鉴定,这是一只国家二级保护鸟类——仙八色鸫,该物种全球不到一万只,全国分布仅有100-1000个繁殖对、50-1000只迁徙个体,保护状况被评为易危。这也是阜阳市首次发现。

太和县群众先后发现受伤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枕鹤、白尾海雕。其中在阜阳首次发现的白尾海雕,被公安部门专程护送到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救治后,放归自然。

野莲、蚬子、背瘤丽蚌……

近年来,阜阳市进一步加强物种多样性保护和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据了解,阜阳市分布有野大豆、野菱、野莲、银杏、水杉和樟树等6种珍稀濒危植物,其中,野大豆、野菱和野莲3种为野生分布种,均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多年来,在颍泉泉水湾国家湿地公园生有大量白色莲花。2021年,国际莲属品种登录负责人、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田代科经现场鉴定,证实在这里发现的千亩白色莲花为十分珍稀的野生莲资源,“像这样大面积保持完好的白花型野生莲在国内还是首次遇见。”

同时,阜阳市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也取得积极进展。2016年,经农业农村部批准,建立淮河阜南段橄榄蛏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橄榄蛏蚌(俗称“蚬子”)。目前,保护区内橄榄蛏蚌种群得到有效恢复。

“一度消失的背瘤丽蚌、佛耳丽蚌、猪耳丽蚌等蚌类和银鱼等鱼类再次在洪河、沙颍河等河流出现。”市水产管理局副局长丁图强,对阜阳市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取得的显著成效倍感欣慰。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阜阳市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花开湖畔,万物生长竞自由的绿色生态画卷,已在颍淮大地徐徐展开。( 颍州晚报记者 方松高)

原标题:“稀客”变“常客”!阜阳珍稀鸟类、野生植物等持续“扩容”

来源:颍州晚报

相关知识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河北滦平县引得珍稀鸟类纷纷栖息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珍稀鸟类频频“做客”阳江
北京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吸引众多珍稀濒危鸟类栖息
【生态观察】生态环境向好 多种鸟类频来
郧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吸引珍稀鸟类栖息
好生态引来珍稀鸟类“打卡”
高阳县:珍稀鸟类为生态环境“代言”
泰州海陵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喜迎幼鸟“出生潮”
城市观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生动见证
承德滦平:生态环境好 珍稀鸟儿来栖息

网址: 阜阳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珍稀鸟类、野生植物种群不断恢复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47431.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把天兴洲纳入武汉湿地自然保护区
下一篇: 6 鸟和家禽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