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是一种个体很小的单细胞生物,其大小通常用微米表示,根据形态,可分为球菌、托菌、螺旋菌三种。大多数细菌可运动,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强,以二分裂方式繁殖。我们常说的病原菌,是指可引起生物发病的细菌。在鱼类病原菌中,绝大多数为革兰氏阴性菌,它们可使鱼类感染发病而引起大量死亡。近年来由于养殖制度改变,放养密度 加大,池塘清整消毒不严,水质恶化,及南北方鱼种频繁交换,致使细菌性鱼病日益增 多。以前认为鲢、鳙、鲤等鱼不易患病,而今死亡率也逐渐上升,在生产上已造成一定损失。下面介绍10种严重的细菌性鱼病。
1.鲢鱼暴发性鱼病
此病是近两年来新发现的一种传染快、死亡率高的细菌性传染病。
[病原]据报道,有嗜水气单胞菌、弧菌、耶尔森氏菌,究竟是哪种细菌还未最后定论。
[症状]鱼的吻端、口腔、腮盖、眼眶等处严重充血发红,腹部及身体两侧呈点状或 斑状充血,有的病鱼肌肉出血呈深红色,各鳍基部充血发红,尤以胸鳍、腹鳍、背鳍、尾 鳍严重。严重病鱼尾鳍边缘色素消退,肛门红肿,眼球突出,濒死前在池中做挣扎状上 窜,不久死亡。剖开腹腔,内中充满腹水,尤其鲫鱼更为明显,呈粉红色或淡黄色透明 液,肠道内有的充满黄色黏液,无食物,肝、脾、肾脏变色严重,个别病鱼肝脏呈土黄 色,胆囊肿大。
[流行特点]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气候不正常,池塘多年不清整消毒,水源不足,排注水困难,水质恶化,饲养管理不善,鱼体受伤等因素导致此病发生。主要危害鲢、鳙、 鲫、鲂鱼,南方个别草鯉鱼也有发病的,以2龄鱼为主。发病期水温为13~30℃:,水温 27〜30℃:的8月为高峰期,水温下降至20℃以下停止死亡。流行季节为4月下旬至10月 下旬,可达7个月之久。
[防治方法]
彻底清坑消毒:鱼种下塘前用高锰酸钾浸洗10〜20秒,浓度为20毫克/升。
经常调节水质:4月中旬后,每隔20天,每667平方米泼洒生石灰20〜25千克。
投喂鱼活灵药饵:每百千克鱼用10〜20克。使用的方法是:计算出全池鱼的总重量,按鱼体重3%〜5%计算投喂伺料量,然后将药物拌入做成的颗粒中投喂,连喂5 天,每日两次。滤食性鱼类可将药物拌人浆糊中黏附在浮性物体上放入坑塘中,每天两次。并全池泼洒高锰酸钾、敌百虫合剂:使池水浓度分别为0.3毫克/升和0.5毫克/ 升,与内服药相结合,防治效果更好。
10种细菌性鱼病的防治
2.打印病
[病原]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或点状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此两种菌为同物异名。
[症状]在臀鳍上方或尾柄处,发病初期可见呈圆形或楠圆形红斑并出血,似打上印记,故称“打印病”。随着病变部位扩大及加深,可形成锅底形小潭,病灶处肌肉烂穿, 可见骨骼或内脏外露,病鱼随即死亡。
[流行特点]患病鱼大多为鲢、鳙鱼,成鱼和亲鱼感染率很高,全国各地养鱼场均可发现,无明显流行季节,但以夏、秋两季最为流行,可严重影响鱼类生长和亲鱼催情产卵。
[防治方法]
漂白粉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1〜1.5毫克/升,连泼两次。
高锰酸钾、敌百虫合剂全池泼洒,浓度分别为0.3毫克/升和0.5毫克/升,隔一天再泼一次。
3.烂鳃病
[病原]鱼害黏球菌。
