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东邪爬宠档案】本人仓库:‘中国锦蛇活体库

【东邪爬宠档案】本人仓库:‘中国锦蛇活体库

1. 百花锦蛇 (Elaphe moellendorffi)­

英文俗名:Moellendorff's Rat-Snake ­

分    布:广西、广东,为两广一带的大型特产蛇。 ­

形态特征:成蛇体长达200CM以上。头椭圆形,头背为赭红色,唇部灰色,体背灰绿色,背中央有30多块大的近乎六角形的深灰色斑纹,斑纹边缘呈黑色,在斑纹之间及体侧有一样大小的小斑点纹。腹部白色或黄白色,使整体略呈白花状,故有“白花蛇或花蛇”之称。颈下方及体部、尾部下方为黑白相间的方格花纹,尾呈淡红色,并有黑色斑纹10多个。 ­

生态习性:多生活在海拔50~300公尺之间的岩山脚下、岩石缝中,有时在水沟或小河边的乱石草堆中也有发现,甚至在山区住宅内也可见其踪迹。主要生活于岩溶地带海拔低于300 m的山区和半坭半石灌木林地区。经常活动于山间的田边、坡地及沟谷,岩溶地带的岩洞是它出入的场所。昼夜活动,以鼠为主要食物,亦捕食蜥蜴、蛙和小鸟。此蛇昼夜同样活跃,但以晚上8~10点最为活跃。专吃鼠类、蛙类、鸟类、昆虫和蜥蜴。卵生,7~8月产卵,每次产卵5~15枚,卵革质,产于岩溶形成的而覆盖厚层落叶的石隙处。11月至次年3月冬眠,在岩洞内越冬。 ­

http://s1/middle/5076c0bfgb62561433ab0&690

其它信息:本种由于产自山谷地区,喜欢阴暗潮湿,对环境的要求很高,不太适合新手饲养。中药中的百花蛇干即为此蛇的干制品。每年这种蛇被大批运往国外,但幸存者少之又少,大多数个体都会因为绝食或长途运输生病而死亡!少数幸存者也会因为强迫进食而生病,实在令人惋惜! ­

 ­

2.玉斑锦蛇 (Elaphe mandarina) ­

英文俗名:Mandarina Rat-Snake ­

分    布:主要在中国的南部和中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辽宁、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在此范围的附近省份也有少量分布。

形态特征:成熟个体全长通常为120CM,某些个体能长到150CM长,另外还有极少个体有180CM,尾长约为全长的五分之一。因体色花纹很漂亮又常被称为美女蛇。体色以灰白色为底色,躯干部分有大型黑色菱形斑纹,前后相连接,菱形斑的中间为黄色圆斑或横纹,黑色菱形斑至尾部逐渐缩小,形成一条黑带,黄块斑杂于其上。 ­

生态习性:它们栖息在开阔的林地和岩石堆上的灌木丛中。最早以为它们仅生活在山地,但后来在山地的低海拔处,甚至在农田里也有发现。任何蛇箱都可以,70x50x40cm的鱼缸对于成熟的个体就足够了。玉斑锦蛇的幼体对脱水非常敏感,最好把它们养在孵化箱里或塑料盒里。要保证蛇箱足够潮湿,要避免过度干燥通风。饲养箱里要有一个盛水的小容器。尽管需要一个湿度较高的环境,但也不能过分潮湿。在饲养箱里放上新鲜的苔藓。这样既可以提供足够的湿度,又可以模拟出一个可供它藏身的隐蔽所。它们通常在下午和晚上藏在苔藓里,黎明和上午捕食和晒太阳。由于本身生活在高山森林底层,灌木丛和山区道路附近活动。无法忍受平地的潮湿,常常在携带至平地后,变得相当无精打采,也不易进食· ­

http://s8/middle/5076c0bfgb624d65bee87&690

其它信息:成熟和半成熟的野生个体常见于动物贸易,但这些野生玉斑锦蛇通常都有严重的寄生虫病和压伤或挤伤并且神经紧张。不要购买野生个体,你的金钱会助长它们的非法买卖,进而造成更多野生玉斑锦蛇的死亡。在美国和欧洲已经有足够数量的人工驯化个体供爱好者选购, 但在中国还没有这方面的统计。 ­

