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杂志简介
《民间文学》月刊,属中国文联主管刊名为中国文学文艺界泰斗郭沫若先生题写。《民间文学》以刊载充满时代气息、贴近百姓生活的新故事及民间传统故事为主,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可读性和趣味性。 民间文学 2020年7期目录目录
故事名家丨找感觉
不久前,我为了创作一部东北農村扭秧歌题材的小说,采访了一些当年的秧歌队员,不仅勾起了很多往事的回忆,还了解到这种曾经火爆东北农村一二百年的拜年形式已经彻底消失,因为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强力推进,城市里大街小巷的大秧歌如火如荼,可再也找不回当年的...
主旋律故事丨老宣传有妙招
周日一大早,到小区广场锻炼的人惊奇地发现,同住一个小区的老马,正带着五六个小青年,忙着在整洁的地砖上用胶带粘贴出四块大约五六平方米的方块,边上还铺了一长条红地毯,地毯尽头有辆装满袋子和牌子的三轮车。 有人问老马,弄这些准备做什么。老马笑着说...
故事作家丨送春联
孙志光是一名文学青年,特别热爱写故事、读故事,在新城市下面的一家镇文体站做文秘工作已有多年。 这天上午,文体站张站长临出差前,交给他一个任务——在明天下午文体站举办的写春联送祝福活动中,请书法家帮本镇一位著名的老作家写两副对联。老人因为年纪...
抗疫故事丨爱的砝码
今年的春节不一般,新型冠状病毒蔓延,为了家人的安全,艾萍退掉了火车票,一个人在出租屋里过年。这是艾萍二十二年来,第一次独自过春节。她不会做饭,以前除了在单位的食堂吃饭,就是叫外卖。 刚开始的几天,艾萍还能叫到外卖,可过了两天,外卖都停了。艾...
抗疫故事丨龙王村的空城计
龙王村是古溪镇最偏远的一个村,村里只有一条四米宽的乡村公路,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路口就设立了检查站。 这天一早,村支书老于值完夜班,正想回去睡觉,路上开过来一辆摩托车。老于一看,觉得这人有些面熟,就放他过去了,但始终觉得有点不对劲。果然...
中国故事节丨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江惠在镇上学校念初二,她家离镇上三公里多,奶奶硬要她住校,说住校学习时间多。学校规定住校生不能随意离校,可江惠却可以周一到周五中午离开学校半个小时。 因为她每天要捡二十多斤石头给奶奶背回去。 江惠的奶奶六十五岁,天生驼背,生了江惠的父亲后,...
中国故事节丨捡稻穗的小女孩
方强到青山村驻村时,农业合作社请了收割机来收割,没想到,到最后几亩田时,收割员突然阑尾炎发作进了医院。恰巧,方强开过收割机,便自告奋勇当了收割员。 天微黑时,还留了一小半,方强关了收割机,刚打算离开,发现有个十岁左右的女孩在捡稻穗。方强觉得...
人间万象丨镇家之宝
王淮寺隐藏在大山深处,听闻寺庙里有一棵千年的桧树,三四抱粗,两丈多高,当地人敬之为神木。因为李锐的博士毕业论文涉及古树文物,他便联系上了当地文化部门,准备深入挖掘当地人文内涵与桧树关系的素材,完成毕业论文。文化部门对此大力支持,安排李锐暂时...
人间万象丨暗算
苏长河矿长喜欢书法,每每遇到难以抉择的重大问题,他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练字,直到练得气定神闲,再认真思考遇到的问题。因为这是在最冷静的时候做出的选择,心无旁骛,不掺杂其他因素,他所做的决定,往往是正确的。 苏长河从小就喜欢书法。他姥爷是个私塾...
人间万象丨窃书风波
徐一言和徐一行是对双胞胎姐妹,都就读于X大学中文系。这天她们去学院的档案室查资料,看见走廊里堆满了一摞摞捆好的纸,妹妹徐一行走近细看,见纸页泛黄,似乎年代久了,她弯腰翻了翻,仔细琢磨了半天,也没想明白学院哪里来的这些“老古董”。突然,姐妹俩...
人间万象丨来福的幸福生活
光棍来福一大早急匆匆赶到小区外候车点儿,早就有拉人的小面包车等在那里。 一路上,来福四处看着,生怕遇上熟人问这问那,自己不好意思。 附近林场每天都有面包车来接人干活。来福好多年没挨过累,就选择了相对轻松的压沙。林场也不远,小面包跑了二十几分...
人间万象丨钻戒风波
公司里搞了一场送温暖献爱心的活动,员工们捐了不少錢和物。 总经理宋子扬不愿落后,除了拿出几千元现金,还回家拿了一床鸭绒被。为了借机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宋子扬捐出的钱物,定点送给老槐树村的贫困户老孙头,由公司副总高怀久专车运送,电视台的记者跟车...
人间万象丨鹩哥学舌
这天晚上,吴越刚刚回到家,他老婆孙敏就严厉地给他下了命令:“你想办法把对门的鹩哥解决掉啊!” 吴越刚一愣,迷惑地问道:“那只鹩哥咋啦?”孙敏说:“它天天说考糊啦,我听着都烦死了!” 吴越刚惊愕地睁大了眼睛:“那鹩哥还会说那话?” 孙敏皱眉说...
人间万象丨最好的对手
张大头和高小脑袋在煤矿上处了一辈子伙计,也较了一辈子的劲儿。俩人处对象较劲儿、结婚较劲儿、生孩子较劲儿,干工作还较劲儿! 张大头干活实在,肯出力气,高小脑袋头脑机灵会找窍门。俩人刚工作不久,就双双当上了组长。有次矿上举办“大战红五月劳动竞赛...
