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蓝莓灌溉及土壤水分管理汇总

蓝莓灌溉及土壤水分管理汇总

1、蓝莓灌溉及土壤水分管理 周 荣 北京美林地景灌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灌溉协会副秘书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蓝莓灌溉的重要性-蓝莓生长离不开土壤水分。土壤水分来源:降雨、灌 溉及地下水毛管上升等。当降雨、地下水补给不能 满足土壤水分要求,必须实施人工补水:灌溉。-蓝莓频繁出现缺水甚至凋萎,影响蓝莓生长,果实变 小,产量降低,品质下降。-蓝莓生长关键期水分胁迫会严重影响蓝莓果实产 量及质量 。-蓝莓缺水会导致减产、低质。土壤中水分过多同样会 给蓝莓生长及产量、品质带来不利影响。蓝莓缺水原因下面几种因素可能导致蓝莓吸水困难:-根系:蓝莓的根系相对较浅,大部分距地面20-30cm。-垄栽:蓝莓垄

2、栽易导致土壤缺水,原因是垄上的水很 容易排走。-水入渗:塑料薄膜覆盖后降雨入渗少。-覆盖:覆盖的木屑干燥后湿润困难。-滴灌堵塞:过滤不当及其它原因引起滴头物理性、化 学性、生物性堵塞导致灌溉不足。以上因素常常导致蓝莓缺水,引起减产、低质。 土壤水分过多的危害-土壤水分过多会使土壤透气性差,诱发根毛生 病、腐烂,降低产量及质量,有些蓝莓树可能因此死亡。-过量灌溉会将养分淋洗出根区,不只浪费肥料、增加生产成 本,还会严重污染地下水,引起土壤酸化等。-过量灌溉增加灌溉成本:浪费水电。 土壤水分过多的原因-灌溉制度不合理,过量灌溉:如果灌水太多,垄上土 壤会饱和。-土壤水分监测不到位或干脆不监测:不知

3、道土壤中有多少及灌多少水进去,导致过量灌溉。-灌溉设计不合理:导致出水量过大,灌溉失去控制。 蓝莓灌溉方法-传统的地面灌溉方法必须废弃,因为水肥利用效率低(均低于50%)-喷灌:湿润叶面可能会引起病害;水肥利用效率高于地面灌溉,低于滴灌(喷灌水利用效率:85%左右)-滴灌:根部灌溉,根部施肥,水肥利用效率高(水利用效率:95%,氮肥:70%)。 全世界蓝莓种植趋于采用滴灌技术灌溉、施肥!滴 灌 管 顺蓝莓行布置 滴灌系统首部要安装精良的施肥、过滤装置蓝莓滴灌技术 安装优质的滴灌系统优质滴灌系统指标:-灌水均匀;-可满足蓝莓需水要求;-控制灵活方便;-运行安全可靠;-设备先进、耐用、抗堵塞;-造

4、价经济合理 -便于水肥一体化滴灌管布置:一行蓝莓铺一行滴灌管(一般不铺滴灌软带)或 一行蓝莓两行滴灌管 可铺设在木屑上,也可铺设在塑料薄膜下 单行布置时滴灌管可挂在树上,悬挂树上利于机械作业 双行布置时滴灌 管铺在地上或膜下沙土地保水性能差,需要频繁灌溉 可选择双行布置,壤土选用一行布置 滴灌系统必须安装优质、配套合理的过滤系统,因为滴头堵塞是滴灌致命弱点。河水、渠道水、池塘水、湖水:初级过滤器+砂石过滤器+网式或叠片过滤器 井水要用离心过滤器+网式过滤器或叠片过滤器传统金属离心过滤器:易生锈 有条件的种植园最好装自动化灌溉、过滤、施肥系统:可靠运行、节水、节肥、节工、健康生长、高产优质 滴灌

5、系统一定要装施肥系统,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滴灌专用液体肥滴灌专用液体肥传统采用施肥罐施肥或文丘里管施肥。施肥罐施肥效果最差,均匀度不好,但造价低廉。最好用配置好的专用滴灌液体肥文丘里吸肥器文丘里吸肥器施肥罐系统施肥罐系统 面积大的园区,可考虑采用自动计量泵施肥系统,精确控制施肥浓度 连续监测土壤水分,制定合理灌溉制度-通过土壤测定,确定园区土壤质地及土壤水分特征参数: 如:田间持水率,永久凋萎点,蓝莓生长适宜水分下限等。-安装土壤水分测试装置,持续观测土壤水分变化。-根据土壤水分变化制定灌溉制度。 土壤水分监测仪器张力计张力计 石膏块水分仪石膏块水分仪(电阻水分仪)(电阻水分仪)TDR水分仪水分仪 滴灌水源滴灌水源可以是河水、湖水、池塘水、井水、自来水等。水质特别不好,如黄河水、远距离水库来水等,需要建排沙设施、沉淀设施等,然后进过滤系统过滤。蓄水池要做防渗处理。最佳防渗材料:宽幅合成橡胶膜 。橡胶膜具有如下优势:-抗老化:暴露使用40年;-高延展性:300%。池塘局部沉陷不会被撕破、漏水

相关知识

蓝莓灌溉及土壤水分管理汇总
晚熟杂柑水分管理技术
吉林省水稻节水灌溉与水分管理的技术与模式研究
林地水分管理措施有哪些
重磅!2023年中国及31省市宠物医疗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全)
重磅!2023年中国及31省市宠物医疗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提升宠物诊疗规范化水平
狗能吃蓝莓吗
重磅!2023年中国及31省市宠物医疗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全)提升宠物诊疗规范化水平
重磅!2023年中国及31省市宠物医疗行业政策汇总、解读及发展目标分析 提升宠物诊疗规范化水平
水分管理对稻田细菌丰度与群落结构的影响

网址: 蓝莓灌溉及土壤水分管理汇总 https://m.mcbbbk.com/newsview70006.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如何养殖石斛?
下一篇: 水分管理对不同积累特性水稻镉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