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哈兽研)在非洲猪瘟减毒活疫苗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Virology》。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病毒的致病机制不清楚,而且缺乏安全、高效的疫苗和特效药物,非洲猪瘟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哈兽研相关团队在前期鉴定好的两个与非洲猪瘟病毒致病力密切相关的基因MGF505-7R(PLoS Pathog,2021)和H240R(J Virol,2023)基础上,本研究以非洲猪瘟病毒HLJ/18为亲本株,同时敲除H240R和MGF505-7R基因,获得一个双基因缺失毒株(ASFV-ΔH240R-Δ7R)。
用该毒株以103 HAD50和105 HAD50每头份剂量一次肌肉注射接种,接种后猪群状态良好,体温正常,不排毒,未见明显不良临床症状;接种猪可检测到特异性非洲猪瘟病毒抗体,而同居猪为阴性。实验猪观察28天后,以肌肉注射方式进行强毒攻击,每头102.5 HAD50,攻毒后连续观察21天。结果表明,两种剂量接种组猪均存活,存活保护力为100%。低剂量接种组(103 HAD50)攻毒后个别猪有轻微且短暂的临床症状和病毒血症,未发现明显组织病变;高剂量接种组(105 HAD50)攻毒后无临床症状、病毒血症和病理变化(图1)。而同居猪在攻毒后出现典型的非洲猪瘟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攻毒后10至12天全部死亡。该研究为非洲猪瘟病毒致病机制探索和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该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非洲猪瘟专项项目(3194100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D1800100)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团队基金资助下完成。哈兽研基础免疫团队李江南副研究员和博士研究生宋洁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翁长江研究员、黄丽研究员和步志高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图1 双基因敲除毒株免疫猪对强毒株的攻击具有完全的保护作用
原文(标题)及链接:
“Development of a new effective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vaccine candidate by deletion of the H240R and MGF505-7R genes results in protective immunity against the Eurasia strain”,https://journals.asm.org/doi/10.1128/jvi.00704-23
上一篇:兽医学院2023年“至采杯”篮球赛圆满落幕
下一篇:研究发现非洲猪瘟病毒复制的新机制
相关知识
国产非洲猪瘟病毒疫苗有3家获批,保护率可达70
非洲猪瘟疫苗新策略研究获进展
重磅!中牧股份、生物股份联合中科院单位开展非洲猪瘟疫苗研发
打破百年魔咒:中国生产商用非洲猪瘟疫苗还需多久?2小时前第一
中牧股份、生物股份联合中科院单位开展非洲猪瘟疫苗研发
好消息!非洲猪瘟疫苗研制有新进展!!
8家兽用疫苗上市企业主要产品及在研管线盘点
一文读懂|中外兽用mRNA疫苗的开发现状
金河生物:拟合计2.88亿元取得吉林百思万可60%股权 战略布局非洲猪瘟疫苗赛道
非洲猪瘟疫苗还有多远?
网址: 哈兽研在非洲猪瘟减毒活疫苗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85364.html
上一篇: 非洲猪瘟控制与预防:疫苗研发最新 |
下一篇: 猪瘟疫苗研究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