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上海市首个关爱自闭症儿童“宠物猪”陪伴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借助形象憨厚可爱、性格温顺的“宠物猪”,帮助自闭症儿童延伸与外界的交流,扩展相对封闭的精神空间,通过“陪伴”的方式,更好地帮助自闭症儿童成长。这样的新型公益关爱方式,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9月5日 澎湃新闻)
“宠物猪”作为伴侣动物,具有一定的个体情绪表现能力,能够对外界进行积极回应。对于自闭症儿童而言,相较于直接与人类进行交流,他们与“宠物猪”这样的动物之间则更容易通过最原始的互动方式,建立起双向的情感连接。这一颇具创意的公益项目,也为我国关爱弱势群体、发展公益慈善事业提供了新的启示。
长期以来,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我国的传统公益事业虽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果,但仍具有诸多问题,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缺乏创新动力。大量的公益事业局限于物质层面,而往往忽视了更为深层的情感关怀。或是通过“做做样子”的表面功夫,将所谓的“温暖”传递给被关怀者。这样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公益项目无法起到真正的帮助作用,甚至可能会对被关怀者造成心理上的严重伤害,与公益的初衷背道而驰。
公益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要解决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问题,应首先对这个问题做出一个恰当而有力的回答。笔者认为,公益慈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是在一方对一方的帮助与关怀中,完成双方自我价值以及社会公共价值的实现。在这个过程中,被关怀者的个人价值绝对不能被忽视,除去客观上的缺陷帮扶,他们的精神关怀需求也应被重视。
将精神关怀置于自闭症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位置,“宠物猪”陪伴项目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无独有偶,在该项目启动的前一天,位于上海市南京西路丰盛里三楼的“多·幸福咖啡馆”于9月4日正式开业。“多·幸福咖啡馆”是华东师范大学“幸福之花”研究课题的落地项目,该项目对自闭症患者进行培训,为他们提供咖啡馆这一日常社交环境,帮助他们在店员这一身份中进行自闭症康复训练,同时在劳动的满足感中实现自我价值。这样基于被关怀者个人社会角色、社会价值之上的公益慈善项目,才是符合公益本质、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求的明智之举。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社会各部门对公益慈善的认知也存在一定的困境。早在2020年12月《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2020)》发布暨十周年座谈会召开之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公益创新研究院院长康晓光就曾指出,目前,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对于“公益慈善”的概念都存在一定的认知混乱,出现了一系列概念模糊、界定混乱的问题。这样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对我国公益慈善事业造成了严重阻碍,认知混乱带来的是公益主体的错位,公益主体的错位则直接导致社会公益力量的分散,以及公益事业发展的内生动力缺失。解决这样的困境,需要相关部门利用官方力量,结合实际情况,做好正确、协调的规范与引领。
在当今的社会发展背景下,一味固守传统的公益慈善方式已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利用新型技术手段以及大量社会研究成果,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探索出更好关爱弱势群体的创造性思路,才是未来我国公益慈善事业逐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相关知识
上海市首个关爱自闭症儿童“宠物猪”陪伴项目正式启动
自闭症儿童的行为表现?
南京雅恩光华中心报名
2018年度“广东企业社会责任榜”评选投票启动
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干预方法
自闭症儿童评估工具介绍(一)——PEP – 小浣熊早期干预中心
皇家鼎力支持中国首届爱宠盛典,年度宠物和爱宠人物诞生
研究发现:动物可以缓解自闭症儿童的焦虑
皇家助力上海市文明养宠行动 携手共建宠物友好型城市
犬类动物辅助治疗于自闭症儿童之模式建立及成效评估
网址: 上海市首个关爱自闭症儿童“宠物猪”陪伴项目正式启动 https://m.mcbbbk.com/newsview73360.html
上一篇: 有机食品标志 |
下一篇: 舒服情感文案句子:打造舒适感的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