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特级教师说| 龚志民:汉字在野

特级教师说| 龚志民:汉字在野

作者简介:龚志民,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语文正高级教师,学术委员会负责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四类领军人才之一)、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广东省中学特级教师、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深圳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教育局直属学校首届“年度教师”提名奖获得者。深圳作家协会会员。被聘为国家外研社(语文)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外研社《求学》杂志编委,梅州嘉应学院客座教授。已出版教育专著七部,在《光明日报》、中文核心期刊等发表教育教学文章百篇。

一、

周末,老于的这场篮球打得狠狠地,犹如在千军万马中冲陷,其实只是与四个球技稀松平常的同事打着玩,连“输了请客”之类的小彩头也没有设,应该犯不着全力以赴。但老于只管自顾自地闷声地奔跑、上篮,终于痛快淋漓地出了一身汗,然后赤着上身驾着自己的小电动车在校园内两公里多的环形校道风驰电掣地裸奔了一圈,渐渐凉爽下来,仍然余愠袅袅。

教语文久了,老于不但没有职业倦怠,反而越发精细挑剔起来,常从青春学生的种种细微处看出一种宏大的人的精神气质来,他觉得自己好像具备了滴水现太阳的专业能力,又像百年老店中那锅一直用文火熬着、从未熄火的骨头汤,没了色彩,看不见调料,清香虽若有若无,却直入脏腑。清汤一味不显,却无味不容。

现在的青少年文字,从形到质,缺少的正是这个味,这个内在的精气神。

所以他最近生气了,真的很生气。尽管这么丑的字他已不是第一次看到,他还是生气。不过每次生气都新鲜,因为学生的那些字丑得那么有个性和创意。仓颉如无恙,当惊汉字殊。汉字被这个互联网转基因了。他从来没有想到进入高三了,还要对文科班的学生进行写字辅导。一些明星粉丝没学会明星内涵,先用明星式签名来书写汉字。没有最丑,只有更丑,他除了生气,只有生气。不少学生错别字多,单人旁双人旁不分,“侍”的左边几个学生写成“彳”,“和”的笔顺也被个性化了,孙致远握笔姿势病态,而且一贯用微微右上翘一“横”取代首笔的一“撇”,经多次纠正,他终于把“横”改成了“撇”,但这一撇他是从左往右写,最后老于只有抓狂。

一些带有浓浓古义的字,错得更多。随便发明一些只有自己认识的草书。究其原因,他们不熟,不懂字的含义。堂堂高三文科班,还有一个是重点班,写字不成体统的学生居然那么多,笔画缩手缩脚的,形状变形的,随意增减笔画的,不一而足。课堂默写时,老于在班上来回巡视,看见一个女生左手写字,这倒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她如同握匕首那样死死地抓住笔,头这样写出来的字,展不开,没有顺逆映带,没有笔锋,字小、不规范,速度也慢,不知她的小学是怎么度过的。还把作业本斜着写字的,偏着头写字的,不一而足,写出来的笔画,比阿Q拿毛笔画的圆强不了多少。他们直接把方正汉字改造得像英文的圆体行书。整张纸的字迹没有书法那种诗意,字中也没有物与情那种美的暗示,没有对远方的联想。高中生的灵气和梦想,被作业题海消耗殆尽,剩余一点心灵空间,又被五花八门的物欲填满。细品的生活节奏、盎然的诗意和对万物的感怀无法渗透进去。

老于想编一本学生错别字笑话,但看看电视上满屏的错别字,又觉得写出来与不太合群,打了时代的脸,自己有可能倒成了堂吉诃德式的笑话人物。老于心火上攻,天天傍晚都去校园后面的山丘暴走,连续几次暴走了几次后,心绪渐渐平息下来。生气归生气,他决定还是给高三学生零零碎碎地恶补书法,更准确地说,是补写写字。横平竖直,竖弯钩与斜钩是不同的。结体要中宫敛结,左右揖让,谋篇要上下钩连,至于风格和美感暂且放一边。字太丑,实在难入主考者法眼,而且汉字书写与其字义、心情乃至整个内心世界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笔顺没有左右,“口”字的最后一横居然从右边往左边写,大概是因为顺手。没有勾连映带,那些结构较复杂的字,笔画之间没有揖让,只有率性随意,和只有他们自己能看得懂的“个性张扬”。老于生完气,一阵锥心之痛又涌现了上来。十指连心,心连笔,所以书法是心灵最直观的写照,尤其是毛笔。狼毫羊毫兼毫还有王羲之的鼠须,握在手中,空心悬腕,枯润浓淡,奇正相生,顿挫并用,挥洒自如,你简直可以听见心声丝丝地往外冒。沉浸在这种美妙的感觉中,老于不知老之将至。

