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念念的美篇 2020年拍摄鸟儿篇(三)
妮念念
我国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市民爱鸟护鸟意识的增强,野生鸟类种群和数量大增,好多野鸟对人类已经由原来的“拒而远之、望风而遁”的警惕,演变成了今天在很多公园里可以看见很多鸟儿在天空中自由飞翔。鸟是人类的好朋友。鸟的羽毛颜色艳丽,体态活泼多姿,在树间飞舞,在高空中鸣叫,使我们周围的环境优美多彩,生机勃勃。 一、熊猫基地拍摄寿带鸟 我们从 2020.5.18---6.20号多次到熊猫基地去拍摄寿带鸟从筑窝、下蛋、辅小鸟、小鸟出窝全过程。 倍受成都摄友关注的熊猫基地寿带鸟经过20多天筑巢,孵蛋,喂幼,弃窩的全过程在2020.6.20下午结束了。 寿带鸟:体态美丽,飞翔于林间,因而又称之为一枝花。 紫寿带鸟台湾亚种外观像寿带鸟,但形体较小。体长20厘米,雄鸟计尾长再加20厘米。 成年雄鸟胸部的羽毛呈黑灰色,有紫蓝色的光泽,具冠羽。下身则是白色。翼、背部及臀部呈黑栗色。尾巴中央有极长的黑色尾羽,雄雏鸟的此尾羽则较短。 雄鸟与寿带的区别在翼及尾黑色,背近紫色。它们不像寿带鸟,并没有白色的变种。雌鸟像雄鸟,但胸部呈较深的褐色。 它们的脚呈黑色,有一对大眼睛,及小巧蓝色的鸟喙。嘴大而扁平,上嘴具棱脊,嘴须粗长。头、颈、胸黑色,具羽冠,余部暗褐并具金属光泽;下胸灰色,至腹部逐渐成白色;尾黑。虹膜深褐;眼周裸露皮肤蓝色;嘴蓝色;脚偏蓝。 生活习性编辑<br>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偶尔也见3-5只成群。性羞怯,常活动在森林中下层茂密的树枝间,时而在树枝上跳来跳去,时而在枝间飞翔,或从一棵树飞向另一棵树。 飞行缓慢,长尾摇曳,如风筝飘带,异常优雅悦目,一般不做长距离飞行。常从栖息的树枝上飞到空中捕食昆虫,偶尔亦降落到地上,落地时长尾高举。鸣声高吭、洪亮,鸣叫时羽冠耸立。 繁殖期间领域性甚强,一旦有别的鸟侵入,立刻加以驱赶,直到赶走为止。 杂食性,通常从森林较低层的栖处捕食,常与其他种类混群。 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所吃食物种类主要有甲虫、金龟甲、剑蛇、蝉、粉蝶、蛾类幼虫、蝗虫、螽斯等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双翅目、同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 繁殖期5-7月。多数在5月末6月初开始营巢,在阔叶林中靠近溪流附近的小阔叶树枝杈上和竹上,也在林下幼树枝杈上营巢。 营巢由雌雄鸟共同承担,每个巢5-6天即可完成,巢呈倒圆锥形,结构相当精致,巢外壁以植物花序、苔藓、羽毛、棉花和蛛网编织而成,内壁由细草根、草叶、草茎、树皮纤维和苔藓构成。 距地高1-3米。每窝产卵2-5枚,多为3-4枚。卵为椭圆形或梨形,卵的颜色变化较大,有的为乳白色或白色、被有细小的红褐色、赤白色或青灰色斑点。 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雄鸟在雌鸟离巢期向亦参与孵卵活动,孵化期15±1天。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经过11-12天的喂养,幼鸟即可离巢。 保护级别<br>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近危(NT)。 窝内有三只小乌,从早上10点过第一只小鸟出窝,大概3点左右下午第3只小鸟也出鸟窝了。 但是它朴腾了多次都不行。鸟爸鸟妈,一直在对面的树枝上呼唤,不知啥原因就是站都站不稳。这时鸟爸爸又喂了好几昆虫和蜻蜓,小鸟还是不会飞。鸟爸爸又飞过来陪在小鸟身边鼓励鸟宝宝。 突然小鸟站起来飞出鸟巢然后直接掉在地上,好心的摄友又将鸟儿轻轻捡起来,放在村技上。鸟爸鸟妈着急的在四周盘旋寻找施救办法。 鸟爸鸟妈,一直在对面的树枝上呼唤,不知啥原因就是站都站不稳。这时鸟爸爸又喂了好几昆虫和蜻蜓,小鸟还是不会飞。 鸟爸鸟妈都来帮助小鸟出窝,带来好几昆虫和蜻蜓喂小鸟,给小鸟增加力量。 鸟爸鸟妈都来帮助小鸟出窝,带来好几昆虫和蜻蜓喂小鸟,给小鸟增加力量。 鸟爸鸟妈都来帮助小鸟出窝,带来好几昆虫和蜻蜓喂小鸟,给小鸟增加力量。 