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和我们人类一样,除了冷暖饥渴,也有喜怒哀乐,所以猫咪和狗狗才被称为“伴侣动物”。
但是,很多人在养宠物的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吃得好、驱虫打疫苗等生活和健康问题,忽视了它们的心理健康,尤其是996的年轻人,白天很少在家,晚上耍手机打游戏。
于是,宠物,尤其是狗狗,就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会引发一系列行为学问题,导致部分人认为“我的宠物一点都不乖”。
接下来,隔壁兽医给大家列举分析4种常见的宠物心理学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分离焦虑症与强迫症。
主要发生在狗狗身上,因为狗狗的祖先就是群居动物,基因里一直镌刻着族群的概念,在它的世界里,主人就是族群中的一员,接受主人的食物分配,对主人表现出服从的态度。
但是,如果狗狗没有适应长达几小时的独处,或者对主人过分依赖,就有可能发生分离焦虑症,同时并发强迫症。
在行为学上,表现为对主人的外出异常敏感、独处时破坏家里的物品、声嘶力竭地吠叫、在主人的物品上大小便,还有可能发生强迫症式的重复甚至自残行为,比如频繁舔舐身体某一部位、对着影子或门口不停吠叫、绕着某些物体转圈圈、拽咬自己的毛发等。
2、狂躁症。
狂躁症可以理解为反向的分离焦虑症,因为引发狂躁症的原因往往是主人长期过于强硬的“训练”,或者遭遇打骂、遗弃等,狗狗对人类产生不信任,有心理阴影。
在行为学上表现为脾气急躁、动辄对人吠叫龇牙、护食、领地意识强烈,具有攻击性。
3、抑郁症。
突然搬家、家里增加了其它宠物或小婴儿等新成员、环境变化过大、缺少陪伴等原因都有可能导致狗狗发生抑郁。
在行为学上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对主人的呼唤不理不睬,是罹患抑郁症的前兆了。
4、臆想症。
目前并无所谓“犬猫臆想症”的研究,但据某些主人反映,自己的狗狗会无缘无故地对着某空旷方向狂叫,或对某一物体表现出异常的恐惧,这可能是因为它们曾经受过该物品的伤害或惊吓,对该物品的颜色、气味、形状等属性产生了条件反射,再次遇到类似物品时,就会触发臆想,造成恐惧的情绪。
宠物出现心理问题时,大多数会做出让人无法理解的行为,有可能严重到让主人崩溃(比如拆家、乱拉乱尿),所以,行为学问题一直是导致宠物被遗弃或安乐死的最主要原因。
于是,如何让宠物保持身心健康,是各位铲屎官,尤其是白天长时间不在家的铲屎官需要关注的重点。
但隔壁兽医必须提醒大家,在此之前,首先必须怀疑并排除/确诊宠物的健康是否出了问题!
开发培养嗅探游戏、适当外出运动、训练宠物学会独处、配置视频远程投喂逗玩设备、甚至再养一只宠物做伴等都是可以考虑的方案。
好了,宠物的心理健康就普及到这里,隔壁兽医认为,在宠物心理健康方面,主人的意识比行动更重要,然而现实中,很多人对“伴侣动物”的理解存在偏差,事实上,伴侣动物之所以被称为伴侣动物,意为“互相陪伴”,而绝非“单向输出爱”!
再次提醒大家,宠物的心理学问题很容易引发行为学问题,行为学问题很容易导致遗弃和安乐死,各位谨记!
*如果觉得我说的对你有帮助,不妨点个关注,我是【隔壁兽医】,专注普及犬猫健康知识。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宠物也需要“社交”经常关注宠物心理健康很重
心理学探秘:铲屎官、猫奴、兔迷、渔父、爬虫控们,人生观大不同
让“铲屎官”又爱又恨,这种mini网红小鸡你养过吗?
宠物店提供共享宠物,铲屎官欣喜带泰迪回家,几日后便换狗狗饲养
你知道吗?宠物心理健康也需要关怀!(内附猫咪期待度测试)
训练狗狗前,铲屎官要知道的十个要点
有什么宠物用品适合铲屎官囤货?
50%的宠物都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小猫咪的心思你知道吗?
铲屎官必看!如何挑选合适的宠物保健品?
这些猫实在太热情了,铲屎官都不知该哭,还是该笑了!
网址: 铲屎官自省:宠物的心理健康,你有关注过吗?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922.html
上一篇: 入股不亏!猫咪除了萌,竟还是优秀 |
下一篇: 宠物行业深度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