尽管在欧美人工驯养的玉斑锦蛇数量已经超过进口的数量,但这种蛇仍然不适合初学者饲养。 ­

 ­

3. 黑眉锦蛇 (Elaphe taeniura) ­

英文俗名:Beauty Rat-Snake ­

分    布:国内分布于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南部地区、西藏、四川、云南、贵州、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国外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越南,朝鲜。常在平原、丘陵、山地活动,喜在田间觅食蛙鼠。垂直分布范围:海拔320~2220m。 ­

形态特征:亚种最大个体体长约180CM~260CM,头颈区分明显。背面黄绿、灰绿或棕灰色,体前背正中具黑色梯状横纹,体后黑色纵线延伸至尾末端;眼后具黑色眉纹。黑眉锦蛇因其巨大的体型,绚丽的色彩,温顺亲人的性格以及多样的花型,在国际爬虫市场上广受欢迎。尤其在欧洲,黑眉锦蛇更是高贵的象征,骨灰级爬虫玩家都会珍藏数条以示人。即便在邻国日本,来自中国,越南甚至本土的黑眉,同样身价不菲。为得到产自云南的黑眉个体,日本育种玩家不惜组团千里迢迢来华非法野采。 ­

生态习性:生活于高海拔丘陵山地,栖于山坡林地,农舍墙洞内,攀援性强,捕食鼠类和小鸟,幼蛇亦食蜥蜴。卵生。饲养以喂食鼠类为主,兼可喂食小鸟,多数个体不接受蛙类。幼体和亚成体可喂乳鼠和壁虎。底材旧报纸,提供水盘和躲藏穴。 ­

http://s5/middle/5076c0bfgb624d50be424&690

饲养要点:黑眉在野生蛇中是比较容易饲养的蛇种,开食并不困难。有几点要说明: ­

1、冬季即使加热,食欲也可能不好。 ­

2、如果身体比较瘦弱,就要尽可能创造适宜环境,积极投喂。 ­

3、黑眉适宜环境温度通常为23—28度(夜间、白天,25度以上的时间要在12小时以上为好),对饲养箱底材要求不高。旧报纸即可。 ­

4、最初投喂时切忌打扰。最好遮住饲养箱光线,不要让它感觉到外界的刺激,尤其在你观察它时。所以不要打开饲养箱来观察它。可以给它备一个藏身洞,这样老鼠也会钻进去,正好被黑眉捕食。 ­

5、当黑眉适应饲养环境后,进食会变得非常容易,你就可以观察它捕食了。即使用手将食物递到它口边,它也会一口咬住。饲养的好,它会辨别出你的手和食物的区别,有时它会错咬你的手,但是会很快辨别出来,在还没给你的手留下牙印之前就松口。 ­

 ­

4.三索锦蛇 (Elaphe radiata) ­

  英文俗名:Radiated Rat-Snake ­

分    布:国内分布于福建、广东、香港、广西、贵州、云南。国外分布于印度东北部、印尼(包括苏门答腊、邦加岛)、柬埔寨、新加坡、泰国、越南、缅甸、老挝及尼泊尔等。 ­

形态特征:全长约2米。背面灰棕或黄棕色,头上无斑纹,仅在枕鳞处有一黑色横纹,头侧由眼部发出有三条辐射状黑线纹,体前半段或2/3有4条黑色纵纹,上面一对比较宽,在上面的一条较粗,在中间的一条较狭细,在下面的非连续而有间断的,这三条长纹伸达体后时,颜色渐淡、以至消失。腹面淡褐色。 ­

生态习性:生活于海拔700 m以下的山地、平原、丘陵地带,多见于土坡、田基和路边,有时也闯进居民点内。主要捕食鼠类,也食蜥蜴、蛙类及鸟类,甚至取食蚯蚓。 4月至10月活动,5~6月产卵于灌木丛的落叶下,卵数6~12枚,呈圆柱状,两端稍尖,卵壳革质乳白色,以胶质互相粘连成团,雌蛇伏于其上保护之。卵径54~59 mm×25~28 mm,40~50天孵化。11月至次年3月为冬眠期,冬眠主要是在田基或墓地向南的鼠洞内,单一或成群,有时并和其它种类的蛇在一起。冬眠初醒时,常伏地等待阳光照射。行动敏捷,性较凶猛,遇人则作攻击状。 ­

http://s3/middle/5076c0bfgf1d74fa78672&690

其它信息:[估计数量] 50年代估计可达150万条,现在下降到25万条。 ­

5. 灰腹绿锦蛇 (Elaphe frenata) ­

英文俗名:Gray-belly green Rat-Snake ­

分    布:国内分布于浙江、安徽、福建、河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国外分布于越南,印度。 ­