老于教了多年中学语文,偶尔能在班上发现一个毛笔书法还不错的学生,大多有些家学渊源,且女孩子远比男孩子多,学丰润欧体的比学颜筋柳骨的人多,愿意欣赏追摹魏晋先秦书体的人简直比恐龙还少。许多家庭让女儿学书法仅仅是为了培养她们娴静的气质,使性格内秀。但不知道毛笔书法为什么会有这种功能。毛笔那些狼毫猪鬃中附有自然的神灵呢,《聊斋》中说的那些事儿不是没有来历的。

经常听见赵忠祥用略带鼻音的普通话缓缓地阐释自然尚存的些许美好:“冰河解冻,万物复苏,狗熊撒欢——这是一个交配的季节。”而全球正在变暖,除人以外的生物种类急剧减少,那些自然生成的美好符号,随着自然物种的锐减,正失去依托。连澳大利亚慵懒的考拉,也不得不加快脚步穿过高速公路,寻觅食物和新栖息地。

汉字的联想不是无本而生,自然物象是最根本、最常见、最有味的联想。“云想衣裳花想容”,没有了美好物象的启迪,缺乏联想的人们,就只穿露脐装忘了汉服唐装。从前上大学学习中文是享受,现在在高中教语文却是痛苦。逻辑肢解情趣,理性掩没直觉,结论冲淡体验,死记代替阅读品悟。语文课痛苦地呻吟,老师和学生一起曲解仓颉,许多字还以为是仓颉随意胡绉的呢。

晚上7点多了,老于洗衣时,发现洗衣液没有了,立即出学校去买。小商场在农民房那里,得走好几百米。穿过狭小的农民房小巷时,被一个可爱的四五岁小男孩拦住“剪径”,非让老于跟自己来玩一盘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老于必须赢了才放过去,好像这是老于的“买路钱”。老于无可奈何地说:“输了让过吗?”“不行!”小男孩很有原则地说。老于面对这“飞来横祝”,又好气又好笑,只得战战兢兢地应战,唯恐冲撞了这个兴头正高的小男孩的雅兴,上帝保佑,老于连续两局都以三战两胜险赢小男孩,小男孩说话算话,放老于过去了,但看得出来,小男子汉十分勉强,他很想留下老于陪自己尽兴玩。估计他的父母在附近工厂打工,平时没人陪他。所以他“人来熟”,大胆“劫”人与自己玩,不管认识不认识。

老于突然觉得“剪径”未得见用“刀”,“劫”也未见用“力”,先贤造字,字虽循世情,而人性却有例外。今天老于被“剪径”和“劫”了,过程很温暖,结果超惬意,巴不得过几天再来一次。老于回家用毛笔写了这两字,别有一种温柔和天真,笔画中没了兵戈暴力的火气,心中涌现动的是一张渴望爱的天真笑脸。放下笔后,老于又莫名地产生一种悲凉感。那个小男孩为什么没人跟他玩呢?他家没人看管他吗?他的父母晚上也加班吗?

二、

老于感到身体中有什么东西正在被抽空,潜意识深处有什么东西正在如沙漏一般流失,但绝不是时间,老于对时间不太敏感。所有佛经开头都写着“一时佛在某处”,圣贤都不太把时间的流逝当回事,知今如见昨,观字即知心,但留心迹在人间。我敢说,没有哪派学说比得上仓颉的读者众多。仓颉汉字是传统文化的windows系统。

他年轻时皮肤白皙,现在或许是空气中少了负离子,越来越黑,长残了。但好在筋丰骨硬,精神瞿烁,反倒更有中年人的成熟风采。

自然资源在流失,人伦、生活方式在变革,守真?抑或创造一种全新的东西替代传统?道无形,文载道,技近道,器亦近道。器是人造的,毛笔应该是一种特殊的器——材取于自然,笔成于工匠之手。当自然失去某些品质之后,狼毫猪鬃也不再坚挺而富有弹性,大匠奈何?

