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26日消息(总台记者管昕 纪乐乐)黑鹳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是山地河流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对栖息地和觅食水域的要求较高,偏好食物丰富、水质较好的清澈水体。近日,黑鹳在北京多处水源地频频现身。
通过AI智能识别,北京市水务局水质水生态监测中心观测到大量水鸟栖息,有鸬鹚、白鹭、苍鹭和黑鹳,其中黑鹳多达十余只,这是近些年首次一次性观测到十余只黑鹳。随着生态环境逐年改善,北京正成为鸟类迁徙的中转站、栖息地。
在北京房山区拒马河六渡区域,北京市水务局水质水生态监测中心通过设置在这里的河湖鸟类AI智能识别自动监测站,监测拍摄到多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鹳。该中心水生态监测评价科科长刘波介绍:“六渡有一个鸟类保护区,现在经常性地发现黑鹳。前两天发现了很多,一下四五只、十几只。今年就发现了很多珍稀的鸟类,以前我们的记录不多,只有十几种,如密云水库,但今年一下子就达到了二十几种。”
北京房山六渡监测站点发现的黑鹳(央广网发 北京市水务局水质水生态监测中心供图)
据介绍,今年北京试点应用AI识别装备监测鸟类,打造北京市水生态监测链网,目前已完成密云水库1号站、官厅水库1号站、房山六渡站建设。刘波告诉记者,以前对鸟类的监测主要靠望远镜进行人工监测,而新的监测系统研发后,可以实现高清抓拍自动识别。刘波介绍:“实际上就是装在野外的一套系统,就像雷达一样,鸟只要在监测范围内飞过,高清摄像头就跟着鸟进行抓拍。拍到鸟以后通过数据远传到服务器上,基于大数据的AI智能识别系统,分辨出这是什么鸟。”
官厅水库监测站点抓拍到的黑翅长脚鹬(央广网发 北京市水务局水质水生态监测中心供图)
目前,北京园林部门已在多处水源地监测发现了黑鹳的踪迹,并通过对珍稀物种栖息地的保护,实现对生物多样化的保护。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处副处长纪建伟介绍:“原来只在房山、门头沟、延庆和怀柔、密云这几个区有,后来在平谷的西峪水库我们也发现了,又在顺义、海淀的翠湖、大兴也都拍到过黑鹳的照片。数量上比之前增加很多,现在稳定的数量基本上达到100只左右。”
刘波表示,随着AI智能识别系统数据库的更新,将有更多珍稀物种被识别出来。目前,在北京的一些重要水源地,不只发现了黑鹳,还有更为珍稀的鸟类。这表明北京的水生态环境近年来得到明显改善。刘波介绍:“官厅站点还发现了黑脸琵鹭,这个是世界濒危物种,也是一级保护动物。通过这两年的监测,各类物种和评价体系都说明北京市的水生态健康状况是逐渐提升的。从鸟类多样性、鱼类多样性,还有浮游植物的监测成果来看,也同样证明了这个结论。”
六渡监测站点抓拍到的白鹭(央广网发 北京市水务局水质水生态监测中心供图)
在密云水库,今年以来,当地园林部门还观测发现了数量相当的白鹤和白枕鹤,其中白鹤达到20只,在迁徙鹤群中能一次性观测到如此数量的白鹤极为罕见。密云区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宋鹏涛说:“我们拍到以后也是心潮澎湃。鹤是目前全球最濒危的鸟种之一,我们国家是9类鹤,其中5种处于濒危状态,白鹤就是极濒危的一种。”
六渡监测站点抓拍到的苍鹭(央广网发 北京市水务局水质水生态监测中心供图)
据了解,密云记录到的20只白鹤属于北京地区近十年来记录的白鹤最大种群。鹤类对于栖息地要求极为苛刻,仅在水质环境优良、水域及周边食物丰富的区域生活。
密云水库上游地区水系相连、清流交汇,还有阡陌农田和大面积的滩涂湿地,受到鹤类的格外青睐。密云区园林绿化局野生动物监测中心主任张德怀说:“从栖息地修复这块,在谋划以天鹅为主的栖息地,以鹤类为主的栖息地。现在正在做一些方案,后期会开展一些相应的工作。”
密云水库监测站点抓拍到的苍鹭(央广网发 北京市水务局水质水生态监测中心供图)
北京的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离不开湿地的贡献。研究显示,湿地为北京近50%的植物种类、76%的野生动物种类提供了生长栖息环境,截至2020年,北京的湿地中共发现野生动物202种。
目前,北京已建成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79处,总面积36.8万公顷,约占北京市域面积22%。为黑鹳、褐马鸡等重点保护鸟类设立保护区和保护小区,在房山十渡的黑鹳集中生活区,已经形成多达100多只的固定种群。
鸟类生态学博士胡运彪长期关注北京的鸟类生态变化。据他观察,不只在北京的郊外,城区范围内的湿地环境,近年也有明显改善。胡运彪说:“除了原有的几个郊区大的(湿地),其实五环内和五环周边几个湿地的改变还是比较明显的,尤其是一些新兴湿地比较明显。适合黑鹳的栖息地面积,在北京范围内是增加的。”
密云水库监测站点抓拍到的池鹭(央广网发 北京市水务局水质水生态监测中心供图)
截至去年底(2021年),北京湿地面积已经达到6.21万公顷,在“十四五”期间,还要新增50处面积1公顷以下的小微湿地。
北京城中心的正阳门楼,最高峰时有上千只北京雨燕。根据园林部门收集的连续5年来的观测数据,每年在北京的雨燕超过2万只,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处处长张志明表示:“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也是因为我们在城区进一步加大了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更好的栖息场所,包括我们在城区进行的城市森林的建设和绿地越来越多。生态环境的改善也为雨燕取食和栖息,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北京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显示,在北京这片1.6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有596种野生动物繁衍生息,其中野生鸟类超过500种,包括黑鹳、褐马鸡等3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北京市分布的鸟类种类已占中国鸟类物种数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
相关知识
北京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吸引众多珍稀濒危鸟类栖息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鹳用翅膀给北京的绿水青山“点赞”!
“鸟中熊猫”黑鹳“光临”太白
珍稀鸟类频现,它们为何选择“落户”绍兴?
首届京津冀晋生态旅游观鸟季启动
罕见!珍稀鸟类彩鹳现身云南瑞丽
生态环境向好,引来珍禽鸟类栖息,国家一级珍禽黑鹳现身洪湖市江滩越冬
记录鸟类306种 亦城生物多样性调查鸟类调查圆满收官
北京发布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野生鸟类达503种
生态环境向好 多种鸟类频来
网址: 北京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黑鹳等珍稀鸟类频现各大水源地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94641.html
上一篇: 养宠物蛇禁忌(养宠物蛇禁忌什么) |
下一篇: 重庆市迎来第六届爱鸟周,今年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