形态特征:中型蛇类,全长100CM~150CM,体尾均较细长,尾长占全长的五分之二。通身背面翠绿色,腹面为淡青色或淡黄色,幼蛇背面灰色或棕褐色,部分鳞缘色黑,彼此缀连显示黑色网纹,头侧有一黑色纵纹穿过眼,但会随年龄逐渐消失。头部略呈三角,吻较长,唇部为淡黄色,眼大,眼球淡黄,瞳孔圆形黑色。眼后有一条黑色纵纹。 ­

生态习性:栖息于海拔200~1000m左右的丘陵与低山的林中,树栖主要还是白天活动为主,主要以鸟、蜥蜴、小型哺乳动物或青蛙为食,野生的个体脾气暴躁攻击性强,卵生,8~9月产卵5枚左右。 ­

http://s10/middle/5076c0bfgb624d5515a59&690

其它信息:估计数量-稀有。致危因素及现状-由于开山种粮,开发建设或砍树伐林,栖息环境大为缩减,加以乱捕滥杀蛇类,数量本来就很少的灰腹绿锦蛇的种群数量必然受到影响。 ­

 ­

6. 绿锦蛇 (Elaphe prasina) ­

英文俗名:Green bush  Rat-Snake ­

分    布:绿锦蛇的发现来自印度和马来西亚以北的中国。 ­

形态特征:这是一种较小的锦蛇,90CM-120CM,母蛇会比公蛇大。全身草绿色,鳞缘色黑,彼此缀连显示黑色网纹(这些特征与灰腹绿锦相似),尾部显橙黄色 身体前半段有白色点状斑,当它把身体膨胀起来的时候就会形成浅浅的白色斜纹,另外背鳞最靠外侧的一行黄白色,形成了体侧纵线.腹部浅绿色.头部略呈三角形,眼球淡蓝色瞳孔黑色. ­

生态习性:居居住在海拔500至2550米以上。饲养温度不应过高,为22°-27°即可,甚至在夜间可以凉些。可以喂食对小型啮齿动物(乳鼠、小白鼠等),最好是在一个有活植物的环境里,且湿度高至植物上能挂水珠,供其吸水。 ­

http://s13/middle/5076c0bfgb624d5ad25bc&690

其它信息:绿锦蛇是一个相当新的观赏蛇品种。但某些途径得来的野生个体往往含有寄生虫和细菌。 ­

 ­

7. 双斑锦蛇 (elaphe bimaculata )

英文俗名:Twin-spotted Rat-Snake ­

分    布:分布于我国华北、华东的广大地区(北京、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肃南部地区) ­ 

形态特征:体长70CM~120CM。背褐灰色,有深色哑铃状的横斑纹,体侧的斑纹与背部的斑纹交错排列,头背有对成的黑色纹,眼后有一黑带直到口角。 ­

生态习性:野外生活于山区丘陵地带,栖息地范围从边缘的森林到耕地等有凉爽的温度和湿度较高的环境。捕食蜥蜴、壁虎和鼠。饲养时以喂食鼠类为主,幼体和亚成体喜食麻蜥。底材可用旧报纸,提供水盘,躲藏穴。

8. 白条锦蛇 (Elaphe dione) ­

英文俗名:Dione Rat-Snake ­

分    布:我国北方(北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江苏、安徽、上海、河南、湖北、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新疆)广布的无毒蛇。 ­

形态特征:体较粗长,可达100CM。体背面灰橄榄色或灰褐色,甚或黄棕色,有三条白色纵纹。头背有一粗大形如克丝钳状褐色纹,眼后有黑纹;腹面灰白或灰褐色,有很多黑色斑点。头略呈椭圆形,吻鳞略呈五边形,宽大于高,从背面可见其上缘:鼻间鳞成对,宽大于长,其和工只及前额鳞的一半;前额鳞一对近方形;额鳞单枚成盾形,瓣缘略宽于后缘,长度于其与吻端的距离;顶鳞一对,较额鳞要长。 ­

