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越冬管理技术
鱼塘越冬管理技术
寒冷的冬季,鱼塘的水面常常会结上一层冰,这时水中可能会出现缺氧的情况。而且低温本身对于很多鱼也是很大的威胁。那么如何通过加强鱼塘的冬季管理把鱼养好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冬季鱼塘管理方面的技术,希望对养殖户有所帮助。
一、调节好水位水质。冬季大部分时间水温偏低,当水温达零度以下时,鱼塘周边甚至出现结冰现象,这个时候,水位的高低至关重要。水位浅,水温变化大,鱼容易冻伤,不利于鱼的越冬。在条件许可时,要加深水位,确保水位不低于1.5米以上,这样有利于鱼安全越冬。对于水位低于正常水位的,应在越冬前将鱼出售三分之一以上,降低饲养密度。为避开冬季出鱼的高峰期,在塘口水位正常情况下,一般可养至春节、甚至年后4-5月份再出鱼。 冬季因日照时间短,水温低,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繁殖能力下降等因素,水体过肥会造成藻类老化、和鱼争夺氧气,从而造成鱼缺氧的局面,过痩又会不利于光合作用,同样会造成池塘缺氧。在越冬前(必须是气温20度以上时)使用光合细菌、EM菌、底毒改、降氨素等微生物制剂,把鱼塘中经过一年养殖积累下来的大量剩余鱼饵、鱼尸残体、粪便等有毒物质分解利用,改善底质、稳定水体,防止塘鱼在越冬期间因底层水缺氧游上表层水时冻伤冻死。因此要通过水位水质的调节,使水体保持“肥、活、嫩、爽”。而对于已经拉过网,但还没有卖完的鱼塘,因拉网时对鱼体的损伤,所以切记要做好消毒的工作。拉网前后使用菌必清2亩/瓶+泼洒姜2亩/袋+霉病套餐2亩/袋,有效减少拉网后的继发水霉感染及死鱼事故。
二、适当投喂饲料。过冬前要减少投料,可以使鱼体体质增强,防止鱼过分膘肥越冬难,适当瘦身好过冬。越冬前期鱼料配方中,尤其要严禁添加促生长的违禁药物,而应适当加大维生素C、维生素B和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及能提高鱼类抗病能力和抗应激能力的添加剂。越冬前期鱼饲料的粗蛋白也不能过高,但含能量物质要适当增加。鱼塘一般从11月开始,就很少投喂饲料,直到来年的3月底,才会开始正常投料,中间约5个月时间,鱼要靠自身能量来度过漫长的冬季。这期间,那些体质差的鱼会无法适应而死亡,其他鱼也会程度不同的掉膘。为了减少鱼越冬的掉膘损失,可以在冬季的晴天中午,适当投喂一些饲料。但要注意选择优质饲料,减少鱼体消化器官的负担。
三、搭建越冬棚。近些年,养殖非洲罗非鱼、埃及塘鲺等温热带鱼有增多的趋势。这些温热带鱼类一般低于8℃出现死亡。必须通过搭建越冬棚来保温。搭建越冬棚用木桩、拉铁丝、盖薄膜把整个鱼塘全部覆盖,越冬棚框架应提前搭好,待水温降到20℃时必须覆盖好塑料膜;但在晴天或水温达到22℃以上时应通风换气。为节省成本,也可在鱼塘靠北边一侧建成越冬棚。两边拉钢索覆盖上塑料薄膜,约占池塘面积的1/2。搭棚的高度不宜高过坝高1米,过高容易招风扯破薄膜。搭建好的越冬棚,可在棚内钢索下均匀吊小沙包,防止风大吹起塑料薄膜时拉扯出破口。进出越冬棚也应该牢记覆盖好出入口塑料膜,避免大风透过空隙降低棚内温度,还要注意雨水渗漏:经常检查和修补越冬棚,及时导流越冬棚顶的积水;最好在薄膜与塘边接触处挖一排水沟,防止雨水进入池塘引起水温骤降;越冬棚内气温一般控制在20℃左右,水温控制在18℃较为理想。
四、加强日常管理。一是定期巡塘,通过观察水位高低、有无渗漏水来密切留意鱼塘情况,密切关注气象信息和气候变化。二是保温保肥。遇到极端低温天气,棚内气温低于20℃时,在保温棚内挂保温灯,保持棚内气温水温达标。水质过肥过寡都不利于鱼的过冬,要通过投饵或灌水来保肥。三是监测水质。鱼类越冬池的水体,要求pH值在7.0-8.5之间;过高或过低对鱼类都有危害。如越冬鱼池水体pH值偏低,可在水中挂生石灰袋来提高pH值。每亩鱼塘吊石灰袋3-4个。经常给鱼塘注新水,用未被污染的江河、湖泊、水库的水,注入越冬池,以增加鱼塘水体的溶氧量。四是为鱼强体。在寒潮来临前一个月,用鱼网在鱼塘空拉三次,动作要缓慢细致,以锻炼鱼体,增强体质,提高越冬适应能力。越冬前的拉网锻炼,可大大提高鱼类越冬成活率。做到以上几点,就可以保证塘鱼安全越冬!(峡江县老科协胡爱平)
相关知识
鱼塘越冬管理技术
淡水鱼养殖技术与鱼塘管理
秋季鱼塘的管理和水质调控技术
冬季如何管理鱼塘?
鱼塘养鱼知识必备大全 新手养鱼必须懂的基本技术
大宗淡水鱼越冬综合症防治技术指南
淡水鱼养殖技术和管理
鲫鱼健康养殖技术
不同生长阶段乌龟越冬管理
春季鱼类疾病防治优化技术方案
网址: 鱼塘越冬管理技术 https://m.mcbbbk.com/newsview708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