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资源稀缺、风沙肆虐、昼夜温差悬殊,
如此极端的自然环境下,
我们仍能看见“天空精灵”的身影:
我国目前记录在案的 野生鸟类大约1458种,
新疆境内就有 超过480种
仅分布在新疆,
或以新疆为重要分布区域的
“新疆特色鸟”有约180种。
地鸦,在茫茫沙漠顽强求生;
角鸊鷉,在绿洲跳起求偶的“舞蹈”;
蓝胸佛法僧敢与猛禽争夺繁殖地……
对于追鸟者而言,
这些 坚韧美丽的鸟儿,
有着难以抗拒的魅力。
新疆特色鸟类
Xinjiang Birds
BIRDS
XINJIANG
Running
奔跑吧!小鸟
地鸦的沙漠生活
全世界 4种地鸦中,有 2种分布于中国,它们是 白尾地鸦和 黑尾地鸦。新疆就是它们的发源地。
沿世界上最长的沙漠公路——塔里木沙漠公路,来到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拜访白尾地鸦和黑尾地鸦的“家”。这里 干旱、风沙大、温度高,气温最高可达67℃左右,昼夜温差40℃以上;1月气温最低可达零下30℃;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全年有1/3是风沙日,大风风速每秒达300米。
地鸦就在此种“生命的绝地”中求生。
白尾地鸦是这里的传奇鸟类,尽管它们不是羽色最艳丽,身形最高大挺拔的鸟儿,但一定是最坚强,最勤劳的鸟儿。
它们总在沙漠中飞奔,行色匆匆。我尝试跟踪拍摄地鸦,它们在沙漠中东奔西跑地找食,我也气喘吁吁跟在这30厘米长的鸟儿后面追跑。十几分钟后,它们竟跑得无影无踪,独留我在沙漠中茫然四顾。
水资源对于白尾地鸦来说尤其重要。在沙漠公路两旁,种植着胡杨、红柳、梭梭等典型的耐旱植物,由于自然存活率低,绿化带一律采取滴水灌溉——水从管子里滴出来,会瞬间渗入沙地。于是, 灌溉水就成为了地鸦的“生命之泉”。
绿化带什么时候放水、在哪里放水,白尾地鸦都了如指掌。 它们仿佛能嗅到水的味道,这是其它鸟类望尘莫及的本事。
除了水,食物也不可或缺。
生活垃圾池,人们避之不及,却是白尾地鸦最喜欢光顾的地方。它们只要在其中找到食物,吃上几口后,就开始一趟又一趟不停地 搬运,将食物衔到“秘密基地” 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为方便观察,我们将撕碎的馕片丢在路边,吸引白尾地鸦的注意力。不一会儿,一对白尾地鸦便发现了馕片,确定周围没有危险后,夫妻齐上阵, 有条不紊地将馕片运走,悄悄填埋起来,最后飞回原地, 将残留的馕渣吃干净,不给其它动物留下半点机会。
正如“地鸦”这个名字一样,由于它们常年生活在地面,所以 奔跑能力远远超过了其它鸟类,而飞行能力却渐渐退化。 如今,它们只能短距离飞行,活动范围多在塔里木沙漠公路附近。
我坐在路沿拍摄时,大小车辆就从身边飞驰而过,车速快得连我都感到害怕,更何况是如此纤小的鸟儿。稍有不慎,它们就会命丧车轮下。如果可以在公路上每隔几千米就立一块“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警示牌,我相信,过往车辆一定会感知到这种生活在“生命绝地”的可爱鸟儿,从而放慢速度,注意避让,地鸦就可以更好地在这里生存下去, 它们的传奇故事也会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上代代相传。
BIRDS
XINJIANG
Dancing
绿洲“舞者”角鸊鷉
与“交际花”棕斑鸠
角䴙䴘头部长着一对 金色冠羽,体态紧实;生活习性隐秘,通常在长满芦苇的小型水域、高山湖泊中繁殖;潜水能力强过鸭子,喜食冷水鱼,毛色油亮。
角鸊鷉的繁殖期,正是每年5~8月。这种浪漫的鸟儿,除了会在白天求偶、交配以外,还会相约夜色中,在月色朦胧之际约会嬉戏。雌鸟与雄鸟“互表衷肠”时,表现出来的动作也丰富多彩:
雄鸟和雌鸟相互注视,时而一齐猛扎入水,片刻后浮出水面,嘴里 衔一撮水草,摇头晃脑,纯似一场令人眼花缭乱的 探戈;时而又 高挺胸膛,飞快 拨动双脚,在平静的水面上翩翩起舞,表演优雅柔美的水上 芭蕾。
舞蹈过后,雄鸟和雌鸟便会共赴爱河,孕育新生命。 角鸊鷉对雏鸟也极为爱护,常会把雏鸟驮在背部,四处游荡觅食。雏鸟则悠哉地趴在父母背上,安然地闭着眼、打着盹儿。
