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所得,都很科学#斗鱼,是人类最早驯化的一种鱼类之一,是水族馆较为常见的一种观赏鱼。而早期对于斗鱼进行驯化的目的并不是因为食用,或者作为观赏鱼,而是斗鱼彼此的缠斗,成了古时东南亚地区市民间的娱乐项目之一。目前,野生的斗鱼主要来自于东南亚淡水水域,种类一共有73种。
斗鱼属于鲈形目、攀鲈亚目、丝足鲈科,是一种很小的鱼类,体型呈长方形,体长只有6到8厘米,平均寿命只有两年。作为观赏性的斗鱼,色彩鲜艳美丽,有金色、红色、绿色或紫罗色等,这些都是人工繁育的结果。而野生的斗鱼呈现暗绿色、鱼鳍也较为短小。
斗鱼生活在东南亚淡水水域,如稻田、池塘、沼泽和溪流中。斗鱼习惯于炎热潮湿的东南亚气候,对水温显得较为敏感,如果水温过低,斗鱼则会昏昏欲睡,停止进食,甚至容易感染疾病,因此作为观赏鱼饲养的斗鱼需要较高的水温。野外的斗鱼在水中主要以浮游生物、甲壳类动物和幼虫为食。
由于斗鱼生活在东南亚气温常年较高的地区,水中含氧量相对比较低,因此斗鱼经过长期的自然进化,拥有了辅助的呼吸器官,其功能类似于肺的功能,已经能够到水面呼吸空气。所以,斗鱼在水中含氧量较低,或者离开水的一段时间里,斗鱼仍然可以存活。
野生的斗鱼,具有领地意识,雄性斗鱼为了生存本身就相互争斗,而且斗鱼之间的斗争是残酷的,斗鱼能够咬住对方的鱼鳍,造成对方身体伤害,战败的斗鱼除了逃离之外,有的在相互争夺领地的斗争中失去了生命。
斗鱼在繁殖过程中,雄性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在水面吹泡泡,这就是泡巢。一旦雄性斗鱼与雌性斗鱼完成繁殖,它们就会将卵放入泡巢之中。此后,雄性通常会负责照看泡巢中的卵,直到卵孵化。
尽管,斗鱼早已被人工驯化,成为了一种观赏鱼,而物种数量丰富。但在野生的斗鱼中,受到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的影响,斗鱼的数量呈现减少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