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4日 来源:科普时报 作者:刘娣 责任编辑:yjcadmin
摘要:猪是我国驯化较早的家养动物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猪就已经被广泛养殖,并作为财富的象征,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夏、商、西周时期。到了汉代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养猪既可食用,也可积肥,养猪方式也由之前的放牧饲养逐渐转变为舍饲与放牧相结合的饲养模式。隋、唐时期养猪已成为农民增加收益的一种重要手段。
猪是我国驯化较早的家养动物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猪就已经被广泛养殖,并作为财富的象征,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夏、商、西周时期。到了汉代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养猪既可食用,也可积肥,养猪方式也由之前的放牧饲养逐渐转变为舍饲与放牧相结合的饲养模式。隋、唐时期养猪已成为农民增加收益的一种重要手段。
元代在扩大猪饲料来源方面有很多创造。明代在养猪技术如猪品种鉴别和饲养方法等方面取得一些突破性成就。清代鸦片战争以前,养猪业仍较发达。鸦片战争以后到新中国成立前,由于诸多原因,中国的猪种选育受到阻碍,生产性能也受到影响。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养猪业得到蓬勃发展。到了上世纪80年代,大量的引进猪种进入我国市场,以其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等特点迅速占领我国生猪市场,地方猪种受到重创。进入21世纪后,因国家生物资源保护及优质特色肉品市场需求,地方猪种又呈现出强势回归的态势。
在如此悠久的养猪历史中,我国劳动人民培育出了许多种适应不同气候环境、饮食、风俗习惯的地方猪种。《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猪志》(2011年)中收录地方猪种有76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中确定八眉猪、民猪、梅山猪等44个地方猪种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猪种。
地方猪种依据猪种起源、体形特点和生产性能,按自然地理上的分布,划分六大类型,即华北型、华南型、江海型、西南型、华中型、高原型,因各个生产地区生态环境、种植业结构和气候特点等的差异,地方猪种各有其特点,大部分的中国地方猪具有“繁殖力高”“抗逆性高”和“肉质品质好”的优良特性。
例如,繁殖力高的表现为性成熟早、产仔数多、发情明显、仔猪育成率高,曾有报道显示,中国地方猪单胎最高产仔42头(活仔40头),充分体现了其繁殖能力高的特性。据相关研究报道,梅山猪初产母猪产活仔数可达13.2头,经产母猪产活仔数可达15.0头。1979年,法国引进太湖猪等高繁殖力品种,培育了嘉梅兰和太祖母两个中欧合成系,对于产仔数的育种进展加快了近20年。
抗逆性强表现为耐粗饲、耐极端温度(寒、热)、抗病力强、适应高海拔生态环境等。从地方猪种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出,地方猪长期处于粗放型饲养条件下,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双重作用下,形成了耐受极端环境、适应粗饲料饲喂的优良特性。据相关研究报道,-28℃条件下,长白猪35秒后出现弓腰,4分10秒后出现寒颤,4分56秒后出现不安,而民猪2分40秒后出现弓腰,在12分钟内均未出现其他症状,体现了民猪的抗寒特性。
肉质品质好,表现为肉色红润,大理石纹丰富,肌内脂肪含量高(雪花肉),系水力好,肉质细嫩、多汁,肉味香浓、适口性好。据相关研究报道,莱芜猪肌间脂肪为10.60%、民猪肌间脂肪为5.2%,其肉质品质远高于引入猪种。安徽农业大学张伟力教授在对民猪肉品切块质量考察后曾评价:“瘦如挂线纹理直,肥如珊瑚水晶石。喜看市场多变幻,推陈出新正当时。”
中国地方猪是我国宝贵的生物遗传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它曾经有过低谷,在各方的努力下,地方猪产业将再现辉煌。
(作者系黑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院二级研究员 刘娣)
相关知识
我国的猪“民族”——地方猪品种
我国猪的品种有哪些?
小型猪的常用品种品系
猪品种的选择
我国猪的品种有哪些,不同品种适合不同地区养殖
猪猪的品种!带大家认识猪,24种本土常见猪的品种!
国内猪品种大全
我国主要小型猪品系
瘦肉型猪品种有几种 瘦肉型猪饲养标准是什么
中国有名的猪的品种
网址: 我国的猪“民族”——地方猪品种 https://m.mcbbbk.com/newsview724262.html
上一篇: 猪标准化饲养模式 |
下一篇: 农村常用的养猪模式,根据实际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