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蛇简介毒蛇是指能分泌特殊的毒液的蛇类,毒蛇的唾液通常从尖牙射出,用来麻痹敌人或捕食与消化食物。人们一般认为毒蛇有毒,然而毒蛇的毒液只能在血液中才能起到相应作用。蛇的胆子非常小,稍受惊动,就逃之夭夭;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只有在遭受外界侵犯时(捕捉、踩、打等),才“自卫还击”而咬人。1蛇的简介1-1蛇类起源于蜥蜴,蛇的祖先准确说就是海生蜥蜴;分布于世界现已知的蛇类约2700种,共分12科400属,其中毒蛇600余种,对人有致命危险的毒蛇约300种,我国已发现的有209种及亚种,为9个科62属;蟒科(蟒蛇)是所有蛇类中最大的蛇种。蛇为雌雄异体动物,以产卵或产仔进行繁殖后代。2蛇的简介1-2中国的毒蛇有四十余种,多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省份。蛇毒按其性质可分为:神经毒、血循毒、混合毒三大类。那么毒蛇就分为:神经性毒蛇、出血性毒蛇、混合性毒蛇3蛇的简介1-4蛇的嗅觉与蛇蜕:蛇体可借助环境中的石块、树枝等,把上下颌的表皮磨开并逐渐向后翻脱(蛇蜕),中医称“龙衣”,蛇的体表无汗腺,易于角化,所以每年要脱皮2~8次;在蜕皮期间,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蛇处于半僵状态,体瘦乏力,性情温柔,易于捕捉。蛇的舌尖非常灵活,没有味蕾,不能感受味觉,经常把舌伸出口外,搜集各种化学物质,送入锄鼻器再产生嗅觉;蛇是喜欢腥味而厌恶芳香气味的动物,所以芳香气味药物(雄黄等)能驱蛇。5蛇的简介1-5蛇的生活方式:穴居、陆地、树栖、淡水、海水。经常出没于灌丛、鼠洞、坟墓、石堆或山区耕作地附近等。蛇的运动方式:有蜿蜒、直线、伸缩、弹跳等方式;因为蛇的肺活量小,爬行一段时间后就会力不从心;而且蛇的椎体骨活动受一定角度限制,所以不能转折掉头;捕蛇者在蛇的后面把蛇尾抓住,避免蛇咬;由于蛇均存在于崎岖不平的山涧、草丛里,利于蛇的运动而不利于人的快步前进,所以蛇好象“跑得快”。蛇的体温:蛇是爬行动物,体内仅产生少量热量,加上没有完善的保温结构和调温能力,热量容易失散,需要从外界获取热源,其体温取决于变化的外界环境温度,故称“变温动物”。6蛇的简介1-6蛇的体温调节:当外界环境温度下降时,蛇利用晒太阳,在温暖的石块上取暖等方式升高体温,直至钻入洞穴冬眠;当环境温度升高时,蛇隐蔽在阴凉的场所、石头下、砖瓦下、水里或钻入洞穴中,使体温下降;蛇的活动最佳温度是18~30℃,低于10℃活动受限,高于40℃蛇不能适应。蛇的活动:昼出(白天外出活动觅食,如眼睛蛇、乌莎鞭、王锦蛇),夜出(晚上外出活动觅食,如金银环蛇、烙铁头等),晨昏(早晨或落暮时活动觅食,如五步蛇、竹叶青、腹蛇等)7蛇的简介1-7蛇的饮食:蛇的耐饥力强,常常可以几个月甚至1年不吃东西;冬眠及出蛰期,蛇一般不摄食,夏秋及冬眠前是蛇类活动频繁和主要的摄食季节;以鱼、蛙、蜥蜴、鼠、鸟、自族类的蛇等为食物。生长与寿命:蛇随着年龄的增大生长速率减慢,在冬眠期停止生长;一般大型蛇类比小型蛇类的寿命长,其体形大者可达10米,体形小的只有10余厘米。8毒蛇的活动规律1-1蛇是变温动物,它的活动与外界气温有密切联系,气温达到18度以上才出来活动。在南方通常5-10月分是蛇伤发病最高时期。特别是在闷热欲雨或雨后初晴时蛇经常出洞活动。夏天雨前、雨后、洪水过后的时间内要特别注意防蛇。9毒蛇的活动规律1-2蛇类的昼夜活动有一定规律,蛇种不同,活动规律也不同,眼镜蛇,眼镜王蛇白天活动,银环蛇晚上活动,蝮蛇白天晚上都有活动。蛇伤也主要集中在白天9-15时,晚上18-22时。颊窝:在头部两侧鼻孔与眼睛间,属于“热测位器”,对红外线特别敏感,蝮蛇、五步蛇、烙铁头等的颊窝对热源很敏感,有扑火或者追随热源的习惯,所以夜间行路要穿长裤,用明火照亮时,要防避毒蛇咬伤(所以一般用手电筒照明,不产生辐射热);这类蛇能感觉出周围恒温的位置。露营时应将帐篷拉链完全合上。10
蛇类的认识(上集-蛇的基本常识)教育课件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知识
贵州常见蛇类认识
认识、关注、保护蛇类
5种可爱且有趣的蛇类,你认识吗?看了它们,还觉得蛇类可怕吗?
蛇类的认识防范与蛇伤救治指引
大连海洋动物表演 (上集)
我的世界地狱矿车上集
#蛇类#
筠连的蛇类你认识多少?赶紧来看看...
任建华家庭教育《正向强化》(上集)
农村常见的二十种蛇类,你认识吗?它们的毒液毒性又如何呢?
网址: 蛇类的认识(上集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62755.html
上一篇: 他不是哈利·波特,却能读懂“蛇语 |
下一篇: 蛇类的认识与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