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介绍长毛猪笼草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长毛猪笼草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长毛猪笼草(Nepenthesmirabilis)是婆罗洲东北部坦布幼昆山(Tambuyukon)和基纳巴卢山(MountKinabalu)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它生长在其他任何品种都高的海拔地区,平均在3200m以上。它具有高度发达且复杂的唇。长毛猪笼草与爱德华猪笼草(N.edwardsiana)和大叶猪笼草(N.macrophylla)有着近缘关系。
拉丁名:Nepenthesmirabilis
别名:花市猪笼草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菊亚纲
目:石竹目
科:猪笼草科
种:佛氏猪笼草
亚科:阿福花亚科
族:芦荟族
属:猪笼草属
类型:热带植物类
长毛猪笼草不善攀爬,很少爬到60cm以上的地方。它的茎可长达8m,直径达10mm,成圆柱形。节间距可达10cm。叶片革质带柄。叶片呈汤匙形至长椭圆形,可长达2cm,宽至6cm。叶片末端向内凹陷。各有1~3条纵脉从中脉的两侧分出。笼蔓约有50cm长。
长毛猪笼草的下位笼和上位笼都很小。呈壶形至卵形。捕虫笼可高达25cm,宽至9cm。在捕虫笼前部有一对小于15mm宽的翼(wing),上位笼的翼较不明显。捕虫笼的唇倾斜,连接至盖子基部。捕虫笼内表面有丰富的蜜腺,密度为每平方厘米200~1300个。唇呈圆柱型,约有20mm宽。唇上有发达的唇齿和唇肋。盖子为心形,末端尖状。在捕虫笼盖子的后方有一条不长于20mm的笼蔓尾。
长毛猪笼草的花序为总状花序。花梗可长达40cm,花轴可达20cm。小花梗为丝状,可达15mm长。萼片为圆形至椭圆形,约有4mm长。
长毛猪笼草全株有茂密的棕色毛被。
分布于海拔2300~3240m的地区,大部分生长于海拔3047m。
长毛猪笼草的笼子是一种变态叶,因此它像其他植物的叶子一样也会衰老枯死。一般来说,适宜条件下每个笼子可以存活若干个月。当它已经枯萎时,可以将它剪去,使得整株看起来更漂亮,但这纯粹是为了好看,而与植株的健康无关。
长毛猪笼草无休眠期。
长毛猪笼草的生长适温为25~30℃,3~9月为21~30℃,9月至翌年3月为18~24℃。冬季温度不低于16℃,15℃以下植株停止生长,10℃以下温度,叶片边缘遭受冻害。
长毛猪笼草对水分的反应比较敏感。猪笼草在高湿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生长期需经常喷水,每天需4~5次。如果温度变化大,过于干燥,都会影响叶笼的形成。
长毛猪笼草为附生性植物,常生长在大树林下或岩石的北边,自然条件属半阴。夏季强光直射下,必须遮荫,否则叶片易灼伤,直接影响叶笼的发育。但长期在阴暗的条件下,叶笼形成慢而小,笼面彩色暗淡。
土壤以疏松、肥沃和透气的腐叶土或泥炭土为好。盆栽上常用泥炭土、水苔、木炭和冷杉树皮屑的混合基质。
长毛猪笼草常见于基纳巴卢山和坦布幼昆山(Tambuyukon)的山顶附近。长毛猪笼草是所有婆罗洲猪笼草中分布海拔最高的,也只有产于新几内亚的蓝姆猪笼草(N.lamii)也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长毛猪笼草通常生长于长满水苔的森林和亚高山林中。常生长于其间的灌木和野草中。它生长的相对干燥的土壤上,但周围的环境常常云雾缭绕,空气湿度较高,几乎达到100%。长毛猪笼草也像其他产于基纳巴卢山地区的猪笼草一样,生长于泥炭上。