与在渺无人烟处起舞的角鸊鷉不同,那么有一部分鸠鸽科的鸟儿——棕斑鸠,则 对人类“自来熟”。
在国内,棕斑鸠也十分罕见,且仅分布于新疆,多出现在维吾尔族人的主要聚居地, 完全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任意一个吐鲁番的维族村庄,都随处可见棕斑鸠悠闲地啄食掉落地面的桑葚。它棕中带黄的羽毛,几乎和土墙融为一体。
棕斑鸠口渴时,会很自然地进入一户人家, 站在洗手壶上,啜饮其中清水,丝毫不怕院中人来人往。觅食时,它们则来到鸡圈,趁人不注意, 偷吃鸡饲料。看见笼中可怜兮兮的火鸡,棕斑鸠不禁停下脚步,用同情的眼神望它,或许心里还感叹着“自由无价”呢。
其实,热爱拍摄鸟类的我们,翻山越岭、蹚过江河,不仅只是想去拍下一只鸟的样子, 更多时候记录下的是人与鸟类、人与自然的和谐瞬间。
BIRDS
XINJIANG
Fighting
蓝胸佛法僧
敢与猛禽试比高
蓝胸佛法僧色彩艳丽,身姿轻盈,还是捕虫高手,每年5~6月跨越上万公里从欧洲和非洲成群飞来。
它们喜欢吃地面的毛毛虫、蜘蛛、小蛇、蜥蜴等,常常从枝头 俯冲而下捕食猎物;也会在空中追逐甲虫、苍蝇等, 上下翻飞,仿佛炫耀高超的飞行技术。蓝胸佛法僧行踪诡秘难测,在茂密林中,通常只能看到它一掠而过、闪着蓝色金属光泽的双羽。
蓝胸佛法僧(以下简称蓝胸)性情较为温顺,虽然不是猛禽,但是 遇到生存问题时,它们毫不示弱,甚至敢和猛禽硬碰硬。
一次观测蓝胸佛法僧时,我们发现,一对 蓝胸夫妇和一对 西红脚隼(以下简称西红)夫妻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西红脚隼是一种小型猛禽,飞行较快,战斗力比蓝胸略胜一筹。它们之间的战争,是为了 抢夺一块有树、有水、食物丰富的绝佳繁殖地。为了赶走这对西红夫妇,蓝胸夫妻俩轮番上阵,没日没夜、没完没了地向西红发动攻击。
然而,通过8天观察,蓝胸勇猛、强大的飞行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使我折服。这场战斗中, 西红节节败退,最终不得不离开“黄金地段”。
落败的西红夫妻也让我牵挂。在我观测它们的两年间,它们繁殖的过程特别坎坷,第一年孵化的幼鸟都被蛇吃掉了;第二年,又被蓝胸佛法僧赶走。但是, 这对西红夫妻在经历过“风风雨雨”后依然深情相伴,双宿双飞。
追逐鸟类,于我而言,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观测行为。其中意义不是在于找到了什么“鸟”,而是 在寻找的过程中,我们对万物产生的认知、理解与包容。
我们对鸟类的认识和它们的生存环境,都还不够了解。而我观测新疆的鸟类,也只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走他们多年前曾经走过的路。 关于这些“天空精灵”的故事,新疆还有更多地方值得我们去寻找、探索。
END
文:刘璐
图:刘璐 韦力 紫气东来g 折腾的小肉团
编辑:陈致颖
排版:邓语睿
文章来源:环球人文地理杂志
更多精彩内容
▼
尽在《环球人文地理》
3、拨打11185转人工,工作人员上门征订
《环球人文地理》邮发代号:78-135
刊期:每月1日出版 全年12期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鸟类观察日记
绝地求生2021pgis赛事规则是什么
新疆爱鸟周,你有一份鸟类书单请查收
试论鸟类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
鸟类观察日记(精选23篇)
猎人的生存日记怎么抓宠物
新疆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首次放飞野性恢复训练动物
迁徙“候鸟”为何在新疆变“留鸟”?
绝地求生有阴影怎么办
新疆的这些珍稀鸟类,你见过吗?
网址: 看,这是新疆鸟类绝地生存日记! https://m.mcbbbk.com/newsview722248.html
上一篇: 鸟类在冬季如何生存④啄木鸟 |
下一篇: 鹎科鸟类9月分还做窝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