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突然高烧40℃!大连母女双双确诊,原因竟然藏在家里……

突然高烧40℃!大连母女双双确诊,原因竟然藏在家里……

日前,大连一对母女相继出现了高热、肺炎症状,母亲还因呼吸衰竭进入ICU病房抢救。医生检测发现,原因竟然藏在家里……


患者女儿同时患有肺炎

原因竟和鹦鹉有关

近日,大连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了一名丙肝肝硬化、肝癌患者。患者住院期间连续五日高烧不退,最高体温达40℃,病因不明,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后因呼吸困难转入ICU病房。新冠病毒、甲乙流病毒感染检测,都为阴性。胸部CT检查,提示双肺大面积炎症伴胸腔积液。

是什么原因导致患者出现如此严重的症状?大连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ICU负责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周旸在和家属进一步询问病史时了解到,患者的女儿10天前因“肺炎”在其他医院接受治疗,目前还未出院。两人相继出现肺部感染,周旸对此产生了警觉,通过电话与患者的女儿详细沟通,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原来,患者家中饲养了一对鹦鹉,不久前其中一只鹦鹉突然死亡,家人草草处理了尸体,且未进行彻底的消毒措施。

是否可能是鹦鹉热?虽然临床上较为罕见,但不能忽视这种可能性。为了尽快明确病因,周旸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后,为患者进行了支气管镜检查,并留取肺泡灌洗液进行高通量测序(NGS)检测。

大连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第一时间组织多学科会诊,认为患者影像学检查具有一定特点,鹦鹉热可能性极大,结合患者的流行病学史,ICU团队当即启动了针对鹦鹉热衣原体的特殊抗感染治疗。两天后高通量测序结果证实为鹦鹉热衣原体感染。

什么是鹦鹉热?

190余种鸟类和家禽

均可为传染源

鹦鹉热是一种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传染病,人与禽类共同感染,近年来渐渐增多。该病最早在饲养鹦鹉的人群中发现,因此得名“鹦鹉热”。但实际上,除了鹦鹉,诸如鸭、火鸡等多种鸟类都可能感染这种病原体,因此鹦鹉热也被称为“鸟热”。

包括带菌或发病的鸟类或家禽、含菌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所污染的环境、羽毛及尘埃,饲养的外观健康但却排菌的鹦鹉、金丝雀等鸟类。海鸥、鸽子、红雀、苍鹭、鸡、鸭等190余种鸟类和家禽可传播此病。

人群普遍易感

且抵抗能力弱

鹦鹉热传播途径较多,可通过呼吸道以空气或气溶胶形式感染人类,也可通过排泄物感染人类皮肤、黏膜和消化道。人群普遍易感,发病后免疫短暂且不完全,抗体与保护性免疫无关,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宠物鸟的饲养主人、兽医、宠物店或从事家禽饲养售卖加工的工作人员都是本病的高危人群。感染后,潜伏期通常为7~15天,但最短可为3天,最长可达45天。

以肺炎为主要表现

严重可危及生命

该病起病急骤,通常伴随高热,体温可达39℃~40℃,患者可能出现畏寒、寒战。呼吸道症状多见于发病的第3~6天,以干咳为主,肺炎发生率高达85%~90%。此外,患者常有剧烈的头痛、全身肌肉疼痛以及胸痛,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部分严重患者可快速发展为重型肺炎、心内膜炎、脑炎等,危及生命。

家养宠物鸟

如何防范鹦鹉热?

避免接触病鸟:发现鸟类死亡或患病时,应立即隔离并处理,家中环境需要彻底消毒。

保持环境卫生:宠物鸟应尽量室外饲养,笼内避免拥挤,防止疾病在鸟类间交叉传播。

佩戴防护措施:接触鸟类、清理粪便时,应戴口罩和手套,事后及时洗手。

高危人群需特别注意: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类固醇激素者、血液病患者、艾滋病患者等,最好远离鸟类,避免感染风险。

大家听说过这种病吗

近期天气变化大

要注意呀~

来源:大连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巴颖

相关知识

姑娘高烧近40℃,淋巴肿大,竟是因为宠物猫...这病秋冬高发!
高烧40℃不退,竟是感染这种病毒
养只鹦鹉竟然患上持续高烧?养宠物、家禽要注意这种传染病
阵阵恶寒、高烧无力……引发疾病的源头竟是可爱的“它”
女子疑因宠物店吸猫感染鹦鹉热:出现高烧、胸闷
高烧、肺部感染,鹦鹉热会传染吗?
上海女子“吸猫”后高烧40℃!自家宠物可以放心“吸”吗?
揭秘猫咪为什么喜欢把尾巴藏在屁股下(从行为习惯到心理原因)
大连女子节前把狗送寄养,大年初二竟然跑丢了!
紧急提醒!养这类宠物要当心

网址: 突然高烧40℃!大连母女双双确诊,原因竟然藏在家里……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57017.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独家·24小时】趣味心理效应之
下一篇: 小伙高烧不退,一查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