生态习性:生活于平原丘陵或山区,栖于田野、草坡、林区、河边,也常见于菜园、农舍附近。晴天白天和傍晚都出来活动。中国北方广布的无毒蛇。生活力强,耐饥渴。性情比较温顺,行动较迟缓。北方地区十月上旬开始进入冬眠,次年四月下旬出蜇。饲养时以喂食鼠类为主,小鸟和鸟卵、幼体和亚成体喜食麻蜥。幼体则以昆虫为食。且它的耐饿能力很强,曾有耐饿18个月的记录。饲养箱内准备一水盘,不要太潮湿,保持清洁通风干燥。底材可用木屑、旧报纸。最后别忘了,用旧花盆或瓦罐给它建个藏身的窝。 ­

http://s8/middle/5076c0bfgb6254c1bb837&690

其它信息:白条锦蛇虽然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蛇,生活力强,耐饥渴。但它的体色变化还是很多的。国外培育的某些cb个体斑纹相当抢眼,国内饲养它作为宠物蛇培育的还很少。值得今后开发。 ­

 ­

9.王锦蛇 (Elaphe carinata )­

英文俗名:King Rat-Snake 、 Stink Rat-Snake­

分布:我国分布于河南、陕西、四川、云南、贵州、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国外分布于越南。­

形态特征:体长最大可达250CM。其头部及体背鳞片的四周黑色,中央黄色,头部前段有呈“王”字的黑色花纹。体背鳞片也是四周黑色,中央黄色,且在体前半部有30条左右较明显的黄色横斜斑纹,到体后半部消失,仅在鳞片中央有黄斑。腹面黄色,有黑色斑纹。幼体斑纹与成体不同,头部无"王"字形斑纹,往往使人误以为是其它种蛇。王锦蛇肛腺能散发出一种奇臭,故有臭黄颌之称,手握蛇体后要用生姜片擦洗或用香味浓郁的香皂洗手,才能把臭味洗掉。­

生态习性:栖息在海拔250m~2220m的山地、平原及丘陵地带,活动于河边、水塘边、库区及其它近水域的地方。王锦蛇动作敏捷、性情凶猛、爬行速度快且会攀爬树木。它是广食性蛇类,以捕食蛙类、鸟类、鼠类及各种鸟蛋为生,食物缺乏时,甚至吞食自己的幼蛇或同类。因此,养殖中尤其要加以注意,必须保证其食饵的充足与多样化,这也是人工养殖王锦蛇必须单养,不能与其它无毒蛇类混合养殖的主要原因。­

http://s9/middle/5076c0bfgb624d6025438&690

其它信息:王锦蛇为广食性蛇,嗜食蛙类、鸟类与鸟蛋、蜥蜴、鼠类与蛇类。有人剖检王锦蛇后发现,其食物中不仅有幼鸟、鸟蛋和小型鼠类,还发现有崇安斜鳞蛇、烙铁头和乌游蛇。食物匮乏时,王锦蛇甚至吃食自己的幼蛇,因此饲养中尤其要加以注意。­

10.紫灰锦蛇 (Elaphe porphyracea)­

英文俗名:Red Mountain Rat Snake­

分布:分布相当广泛,北至陕西大巴山,南至北苏门答腊,东至台湾,西至印度卡西山,都能发现紫灰锦蛇的踪迹。然而它又是一个呈现点状分布的物种,而且大都发现在海拔700-1500米的高山地区(当然,在底海拔的地区也有过记录)。然而由于它隐秘的生活习性,所以在其分布的区域,往往又很难发现这种美丽蛇类的踪迹。­

形态特征:体长90~120CM。紫灰锦蛇背面淡藕褐色或紫灰色,有9-17+2-6个约等距排列的马鞍形黑斑横跨体尾背面。其颜色之艳丽,品种之繁多,饲养挑战之大,都是普通游蛇难以比拟的。­