这是一个不崇尚筋骨强健崇尚线条优美的时代,一个不重心灵丰润重物质丰裕的时代。欧体赵体更讨巧一些。上追先秦摩崖石刻、秦篆汉隶、魏碑晋帖的人就更少了,简直是凤毛麟角。那些钝头钝脑、厚拙古朴的石刻铭文,在许多现代人眼里简直是不知所云,似乎是已经死亡的文字轨迹。

写字漂亮的学生大都文静善思,善于自律,自觉性较强。字无千日功,漫长的毛笔书法训练,一个人须长期凝神于帖,思游于毫端,变化万般,存乎一心。天然成就悠长气息,进而积柔成刚,神清思远,人与书俱老。中国书画家长寿者多不是偶然,说明生命长短与品质与人的内在心性冶炼有必然联系。比起冥想的瑜珈,毛笔书法变化多端,姿态万千,更适合青少年接受。不知是充满野性和弹性的动物鬃毛变得稀缺了,还是使用毛笔的人变得挑剔了。国人舍书法而学钢琴,舍书法而学瑜珈,大概图的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岂不知完全是邯郸学步。书法是技、道、性命、智慧合一的好东西。

有些字,你可以不喜欢,但的确动人心魄,这些作品不可单纯用好看、不好看来评价,而是一种光焰、一种神秘的天音,好像从遥远处而来,一入眼帘便直奔心灵的角落而去,然后落地生根,让人一辈子也忘不了,闲下来就会在眼前晃一下。比如康有为的“破体”,滚挫折磨,粗头乱服;谢无量的“孩儿体”,天真烂漫是吾师;弘一法师的“断香体”,灰落尘土,念消身息,零落成泥碾作尘,依然香如故。初看天真烂漫,仔细端详品味,一支笔滚来滚去,扭来扭去,什么藏、拙、厚、古都在里面了。比起现代许多心浮气躁的书法,动不动踢脚、变形,毛笔毫从宣纸是拖过、刷过,如拖把、如粉刷匠,甚至如油漆匠一样重复刷,让人惨不忍暑。那些留在纸上的笔迹,毫无大唐的丰腴,简直像是偏平的“飞机场”,毫无立体感,更谈不变化。

树开花散枝,归根到底是围绕其根脉、主干盘旋的,枝叶是围绕于枝干张开的。所谓落叶归根,是生命力盘旋一圈后回到原点,宛如人的经胳运行。人的大经络有三条,前任脉后督脉腰缠带脉,带脉的主要功能是“约束诸经”。所谓腹部“游泳圈”,正是中医学“带脉”所绕之处。用毛笔写成的经典汉字书法,同样诸脉齐全,奇正相生,横竖展束,收放有度,盘旋如虬,转动如旋,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气势腾然,十分雷人。

桥跨曲水如虹,舟行水上似滞,世上的事,本来就是在阻与顺中破浪而行的。行得正,行得远,便是好汉或者女汉子。没有永远一马平川的山与水。山远疑无路,潮平似不流。中国书法,讲的是藏锋守拙,藏头护尾,力在画中行,悲从喜中生。寒石枯木可藏匿温热和火种,莺歌燕舞前可有静气,火焰与海水,淡定与闷骚,并不矛盾。

不行,老于决定要巧妙地为高三学生补上写字课,先且不说书法,国人的方块字是很讲规则的。

老于决定跟少年科学院的陈宏老师去红树林观鸟,唤醒他们的性灵和美感。这绝非一时心血来潮。久不见自然的勃勃生机,会昧了灵机。王羲之独喜“红掌拨清波”的鹅,非为养宠物,而是学鹅运掌的以拙为巧,自有其道理。把根扎入自然天地间,才能成就一个“真”,虚拟世界方便和加速了人与人的交流,但也使青少年直面“真”的机会大幅度减少。