[症状]此病对草鱼,尤其草鱼种的生长危害严重。近年来,在精养鲤鱼池,甚至网箱养鲤中,发病率均高,死亡率可达10%〜30%,对鲤鱼种的危害也很大。病鱼体色发黑,头乌黑,俗称“乌头瘟”,鳃丝腐烂,边缘发白,附有污泥,严重病鱼鳃盖骨的表皮充血,中间部分被腐蚀成一个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透明小洞,俗称 ‘’开天窗‘’。病鱼行动迟缓,反应迟钝,离群独游。
[流行特点]主要危害草鱼、鲤鱼,可引起大量死亡。5月中旬开始发直至9月 中旬后逐渐减少,最适流行温度为25〜28℃。
[防治方法]
生石灰彻底清塘,流行季节每隔15〜20天全池泼洒,用量15〜20千克。
将1千克大黄浸泡在20千克0.3%的氨水中12小时,使用时除去药渣,将汁液全池泼洒,浓度2.5〜3.7毫克/升。
烟叶,每667平方米鱼池用0.6〜0.75千克,用热水浸泡半天后泼洒,隔一天用上法再泼一次。
敌百虫、食盐合剂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分别为0.5毫克/升和5毫克/升。
4.肠炎病
[病原]肠型点状产气单胞杆菌。
[症状]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流出,肠道无食物,充满黄色黏液或浓血。 严重病鱼有“蛀鳍”现象,易与赤皮病、烂鳃病并发。当年鱼种患病,肠壁充血发炎,全 肠呈紫红色。
[流行特点]主要危害草鱼、鲤鱼,流行季节成鱼为5〜6月,鱼种为8月中下旬。
[防治方法]投喂土霉素药饵,每百千克鱼用5〜10克,计算用药量与饵料一起拌合做成颗粒投喂,每日两次,连喂5天。
10种细菌性鱼病的防治
5.赤皮病
[病原]荧光极毛杆菌。
[症状]病鱼两侧和腹部皮肤出血发炎,鳞片脱落,严重时皮肤腐烂,各鳍基部充血, 鳍条末端腐烂,鳍间组织破坏,俗称“蛀鳍”。严重病鱼上下颌、鳃盖充血,呈块状红斑, 病灶处可引起继发性水霉病。
[流行情况]此病主要危害1龄以上草鱼,全国各地均有发生,无明显流行季节,以春末夏秋较为常见,易与草鱼烂鳃、肠炎、出血等病并发,主要原因因操作不慎鱼体受伤 而致,鲤鱼偶有发生。
[防治方法]
投喂磺胺类药物,每百千克鱼用5〜10克,每日两次,连喂6天,第2〜5日用药量减半。
漂白粉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1〜1.5毫克/升。
高锰酸钾、敌百虫合剂全池泼,使池水浓度为0.3毫克/升和0. 5毫克/升。
6.鲤白云病
[病原]恶臭假单胞菌生物型B型。
[症状]患病初期可见鱼体体表有点状白色黏液附着,随着时间推移,白色黏液附着物逐渐蔓延扩大,严重时可布满全身,似一片白云,故称“白云病”。尤以头部、背部、 尾鳍基部处黏液稠密。随着病情发展,鱗片基部充血,鱗片脱落,病鱼全身浮肿,内脏器 官(主要是肝、肾)充血、坏死。
[流行特点]此病流行季节性强,从4月初到5月底为发病季节,尤以4月中旬到5 月中旬为流行高峰。当6月初水温上升到20℃以上时,此病可逐渐减少直至消失。饲养在网箱或流水越冬池内的鲤鱼种最易发病,放养在同一水域中的草、鲢、鲂鱼均不被感 染,鲤成鱼可以被感染,但不易死亡。
[防治方法]
福尔马林网箱泼洒,使池水浓度为150毫克/升,连用2〜3次。
烟叶水网箱泼洒,使水浓度为20毫克/升,连用2〜3次。
投喂土霉素或磺胺类药物,每百千克鱼用10〜15克,并添加维生素C 5克,每月投喂两次,连喂4天。
7.竖鳞病
[病原]水形点状极毛杆菌。
[症状]体表粗糙,鳞片竖起,鳞囊积水,形似松果,突眼,鳍基部皮肤充血,腹部膨大,体腔内充满腹水。严重病鱼腹部向上,漂浮水面,不久死亡。
[流行特点]主要在鲤、鲫、金鱼发病,草、鲢鱼偶有发生,每年3〜4月中下旬是流行高峰期。此病流行与鱼体受伤、水质污浊、鱼的抵抗力下降有关。
[防治方法]
苦参,每667平方米用2.5千克热水浸泡8〜12小时,滤渣,加水全池泼洒,连用两次。
