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稻鳖综合种养模式发展现状与趋势

稻鳖综合种养模式发展现状与趋势

稻鳖综合种养模式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发展现状

浙江省于21世纪初开始鳖稻综合种养模式的试点示范,2010年开始大面积推广与应用。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此模式迅速在全国得到推广与应用。到目前止,已推广到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广东、湖南等主要养鳖区,其中以湖北、浙江、江西、安徽等地为,主要区域,推广面积约有20万亩。当前,鳖稻综合种养已发展出三种主要模式。

1.鳖稻共作模式

即在同一稻田中进行鳖的养殖与水稻种植。这一模式的优点在于:鳖稻几乎在同一生长季节实现互利共生,达到稻田资源的有效利用。在这一模式中,水稻的产量一般要求不低于当地的平均水平,在浙江单季水稻亩产500~600 千克、鳖净产量100-150 千克。有两种放养方法:①放养鳖种,鳖种规格在0.4~0.5 千克,当年养成规格为0. 75 千克以上的商品鳖;或鳖种规格在0.15一0.25 千克,2 年养殖商品鳖。②放养稚、幼鳖,将当年7-8月孵化出的稚鳖,经暂养培育后放人稻田,经3 年左右的分级养殖,养成0.5一0. 75 千克的商品鳖。目前以放养大规格的鳖种养殖成鳖较为常见。

2.鳖稻轮作模式

鳖稻轮作模式指水稻与鳖在同一田块或池但不在同一年或同一季节种植、养殖,实现一季(年)水稻一季(年)鳖的轮换。本模式的优点在于:稻田经1-2个养殖周期后,土壤中积累了一定的肥力和病原菌,这时如再进行第二轮养鳖,则鳖容易发病。如果改种水稻,则水稻可以很好地吸收土壤中积累的有机物,少施肥或无需施肥;水稻收割后再放养鳖,由于土壤中有机物减少,可以减少鳖的病害。一般是在鳖池经过多年养殖后,池底淤泥沉积到一定厚度,积累大量有机物和各种病原体,容易发生鳖病的情况下,开展鳖池中鳖与稻的轮作。

对于一些基础设施较好但土壤肥力不足的稻田,也可以进行一季以鳖为主、稻鳖共作的鳖稻轮作,通过较高密度的鳖的精养,来改善稻田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3.鳖稻与其他品种综合种养模式

在养鳖稻田中,鳖为主要养殖品种,套养一些其他品种,形成一种以鳖为主,其他品种如河蟹、小龙虾、青虾等混养的鳖稻与其他品种结合的综合种养模式(彩图)。鳖与其他品种的混养一般以鳖为主,其他品种为套养,但也有以其他品种为主、鳖为套养的养殖模式。

套养河蟹

二、发展趋势与展望

稻渔综合种养传承了我国悠久的稻田养鱼历史,稻鳖综合种养作为一种新兴的养殖模式得到普遍的推广与应用。在我国粮食安全中水稻位列首位,单种水稻效益低,影响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稻鳖综合种养模式在不影响水稻生产的情况下能显著提高收益,能有效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在当前水产养殖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指导下及养鳖业面临转型发展的情况下,稻鳖综合种养模式提供了生态利用稻田 资源发展水产养殖业的成功范例[吉山花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生态农业的发展为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实现农作制度的改革,大力发展绿色、循环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稻鳖综合种养模式为这一发展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2)目前我国的养鳖业正面临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出于对环境污染、产品质量安全等的担忧,传统的养鳖温室正在被整治、拆除。调整以传统的温室养殖为主导的养殖结构,建立以新型大棚温室培育大规格鳖种,用池塘、稻田等养殖商品鳖的“二段法”养鳖和稻鳖综合种养模式等被认为是养鳖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3)稻鳖综合种养取得了良好经济与生态效益稻鳖综合种养模式中产出的大米与鳖,均为优质产品,经过包装和市场营销,实现优质优价,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在推广应用的同时,需要进一步提高与完善稻鳖综合种养模式的技术集成与创新,重点是水稻与鳖品种的选择与培育,选育出更适合于稻鳖综合种养环境的好品种,优化种植与养殖技术的集成与融合,特别是水稻田间操作、种养茬口管理、合理的放养密度与规格等。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鱼类生态养殖模式
年营收超2亿,新建稻渔共作基地10000亩,这家企业在养殖模式创新上一路狂奔
2020年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行动方案
农田生物多样性增强技术、生态工程专题研讨会专家齐聚常熟蒋巷村
大宗淡水鱼绿色养殖发展的问题与破解方法
猪、藕、小龙虾、大棚菜种养结合模式详解
宠物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宠物医院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试析青田稻田养鱼的历史渊源
宠物经济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网址: 稻鳖综合种养模式发展现状与趋势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88623.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2018年中国甲鱼营养价值、养殖
下一篇: 2024年宠物笼市场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