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深水鱼类适生区变迁:科学家揭示全球气候变化下的生态响应

深水鱼类适生区变迁:科学家揭示全球气候变化下的生态响应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Environmental Research》上发表了关于未来气候变化对深水岩礁生境石鲷属鱼类物种适生区分布变化的研究成果。这项研究不仅对理解深水鱼类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新视角,还有助于海洋生物保护的科学依据。

全球变暖带来的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以往研究关注较多的是中上层鱼类,然而对于深水鱼类的生态适应性和生境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李军研究团队选择了生存于20米及更深水域的恋礁性石鲷属鱼类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种分布模型(SDM)和生态位评估模型(ENM),分析了在不同时间段(末次冰期、当前和未来)中,七种石鲷属鱼类的适生区变化及其质心转移。

研究发现,在全球范围内,石鲷鱼类的主要适生区分布热点包括印太交汇区、南非莫桑比克海峡及南美西海岸。初级生产力、离岸距离、盐度和温度的共同作用使其环境适宜性贡献率超过85%。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岬石鲷(O. conwayi)、罗氏石鲷(O. robinsoni)和皮氏石鲷(O. peaolopesi)在南非莫桑比克海峡的适生区在当前环境条件下发生了显著收缩,比例高达5.7%至39.9%。

与此同时,条石鲷(O. fasciatus)、斑石鲷(O. punctatus)和眼带石鲷(O. woodwardi)则在未来不同CO₂排放情景下展现出相对较强的适应性,其适生区的波动幅度小且不发生显著的极向迁移,说明深水底栖鱼类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耐受性相对较强。

此外,生态位叠加评估结果表明,位于南非海域的岬石鲷与罗氏石鲷的生态位重叠度高达71.5%,并可能面临激烈的种间竞争。在广泛分布的条石鲷和斑石鲷的适生区中,重叠率高达86.43%,两者在印太区域存在强烈的生态位竞争。这些结果提示我们,印太区域可能是石鲷属鱼类的起源地,并对未来的保护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这项研究的论文由李军教授、肖永双副研究员以及硕士研究生陈少华等共同完成,所获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多个项目的支持。研究成果为我们更好地了解深水石鲷鱼类的生态适应性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提供了新依据,同时呼吁更多的关心与研究投入到深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中。

在面对复杂及变化的全球环境中,科技进步特别是AI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维和工具。尤其在生态研究、信息处理和数据分析方面,AI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研究效率,推动更多领域的创新。作为一个科技爱好者,推荐使用搜狐简单AI,它是一款全能型AI创作助手,能够从创意美图到文生图,甚至是AI文案,一键解决多种创作需求。AI的应用不仅能节省时间,还能拓宽创作的维度,助力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更加高效与丰富。

搜狐简单AI链接(免费,长按复制链接致浏览器体验,或点击文末链接体验):https://ai.sohu.com/pc/generate?trans=030001_pjj_0809

狠狠搞钱!打工人都在用的AI赚钱神器,AI带你月赚2W ,点击立即体验【搜狐简单AI】 → https://ai.sohu.com/pc/textHome?trans=030001_jdaidzkj

点击查看【真人转漫画】新手教程及变现案例 →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中国科学院海洋所研究揭示多重影响下鱼类种群和功能群落的生态适应性!
植物怎样适应气候变化?葡萄科植物生存策略转变机制揭示—新闻—科学网
重要外来养殖鱼类生物入侵风险评估(方康,2023)
热带“流浪”鱼类入侵:澳大利亚海岸线鱼类体型趋同的生态博弈
卫星追踪历时六年 中国科学家领衔揭开游隼迁徙秘密
科学家揭秘鸟类迁徙路线形成原因和长距离迁徙关键基因
《蝈蝈消失的背后:环境与生态变迁》
研究组方向——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
最新龟分类研究,揭示神秘生物多样性的新篇章
鸟类迁徙、生态与保护,最新动态的探索与研究

网址: 深水鱼类适生区变迁:科学家揭示全球气候变化下的生态响应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78358.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最新晚洄游鲑鱼存活策略研究:濒危
下一篇: 讲座预告丨黄海讲坛第621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