药材形态:干燥的茎叶,以叶先端之囊状体为主。叶片纸质,多破碎;长圆形或披针形;上面灰褐色而染有紫润,叶脉清晰,下面暗棕色:主脉凸出延长成卷须,约与叶等长,卷须先端连一囊状休。囊状体多已压扁,顶端连一囊盖;外表棕褐色至棕黄色,较皱缩,内表面红棕色至黄棕色,平滑,密布腺点;囊的底部常残存昆虫尸体碎片。
采集: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产地:多生于向阳的潮湿地带。分布广东、广西和海南。
化学成分:全草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糖类、蒽醌甙。
性味:甘,凉。
20世纪开始,猪笼草的观赏价值引起园艺的广泛重视。食虫囊上的鲜红盖子,就像山花样地烂漫,引人注目;阳光下瓶体如同工艺品般晶莹剔透、吹弹可破。欧美地区,把猪笼草为观赏植物已很普遍。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的花市场上,也能见到它迷人的身姿。吊盆培植,叶笼捕虫器自然下垂,点缀于客厅花架,悬挂庭院廊道,优雅别致,尽显绚丽风采。[4]
长毛猪笼草的种子因为非常细小,因此播种时最好使用泥炭等颗粒比较细的栽培基质,以免种子掉入细缝中。在播种时为了使种子能够均匀地散布在基质上,可将种子与少量沙混匀,再洒到基质上。栽培基质必须保持湿润。同时也需要较高的空气湿度,可以将盆口用保鲜膜封住并戳几个洞。猪笼草种子的萌发需要光照,因此放在明亮的地方有助于发芽;但不可让阳光直接照射,否则强光导致的高热会杀死幼苗。
长毛猪笼草需要较长的时间才会发芽,约为一个月。发芽后可逐渐降低空气湿度,将保鲜膜上的洞逐渐扩大即可。约半年到一年后,就可以将小苗进行移殖,以免过于拥挤。
长毛猪笼草由约瑟夫·道尔顿·胡克(JosephDaltonHooker)于1852年正式发表公布。他还附上了一幅彩色的插图。
长毛猪笼草的标本最早由劳氏(HughLow)和斯宾塞·圣约翰(SpenserSt.John)在基纳巴卢山上收集的。
在1858年出版的《柯蒂斯植物学杂志(Curtis'sBotanicalMagazine)》上,约瑟夫·道尔顿·胡克的父亲威廉·杰克逊·胡克(WilliamJacksonHooker)错误的将一张维奇猪笼草(N.veitchii)上位笼的图片标记为长毛猪笼草。
也在这一年,法国人路德维希(LudwigvanHoutte)将长毛猪笼草的描述发表在了法国出版物《欧洲温室与花园植物志(Floredesserresetdesjardinsdel'Europe)》上。
1859年,胡克再次讲他对长毛猪笼草的描述和对他的分类发表在了《林奈学会会报(TheTransactionsoftheLinneanSociety)》上。胡克的插图和描述还被斯宾塞·圣约翰(SpenserSt.John)转载在他1862年出版的专著《远东森林生活(LifeintheForestsoftheFarEast)》中。
在B·H·丹瑟(B.H.Danser)1928年出版的开创性专著《荷兰属印度的猪笼草属植物(TheNepenthaceaeoftheNetherlandsIndies)》中将长毛猪笼草与爱德华猪笼草看作为同一种植物。为此他还修改了对长毛猪笼草的描述和判断法。
N.edwardsiana×N.villosa
别名:哈里猪笼草(Nepenthes×harryana)
爱德华猪笼草与长毛猪笼草(N.villosa)有着近缘关系,所以它们的自然杂交种的形态类似它们的中间型。它们三者之间的差别有时候很小,很难区分。
哈里猪笼草(N.harryana)最初由弗雷德里克·威廉·伯比奇(FrederickWilliamBurbidge)于1882年发现。1908年,约翰·缪尔黑德·麦克法兰(JohnMuirheadMacfarlane)在他的专著中首次描述了它并认为它是一种自然杂交种。B·H·丹瑟(B.H.Danser)也同意麦克法兰的观点,并认为他是爱德华猪笼草与长毛猪笼草(N.villosa)的自然杂交种。