紫灰锦蛇的分类:关于其亚种的分类,目前的说法可谓五花八门,有两种的,三种的,也有6种的,还有7,8,9种的,有争议的主要在以下几个品种:­

O.porphyracea nigrofasciata, 很多说法将它归为黑线(维兰提、范氏)亚种。­

O. porphyracea hainana 很多说法将它归为维兰提亚种­

O. porphyracea ssp (Laos) 很多人怀疑它的存在­

撇开以上三个争议种,紫灰目前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亚种:­

O. p. porphyracea(指名亚种)分布于印度东北部,缅甸及云南西部­

O. p. pulchra(丽纹亚种)分布于中国中南部­

O. p. laticincta(宽纹亚种)分布于马来西亚金马仑高原及北苏门答腊­

O. p. vaillanti(维兰提亚种)分布于中国东部,越南,泰国北部也有过记录­

O. p. kawakamii(川上亚种)分布于台湾­

O. p. coxi(克氏亚种)分布于泰国北部?­

这里特地说一下克氏亚种,根据泰国当地蛇类研究者的说法,自1994年以来德国人宣称发现coxi以来,从来没有一个人再次发现过这个品种,以至于目前市面上所有的克氏都是当年那两条蛇的后代。此说法虽然有点匪夷所思,但还是有很大可信度的。­

虽然有6个亚种,但却可以分为两大类(也许就是2亚种分法的来源吧):既背部黑线只达到身体中段的指名类(包括指名亚种,丽纹亚种和宽纹亚种),以及黑线贯穿全身的黑线类(川上亚种,维兰提亚种和克氏亚种)。­

生态习性:饲养紫灰最难就是环境一环,它对环境,温度要求彼高, 一般普遍爱高山气候低温及较潮湿的环境, 但也有显示低地也有记录。紫灰锦蛇为夜行性蛇类,白天栖息在次生林的草间,溪流旁的植被下,薄层沼泽的草间、草地的岩石下面。夜间出来觅食鼠类。其生态环境湿度可以达到80%~95%。温度维持在摄氏18~22度左右,不超过摄氏28度。­

饲养须知:饲养环境中泥地,水塘,攀枝,岩洞躲避穴,这些都是必须的。尤其是躲避结构,越杂乱,越错综复杂越好,紫灰是非常胆小的蛇类,只在清晨时分出来活动与觅食,其他时间会一直躲在岩石或草堆下。过多的打扰和把玩是导致高死亡率的原因之一。箱子放在阴凉地方,平时应尽量避免惊扰或撞击。切忌放阳台日照或另行加温,否则必死无疑。该蛇有东眠习惯,冬季不需要任何加温,并降低土壤湿度至40%让其安全越冬…垫材其实跟食物一样重要。它是家养爬虫摄取自然界微量元素的唯一途径。尤其是国产蛇,因为都是野外捕捉,绝不可适应无垫材或用报纸作为垫材的。饲养紫灰应采用雨林垫材,掺杂等量水苔,提高整个湿度值。另外,需要掺入山红壤,提高土质酸性,这点很重要。山红壤最好到野外的山里挖掘(树底下黄色或棕红色的泥土,不使用橘红色的,含有过量的有害矿物)。野外的土壤才能提供你所不知道的各种微量元素,维持蛇体的状态。充分晒干后掺入,以免养出寄生虫。并应该随着每个月更换底材而挖掘新的野土混合。另外可加入落叶(最好是竹叶),晒干后铺面。土壤间可置入花岗岩或云母岩,能辅助降低爬箱的地表温度。­

http://s3/middle/5076c0bfgb6254c184462&690

其它信息:紫灰锦蛇是公认的饲养难度较高的蛇。若然入手了,延长饲养寿命唯一的途径就是尽可能的给予和维持其自然界中的条件,以及避免过多把玩。在美国、台湾和日本都有成功繁殖出第二代CB个体的案例。­

11.赤峰锦蛇 (Elaphe anomala)­

英文俗名:Korean Rat-Snake ­

分 布:北京、天津、辽宁、河北、内蒙古、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产的大型蛇。­

形态特征:成蛇体长达2000MM以上。背面黄褐色或棕色,体后段至尾部有21~25个约占2~4枚鳞宽的横斑,前后两横斑相距4~6枚鳞;腹面灰白色,没有黑斑或有不明显的黑斑。背鳞23-23-19行,除最外两行平滑外,余均具强棱;腹鳞203~225;肛鳞二分;尾下鳞54~75对。­