看到这场景让人感觉到了人间有爱,万物有情,又过了30分钟喘息的小鸟在爸爸的陪伴下飞走了…整个出窩过程由摄友们全程记录了下来, 鸟儿对它们的下一代认真,负责的责任心深得大家的赞赏! 二、植物园白寿带鸟 白寿带是一种小鸟,野外看起来,其身体部分好像还没有常见的白头翁大。在树林里飞翔起来矫若游龙,优雅美好。因与鹊科鸟类同样有长尾,所以在古代被视为与鹊同科。 白色的寿带鸟极少见,因此白寿带历来都属于很珍稀的鸟儿。并且,历来在绘画上常常会产生体型混淆与配色错误的情形。 白色型:雄鸟:整个头、颈以及颏、喉和栗色型相似,概为亮蓝黑色;但背至尾等上体为白色,各羽具细窄的黑色羽干纹; 中央一对尾羽亦特别延长,尾羽亦为白色和具窄的黑色羽干纹;翅上覆羽白色具细窄的羽干纹;黑色小翼羽和外侧初级覆羽黑褐色,羽缘白色,最内侧次级飞羽白色具粗的黑色羽干纹; 雌鸟:整个头、颈、颏、喉均与雄鸟相似,但辉亮差些,羽冠亦稍短,后颈暗紫灰色,眼圈淡蓝色,上体余部包括两翅和尾表面栗色,中央尾羽不延长。<br> 雌鸟内翈具楔状黑斑或具黑色羽缘,其余飞羽黑褐色,除最外侧一二枚外,均具白色羽缘,胸至尾下覆羽纯白色;眼圈辉钴蓝色。 <br>主要栖息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阔叶林和次生阔叶林中,也出没于,林缘疏林和竹林,尤其喜欢沟谷和溪流附近的阔叶林。 繁殖期5-7月。多数在5月末6月初开始营巢,在阔叶林中靠近溪流附近的小阔叶树枝杈上和竹上,也在林下幼树枝杈上营巢。 营巢由雌雄鸟共同承担,每个巢5-6天即可完成,巢呈倒圆锥形,结构相当精致,巢外壁以植物花序、苔藓、羽毛、棉花和蛛网编织而成,内壁由细草根、草叶、草茎、树皮纤维和苔藓构成。 距地高1-2.5米。巢的大小据在长白山测量的4巢,外径7-9厘米,内径6-6.8厘米,深3.3-3.5厘米,高6-8.3厘米。 每窝产卵2-4枚,卵为椭圆形或梨形,卵的颜色变化较大,有的为乳白色或灰黄白色、被有红褐色斑点;有的为驼灰色、具栗色斑点。 卵的大小为21-25毫米×15-19毫米, 重2-2.5g。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雄鸟在雌鸟离巢期向亦参与孵卵活动,孵化期15±1天。 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经过11-12天的喂养,幼鸟即可离巢。 三、 红嘴蓝鹊 2020.6.23到青龙湖红嘴蓝鹊。 红嘴蓝鹊:是大型鸦类,体长54-65厘米。嘴、脚红色,头、颈、喉和胸黑色,头顶至后颈有一块白色至淡蓝白色或紫灰色块斑,其余上体紫蓝灰色或淡蓝灰褐色。 红嘴蓝鹊尾长呈凸状具黑色亚端斑和白色端斑。下体白色。 黄嘴蓝鹊外形和羽色和该种非常相似,但黄嘴蓝鹊嘴为黄色,头部仅枕有白色块斑。区别仍很明显,野外不难识别。 红嘴蓝鹊能发出多种不同的嘈吵叫声和哨声。常见并广泛分布于林缘地带、灌丛甚至村庄。性喧闹,结小群活动。 红嘴蓝鹊以果实、小型鸟类及卵、昆虫为食,常在地面取食。主动围攻猛禽。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东北部、中国、缅甸及印度支那均有分布。 红嘴蓝鹊是一种体态美丽的鸟,雌雄羽色相似。前额、头顶至后颈、头侧、颈侧、颏、喉和上胸全为黑色,顶至后颈各羽具白色、蓝白色或紫灰色羽端,且从头顶往后此端斑越来越扩大,形成一个从头顶至后颈,有时甚至到上背中央的大型块斑。 红嘴蓝鹊的背、肩、腰紫蓝灰色或灰蓝沾褐,尾上覆羽淡紫蓝色或淡蓝灰色、具黑色端斑和白色次端斑。尾长、呈凸状。 红嘴蓝鹊中央尾羽蓝灰色具白色端斑,其余尾羽紫蓝色或蓝灰色、具白色端斑和黑色次端斑。 红嘴蓝鹊两翅黑褐色,初级飞羽外翈基部紫蓝色,末端白色,次级飞羽内外翈均具白色端斑,外翈羽缘紫蓝色。下体喉、胸黑色,其余下体白色、有时沾蓝或沾黄色。虹膜桔红色,嘴和脚红色。 红嘴蓝鹊雌雄鸟体表羽色近似。体背蓝紫色;尾羽欣长,尤以中央两枚更加突出,尾端白色,配上红嘴、红脚,益显仪态庄重,雍容华贵,又有长尾蓝鹊之称。 红嘴蓝鹊主要栖息于山区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次生林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森林中,也见于竹林、林缘疏林和村旁、地边树上。海拔高度从山脚平原、低山丘陵到3500米左右的高原山地。 