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志云:「有兽缘木,文似豹,名虎仆,毛可以取为笔。」岭外尤少兔,人多以鸡雉毛作笔,亦妙。故岭外人书札多体弱,然而笔亦利其锋,至水乾墨紧之后,须鬈然如虿焉。所以岭表记云:「岭外既无兔,有郡牧得兔毫,令匠人作之。匠人者醉,因失之,惶惧,乃以已须制之,甚善。诘之,工以实对。郡牧乃令人户必输之须,人或不能逮,辄责其值。」
宣州之笔,虽管束至妙,而佳者亦少,大约供进或达寮为则稍工。又或以鹿之细毛为之者,故晋王隐笔铭云:「岂其作笔,必兔之毫。调利难秃,亦有鹿毛。盖江表亦少也。商贾赍其皮南渡以取利。」今江南民间使者,则皆以山羊毛焉。蜀中亦有用羊毛为笔者,往往不下兔毫也。今之飞白书者,多以竹笔,尤不佳。宜相思树制其末而漆其柄,可随字大小作五七枝,妙。往往一笔书一字,满一八尺屏风者。
墨薮云:「王逸少笔势图,先取崇山绝仞中毛,八九月收取。其笔头长一寸,管五寸,锋齐腰弱者妙。」今之学者言笔有四句诀云:「心柱硬,覆毛薄,尖似锥,齐似凿。」
秦蒙恬为笔,以狐狸为心,兔毛为副。见博物志。蜀中出石鼠,毛可以为笔,其名曰。
唐李阳冰笔法诀云:「夫笔大小、硬软、长短,或纸、绢、卓等,即各从人所好。欲作法,匠须良哲,物料精详。入墨之时,则毫副勿令斜曲。每因用了,则洗濯收藏,惟已自持,勿传他手。至于时或命书,兴来不过百字,更有执捉之势,用笔紧慢,即出于当人,至理确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