投喂氯霉素药饵,每百千克鱼用2.5克,加维生素C 0.4克,与饵料一起拌合做 成药饵,每日一次,连喂5天。硫酸铜、硫酸亚铁、漂白粉混合液浸洗,使用浓度分别为5毫克/升、2毫克/升 和10毫克/升,浸洗10〜20分钟。
8.鲤鱼腐皮病
[病原]点状产气单胞菌。
[症状]发病初期部分鱗片脱落,充血,随着鱼病情发展肌肉腐烂,严重的可见骨骼或内脏,病灶无固定部位,鳍基充血,鳍条裂开,鳍末端腐烂,并可引起继发性水霉病, 病鱼瘦弱,单独在水面上缓慢游动,可发生较多死亡。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鲤鱼、白鲫,在放养密度较大的池塘中发病率较高,无明显流 行季节,主要感染1龄以上鲤鱼,甚至亲鱼均可感染,影响性腺发育。
[防治方法]
(1)高锰酸钾、敌百虫合剂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分别为0.3毫克/升和0.5毫克/升。
升,连续两次。
投喂氯霉素药饵,每千克鱼用2.5克,与饵料拌合做成药饵,每日一次,连用5次。
10种细菌性鱼病的防治
9.白皮病
[病原]白皮极毛杆菌。
[症状]病鱼的背鳍基部或尾柄处出现白点,向前后迅速扩大,以致背鳍至尾鳍基部 前的体表全部蔓延呈现白色,鱗片脱落,并有蛀鳍现象。病鱼活动迟缓,身体消瘦,头部发黑,严重时头朝下,尾朝上,随即死亡。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鲢、鳙鱼夏花鱼种,草鱼偶有发生。
[防治方法]
全池泼洒漂白粉,使池水呈1毫克/升浓度。或用五倍子,浓度为2〜4毫克/升。
注入新水,保持池水水质良好,有丰富的天然饵料。
在捕捞、运输、放养过程中避免损伤鱼体。
10.白头白嘴病
[病原]黏球菌一类细菌。 '
[症状]病鱼吻端至眼球一段皮肤,色素消褪成乳白色,唇肿胀,张合失灵,造成呼 吸困难,口周围皮肤腐烂,且有絮状物附着,故在池边观察病鱼呈“白头白嘴状”。
[流行情况]夏花培育池中常见疾病之一。鲢、鳙、草等鱼苗、夏花均能发病,尤其 对夏花、草鱼种危害最大。主要发生在放养密度大而不及时分塘的鱼池,流行季节一般为 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
[防治方法]
彻底清塘,合理放养和及时分塘,不施未经发酵的肥。
生石灰全池泼洒,每667平方米用15千克。
漂白粉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1毫克/升,连续两次,每隔10天再泼一次,可预防。
上网搜索:‘奥克丹蒋经理’ 索取水产养殖水质管理资料。
注:本文原创,仅供参考,如转载请注明:作者‘奥克丹蒋经理’
朋友们可以点击‘关注’按钮,可以看到很多有用的文章。
点击连接,回顾上文:病毒性鱼病与治疗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10种细菌性鱼病的防治
中草药防治鱼病种种
食盐也能防治鱼病
五种鱼病的防治方法
常见鱼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春季鱼病的防治
如何防治鱼病
怎么使用抗生素治鱼病 治疗鱼类细菌性败血症
观赏鱼常见鱼病的防治 鱼生病怎么办(2)
常见鱼病及防治(含图谱)
网址: 10种细菌性鱼病的防治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47643.html
上一篇: 养殖鱼类链球菌病的防治 |
下一篇: 养殖鱼类虫病的防治——指环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