红嘴蓝鹊性喜群栖,经常成对或成3-5只或10余只的小群活动。性活泼而嘈杂,常在枝间跳上跳下或在树间飞来飞去,飞翔时多呈滑翔姿势,从山上滑到山下,从树上滑到树下,或从一棵树滑向另一棵树,纵跳前进。 红嘴蓝鹊滑翔时两翅平伸,尾羽展开,有时在一阵滑翔之后又伴随着鼓翼飞翔,特别是在受惊时常吃力地鼓动着两翼向山上逃窜。叫声尖锐,似‘zha-zha-’声。 红嘴蓝鹊是鸦族的近亲,都有荤素兼容的食性,主要以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植物果实、种子和玉米、小麦等农作物,食性较杂。 红嘴蓝鹊动物性食物常见种类有叩头虫、金龟甲、蝗虫、蚱蜢、苍蝇、螽斯、蟋蟀、甲虫、鳞翅目幼虫和其他昆虫,也吃蜘蛛、蜗牛、蠕虫、萤火虫、蛙、蜥蜴、雏鸟、鸟卵等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红嘴蓝鹊植物性食物主要为各种树木和灌木果实与种子,偶尔吃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红嘴蓝鹊有时还会凶悍地侵入其他鸟类的巢内,攻击残食幼雏和鸟卵。每年的3月至5月是红嘴蓝鹊的繁殖期,在此期间,亲鸟护巢性极强,性情十分凶悍,人若接近其巢区,则啼叫飞舞不止,甚至对人体进行攻击。 红嘴蓝鹊繁殖期5-7月。营巢于树木侧枝上,也在高大的竹林上筑巢。巢呈碗状,主要由枯枝、枯草、须根、苔藓等材料构成,距地高2-8米。 红嘴蓝鹊巢的大小为外径17-24厘米,内径10-17厘米,高8-14厘米,深4-7厘米。通常外层为粗的枯草、藤条、细树根等材料,内垫以细草茎和须根。 四、白露湾黄苇鳽 中文学名 黄苇鳽 拉丁学名Ixobrychus sinensis 别 称黄斑苇鳽、小黄鹭、黄秧鸡、黄尾鹣 界 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鹳形。 黄苇鳽,水鸟,又叫黄斑苇鳽,俗名水骆驼、小老等、黄小鹭。是一种中型涉禽,两翼及尾黑色。在荷塘里能拍摄到它们互相打架,追逐的场景,也是比较快乐的! 黄苇鳽是鹭科苇鳽属的鸟类,是一种中型涉禽。雄鸟额、头顶、枕部和冠羽铅黑色,微杂以灰白色纵纹,头侧、后颈和颈侧棕黄白色;雌鸟似雄鸟,但头顶为栗褐色,具黑色纵纹。 黄苇鳽栖息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带富有水边植物的开阔水域中。尤其喜欢栖息在既有开阔明水面又有大片芦苇和蒲草等挺水植物的中小型湖泊、水库、水塘和沼泽中。 黄苇鳽主要以小鱼、虾、蛙、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繁殖期为5-7月,营巢于浅水处芦苇丛和蒲草丛中。每窝产卵通常为5-6枚,卵白色稍沾淡绿,卵圆形。育雏期14-15天。<br><br> 黄苇鳽大小为外径14-19×17-20厘米,内径10-12厘米,巢高10-12厘米。巢距水面27-66厘米。每窝产卵多为7枚,也有4-6枚的。 黄苇鳽每天产卵一枚。卵为白色,光滑无斑,形状为卵圆形,大小为24-26×31.5-34毫米,平均为25×32.5毫米,重8-10克。 黄苇鳽第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孵化期为20天。雏鸟晚成性。刚孵出时雏鸟体重仅7克,体长77毫米,嘴峰9毫米,翅11毫米,除腹和下颈外,全身被有金黄色绒羽。 相关知识
宠物盘点鸟儿篇:虎皮鹦鹉
了不起的宠物医生——湖北篇
捕捉非凡之美:拍摄特殊宠物的艺术
“啥,4种专业拍摄模式?”带你玩转单反相机(图文详解篇)
《影像的魅力 美篇手机摄影教程 手机摄影书籍入门自学后期处理技法光线构图拍照技巧攻略 风光宠物》 【简介
【光影纪录2011】年度图片大赏——动物篇
大宝带你去初夏的动物园「鸟类篇」(5月17日)周日上午
活动篇 | 想让你在人群里多看我一眼
影像的魅力 美篇手机摄影教程 手机摄影书籍入门自学后期处理技法光线构图拍照技巧攻略 风光宠物生活摄影实景拍摄指南
《影像的魅力 美篇手机摄影教程 手机摄影书籍入门自学后期处理技法光线构图拍照技巧攻略 风光宠物生活摄影实景拍摄指南》 【简介
网址: 妮念念的美篇 2020年拍摄鸟儿篇(三) https://m.mcbbbk.com/newsview711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