人间万象丨楼上楼下
朱欣艳住在一幢上世纪九十年代建造的老房子里,属于五孔板建筑,一共四层,她住在三楼。四楼住的一家女主人叫木丽,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办事员。这位女士不是律师却有着律师的派头,别人都叫她“木律师”。木丽的丈夫姓齐,是个画家。 楼上楼下,大家就这么一...
人间万象丨急剧衰老
姜晓龙书包都破得不成样子了,他壮起胆,哼哼唧唧地跟爸开口要一个新书包。爸是个铁匠,不耐烦地说:“明天赶集,有合适的买一个好了。” 第二天一大早,爸带着打好的铁锹镰刀,爷儿俩一起来到集市上。集市上真热闹,卖什么的都有,瞅着那些好吃的,姜晓龙口...
真情世界丨回头客
江海涛是个美食迷,这天,趁着休息日去月牙湾吃煎粉。月牙湾坐落在一个山湾里,刚下车,江海涛看见一个卖山货的,就上前问:“翠花家的煎粉店在哪儿呀?” 那人上下打量了一番江海涛,斜着眼睛问:“你找翠花做什么?” 江海涛说:“听说翠花做的煎粉好吃,...
真情世界丨心门
刘博是市电视台“寻亲”栏目的主持人。这天,他接到一位李倩女士的求助电话,想让栏目组帮她寻找一个师范学校的同学,叫刘才,他们已经有三十多年没见面了,想在有生之年能见上一面。 挂了电话,刘博不禁暗自嘀咕起来,听这位李女士的描述和留下的信息,她要...
真情世界丨五十多年的味道
大江在跃进路上开了一个小超市,经营一些日常用品,生意还算不错。 他的兄弟小江见哥哥生意做得不错,也动了心思,就在大江的对面也开了一个小超市,同样也是卖些日常的生活用品。 小江在大江对面开超市,大江的心里自然不痛快,本来是独家生意,现在被小江...
中篇故事丨活见“鬼”
一、最后一个电话 刘明是东城刑警队的一名刑警,他心思缜密,机智过人,屡破大案要案,被誉为东城神探。最近,刘明遇到一个奇怪的案子,一名医生打来电话报警,说出诊时遇到一个死亡的病人,死状很奇怪,让他们派人过去看一看。 刘明连忙带助手赶到现场。这...
月下讲古丨生死回京路
深秋的一天傍晚,三匹快马出了京城,很快消失在茫茫夜色中。当中一人是朝廷监察御史傅慎年,另外两人是他下属左大中和钱哲。十多天后,他们出现在浙江嘉兴城里。 明朝末年,魏忠贤把持朝政数十年,朝中内外大权全归于他手,人称“九千岁”。崇祯即位后,对魏...
月下讲古丨胆小鬼
大清末年,深秋的一天,下了一夜冷雨,一大早,药女丁香就进山采药了。 雨后的凉风一吹遍体生寒,丁香忍不住打了个哆嗦,前面恰好有座破庙,丁香心想正好进去烤烤火。谁知一跨进破败的庙门她就惊呆了,庙内有一个浑身血污、昏迷不醒的男人! 片刻的惊慌过后...
月下讲古丨血灵脂
一 清雍正初年,武陵山金山寺远近闻名,香火鼎盛。善男信女们络绎不绝,大都是冲着该寺院的送子观音来的。说来也奇,但凡妇人年纪在五十以下的怀不上娃,夫妻二人只需到送子观音面前烧三炷香,磕九个头,共同喝下一大碗拌有香灰的神水,不出仨月,妇人定能怀...
月下讲古丨“酒囊”破案
大家都知道有个成语叫“酒囊饭袋”,可你知道有人脖子上真的长有酒囊吗? 话说清朝嘉庆年间,在胶东陆家庄有个人叫陆全。陆全自幼父母双亡,成年后由于家境贫寒讨不上老婆,年近而立还是光棍一条。 这天,陆全碰上了一件烦心事,又无处诉说,干脆就来个借酒...
月下讲古丨海东青与野鸡溜
民国时期,抚松县城出了一个飞贼,外号叫“野鸡溜”,把警察署曹大队长折腾得坐卧不安,茶饭不香。 长白山里的野鸡为了躲避老鹰专往树棵子里钻,跑的速度相当快,老鹰追不上,叼不着,一点儿办法都没有。这个飞贼应该算是天赋异禀,又刻苦习练了一身跑路的功...
封面故事丨山海经之三足乌的故事
你见过UFO吗? 不少人认为,飞碟的故事是近代天文爱好者杜撰出来的。其实,中国古籍早在几千年前就有飞碟的记载。在中国古代文明中,描述飞碟的名称有飞天的车、龙、飞车、龙车、三足乌、油灯、火鸟等...
「越读党」推荐2020年《民间文学》杂志《民间文学》杂志订阅 mjwx.zazhidang.com
越读党杂志订阅 mulu.zazhidang.com/new
一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宠物世界·狗迷》杂志订阅
有宠杂志( 一年12期 彩色铜版纸 ) ( 在线订阅 )
网上免费索取杂志-大全
《宠物世界》杂志订阅
宠物世界(狗迷)杂志,宠物世界(狗迷)杂志封面文章导读,杂志订阅-杂志铺-领先的杂志订阅平台
中国兽医杂志
宠物世界(秀迷)杂志
宠物派杂志
环球宠物科技杂志
巴基斯坦兽医杂志杂志
网址: 民间文学杂志订阅2020年7期杂志目录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4918.html
上一篇: “千年的八哥,万年的鹩儿”,八哥 |
下一篇: 《他家攻总是不让他装逼》古墓游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