哈里猪笼草(N.harryana)区别于长毛猪笼草(N.villosa)的特点是它的捕虫笼更类似圆柱形。而区别于爱德华猪笼草的特点是它的毛被比爱德华猪笼草更茂密。它们捕虫笼笼肩的位置也不同,长毛猪笼草(N.villosa)的位于唇下,爱德华猪笼草的位于笼子的下部,而这个自然杂交种则处于笼子的中部。但产自坦布幼昆山(Tambuyukon)的长毛猪笼草(N.villosa)可能会于这个自然杂交种混淆,因为产自那里的长毛猪笼草(N.villosa)会长出较长型的捕虫笼,相对而言笼肩的位置就会较接近中部。
哈里猪笼草(N.harryana)分布于宾南邦河上游(UpperKolopisRiver)和基纳巴卢山的两个山顶。因为爱德华猪笼草不会生长于山顶,所以一般不会与之混淆。
N.rajah×N.villosa
别名:基纳巴卢山猪笼草(N.×kinabaluensis)
基纳巴卢猪笼草由图拉姆·吉布斯(LilianGibbs)于1910年在基纳巴卢山发现。1914年,约翰·缪尔黑德·麦克法兰(JohnMuirheadMacfarlane)将其称为“Nepenthessp.”虽然麦克法兰没有对其进行正式的命名,但他认为这个物种是马来王猪笼草(N.rajah)与长毛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最后由仓田重夫(ShigeoKurata)在《基纳巴卢山的猪笼草(NepenthesofMountKinabalu)》中正式将其命名为基纳巴卢山猪笼草,但是只有一个描述,缺乏相应的模式标本。在1984年和1996年,仓田和J·H·亚当(J.H.Adam)与C·C·威尔科克(C.C.Wilcock)再次将其发表。
基纳巴卢山猪笼草的捕虫笼很巨大,但还比不上马来王猪笼草(N.rajah)和N.×alisaputrana(N.burbidgeae×N.rajah)。基纳巴卢山猪笼草只分布于基纳巴卢山和坦布幼昆山(Tambuyukon)附近,马来王猪笼草(N.rajah)和长毛猪笼草共同的原生地。具体来说,一处位于帕卡岩洞(PakaCave)附近,另几处位于宾南邦河上游(UpperKolopisRiver)西岸的山脊上。唯一一个容易去到的分布点位于基纳巴卢山山顶,海拔2900m的树林(由Dacrydiumgibbsiae和Leptospermumrecurvum构成)中。基纳巴卢山猪笼草通常分布于云雾缭绕的森林(海拔2420~3030m)里的开阔地中。
基纳巴卢山猪笼草呈现父母本的中间型。在唇上有比马来王猪笼草的更发达的唇肋和唇齿。它的唇的边缘更粗。盖子为圆形或肾形,很扁平。一般来说,基纳巴卢山猪笼草的捕虫
笼要大于长毛猪笼草,且笼蔓是从距离叶片末端1~2cm的下表面穿出的,这是马来王猪笼草的一种特点。年龄较大的植株的笼蔓几乎是木本的。基纳巴卢山猪笼草的捕虫笼和叶片边缘都有毛被,这综合了父母本的毛被的特点。下位笼有一对翼,而上位笼通常没有。捕虫笼的颜色从黄色到红色都有。基纳巴卢山猪笼草比它的父母本都更容易长出上位笼。基纳巴卢山猪笼草很容易与婆罗洲的其他猪笼草区分开来。但它也曾在《莱茨领你到食虫植物世界(LettsGuidetoCarnivorousPlantsoftheWorld)》中被错认为是马来王猪笼草。
声明:本文 长毛猪笼草 由花友整理而来,如在内容上有不妥之处,可联系我们进行修改,若此内容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联系QQ:58589584立即删除。
相关知识
莱佛士猪笼草
暗色猪笼草
猪笼草的图片
马来王猪笼草图片及养殖方法
猪笼草和它的最亲密的“小伙伴”们!它们是如何协同生活的?
猪笼草与小动物们的恩怨情仇
猪笼草形态特征
猪笼草专题:怎样养猪笼草比较好?猪笼草种植技巧,猪笼草的特点,猪笼草知识百科
「猪笼草」2024猪笼草价格
【猪笼草】猪笼草养殖方法
网址: 长毛猪笼草 https://m.mcbbbk.com/newsview711870.html
上一篇: 猪笼草食用功效及药用价值 |
下一篇: 印度猪笼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