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中科院动物所张知彬研究员及其合作者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雪兔-猞猁周期波动可能与捕食效应无关。基于加拿大哈德逊公司毛皮收购资料的雪兔和猞猁10年左右的周期波动现象一直被认为是捕食-被捕食作用引起的周期振荡的经典例子,几乎被所有生态学教科书所引用。根据著名的Lotka-Volterra捕食方程,随着兔子数量的增加,其天敌猞猁的数量也迅速增加。随着天敌数量的不断增加,由于其捕食作用,兔子数量迅速减少。随着兔子数量的减少,天敌由于食物匮乏也随之减少。天敌数量的减少,使兔子的数量又得以恢复。这样循环不止,兔子和猞猁的数量呈现交互振荡。数学分析和模拟均表明,Lotka-Volterra捕食-被捕食模型可使猎物和天敌的数量出现稳定的周期性振荡(极限环),其原理被广泛用来解释猎物-天敌数量的周期性波动。
张知彬等人的研究发现,基于著名的加拿大哈德逊公司56年的毛皮收购资料的雪兔和猞猁时间序列中,雪兔和猞猁均存在较强的密度依赖性调节作用;在其具有时滞多因素相互作用模型中,未检测到显著的捕食或被捕食作用,但却检测到了显著的密度依赖调节作用以及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作用。这一新的研究结果说明,用Lotka-Volterra捕食-被捕食模型用来解释基于加拿大哈德逊公司毛皮收购资料的雪兔和猞猁的周期波动现象是不正确的。研究结果发表在Climate Research(详见 http: // www.int-res.com/ articles/ feature/ c034p083.pdf)上。
国际著名生态学家、Climate Research杂志的主编Nils Stenseth教授对此项研究结果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并作了专题评述。他指出,ENSO影响雪兔和猞猁动态的发现进一步加深了气候影响雪兔和猞猁动态的认识。Nils Stenseth本人曾发现北大西洋涛动(NAO)影响猞猁的地理分化;雪被可能影响兔子和猞猁之间的关系。他指出,ENSO或NAO作为气候综合指数反映与动物种群的联系可能比某种具体的气象因子更有效。他积极呼吁应加强气候与气象学交叉研究,来解释复杂的动物种群动态规律(评述详见http://www.int-res.com/articles/cr_oa/c034p091.pdf.)。
相关知识
动物所揭示捕食行为创新性在外来鸟类入侵成功中的作用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雪兔
种群数量的波动具有周期性。下图是雪兔及与雪兔有关的几种生物在10年中周期波动的模型,其中猞猁喜食雪兔,但也以榛鸡为食。请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1)第2年,雪兔数
原创 新西兰引进雪貂,为了抵制国家级大兔灾,如今怎么样了?
如何养护雪兔?(从宠物到朋友,雪兔的完美伴侣)
奇妙的博物馆故事系列二:雪鸮
什么是巴甫洛夫效应?
实验动物对辐射效应的影响
会 “毛色三变”的雪兔,实在是太神奇了!
蛋白质含量过高导致软便?这真的不是主粮的锅!
网址: 动物所成果证明捕食效应可能不是导致雪兔 https://m.mcbbbk.com/newsview744813.html
上一篇: 兔狲这么可爱的动物,为什么没人当 |
下一篇: 兔狲可以当宠物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