生态习性:生活于平原、丘陵、山地的林边、田园、水域附近,亦可进入人住宅。以鼠类为食,亦吃鸟及鸟蛋。7~8月产卵6~17枚,孵化期1个半月左右,初孵仔蛇全长300mm左右,重13~19g。­

http://s14/middle/5076c0bfgb624d44e3b3d&690

其它信息:保护措施=辽宁与安徽省均将其列入该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特辑】在中国的蛇类中,这两个种名:棕黑与赤峰(schrenckii与anomala)曾先后被归隶于锦蛇属(Elaphe)。由于此二者体形大小相近,仔蛇的颜色斑纹相似,生活习性相差不大,分布区连续且局部重叠,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同一物种的两个亚种,近年也有人主张它们分别是两个独立的物种。­

 12.棕黑锦蛇(Elaphe schrenckii)­

英文俗名:Amur rat-snake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新宾和清原)、河北、山东、湖南、湖北、浙江、西伯利亚、朝鲜、日本。 ­

物种特征:全长1500~2000MM,体重0.5-1.5千克。背面棕黑色具光泽,头椭圆形,自颈部至尾部有约占1~2枚鳞宽的窄横纹22~28个,前后两横斑相距8~12枚鳞;腹面灰白色有明显的黑斑。背鳞23-23-19行,仅最外1行平滑,余均具强棱;腹鳞203~224;肛鳞二分;尾下鳞54-76对。随产地不同颜色差异较大。湖南浙江的颜色较浅;北京的颜色鲜艳,花纹明显;东北的颜色深基本是黑色。­

生态习性:活动于平原、山区的林边、草丛、耕地,亦到人住宅附近甚至进入房内。性情比较温和,不受威胁时,一般不咬人。以鼠类为食,亦吃鸟类及鸟蛋。7~8月产卵6~21枚,卵径40-60 mm×28-30 mm,卵重18-29 g;孵化期1.5~2月;初孵仔蛇全长270~350 mm,重8-18 g。 ­

[驯养繁殖状况] 不详。 ­

[现有保护措施] 致危因素及现状:体型较大,可食用;皮可制工业品,故大量被捕杀。辽宁与黑龙江省均将其列入该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http://s5/middle/5076c0bfgb6254b7351f4&690

【特辑】在中国的蛇类中,这两个种名:棕黑与赤峰(schrenckii与anomala)曾先后被归隶于锦蛇属(Elaphe)。由于此二者体形大小相近,仔蛇的颜色斑纹相似,生活习性相差不大,分布区连续且局部重叠,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同一物种的两个亚种,近年也有人主张它们分别是两个独立的物种。­

13.团花锦蛇  Elaphe davidi)­

英文俗名:David`s rat-snake

 分布:中国北方省区,数量很少,北京地区亦很少见,只在怀柔云蒙山区、延庆松山等西北部山区有零星发现。

物种特征:蛇体粗圆,长度约90cm左右。体背褐色,背中央及两侧有三行镶黑边的暗褐色椭圆形斑纹,像一团花,中央的一行斑纹大小为两侧斑纹的两倍以上。有一条不明显背中央线连接于大斑纹间。分布于中国北方省区,数量很少。常被误认为是毒蛇,但它却是一种较稀有的一种无毒蛇。

生态习性:生活于山区近水河谷地带,性暴躁,受惊时头呈三角形,常被误认为毒蛇。

食性:捕食蜥蜴、鼠类和鸟卵。
主要生活于平原丘陵、山地养蚕场石缝中或柞树上、山路边、石砬子及植被不多的沙壤土山上以及栖于较湿润的石头下或草丛中和开阔的河谷地带。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


http://s15/middle/5076c0bfgb625be11356e&690  

其它信息: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未完待续。。。! ­

相关知识

【东邪爬宠档案】本人仓库:‘中国锦蛇活体库
玉米锦蛇可以养吗,宠物爬宠鼠
玉米锦蛇到底适不适合当宠物呢?
中国科学家首次成功繁育横斑锦蛇 首度曝光其影像
今日推荐棕黑锦蛇 新手爬宠。1.价格(市场均价):70—
墨西哥王蛇是不是保护动物,墨西哥蛇爬宠
王锦蛇吧
爬宠蛇吃什么
中国宠物蛇吧
王锦蛇价格介绍,王锦蛇多少钱一斤

网址: 【东邪爬宠档案】本人仓库:‘中国锦蛇活体库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64009.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基于Spring Boot和微信
下一篇: 玩具蛇(王蛇和奶蛇)的品种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