老于年轻时最先习毛笔字时用的是狼毫,刚硬易于操控,写字容易立得稳,笔锋健锐。慢慢地,他发现自己用狼毫虽然有点筋骨了,却像是在刷字而不是在写。有笔势而无笔力,三年后用笔娴熟后开始用羊毫,爱其变化多端;后学铁线篆书,又试用了极刚的猪鬃笔,用起来宣纸上虎虎生风,只有王羲之的鼠须笔没有试过,因为买不到。从王羲之真迹上看,鼠须笔应该是弹性最好的毛笔,但不能写太大的字,因为鼠须做成的毛笔不可能毫太长。

浸淫在墨砚中的日子久了,老于就有了自己的体会。笔力应在点画中,不在点画外。这个“中”,是专指笔画的中心、中正之处。

笔画有了水性才会渗透力,运笔有了风性才会有气势,人格有了金性才会铮铮有声,墨有木性才会有干枯润泽之变,惟有火性,是不宜外露的,歇了火气人才能静心。藏着的露着的,隐性的显性的,疾的徐的,直的旋的,腾挪变化,争位揖让,最终又敛结于中宫,这是方块字的奥秘,故宫也是按这一原则、参天地之造化而修建的,只是建筑偏于撒开,汉字书法偏于收拢,前者静,后者动。

柔有柔的妙处。吴昌硕用羊毫软笔写石鼓文篆书,是用柔示其变化,张大千的笔不仅特柔,且特长,常人极难驾驭,但大千先生用其表现横裹顿挫之力,康有为的笔想来也是极软的。老于见过善写小篆金文的徐无闻教授书写作品,其用笔极古,笔笔中锋,笔是专门订做的,材料是极硬的猪鬃,在宣纸上写时发出“丝丝”的声音,宣纸如地毫如犁,纸上毛绒绒的纤维在耕地的铁犁下向两边劈开,中间一缕浓墨,宛若铁筋玉箸,缓缓而浸再缓缓而干,然后留传百年。后人再这些藏头护尾的铁筋玉箸中读出前人的内心。有的坑坑洼洼,有的气势如虹。

每过一段时间,老于总会寻找一些新鲜的自然生活方式,现在他去附近农民田舍寻找真正的土鸡欲买来吃,他看到一只老母鸡把刚孵出的几只小鸡仔蔽在翅膀下,那只翅膀好像《项脊轩志》中“诸父异爨”那个“爨”字上面那硕大的偏旁部首,可惜学生经常把“辇”字上面偏旁“夫”写“牛”,他们不知“辇”的意思是“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子”,用牛拉车的是农家或者亭长里长之类的官儿,不解字义,当然会写错,字型、义理脱节,更不要说字的书写与生活自然的对应关系了。失自然则失道,失道则失术,失术则神无主,成没头苍蝇,寻味而飞,见秽而歇,甚至集体无意识,任人摆布。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至”是“到,到达”义,《说文》说“致”的本义是“送诣也(送给,给予)”,“致”比“至”多了个反文旁,表示同样是到达,“致”要借助外物“送达”,“至”则不需要。

汉字中有对人性的细微体察。《琵琶行》中有“别有幽愁暗恨生”的句子,部分同学总是按现代文的习惯把“幽愁”写成“忧愁”,那是不懂古文的细腻。“幽愁”是指“忧愁;暗愁。幽,隐藏,不公开的。”,虽也有“忧愁”之意,但更强调隐藏,不公开的情感,更符合中年女人、夫妻情爱的特点。所以用得好。琼瑶也有书名曰《一帘幽梦》,意思相类似。而且这个“幽”字偏于阴性,大多用于女性。幽兰,幽思,都是暗含性感的美丽或幻想。

附龚老师著作:

2019南国书香节暨深圳书展推出龚老师著作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传统文化】汉字数码简介:汉字数码(卷二)汉字数码原理
汉字达人攻略大全
龚世平
简短的汉字小故事50字
崇左在野宿集·既见野奢Villa
汉字达人爱心宠物店攻略
朱林汉字抽象雕塑艺术创作-访谈
汉字达人爱心宠物店通关攻略详情
《汉字达人》爱心宠物店通关攻略指南
宠物鱼身上出现发财鱼3个汉字

网址: 特级教师说| 龚志民:汉字在野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84480.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涨姿势 | 如何选择合适的画笔?
下一篇: 六年级我为将来涂上色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