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对于我们铲屎官来说,陪宠物说话已经成为我们的日常了。但你也知道,宠物是听不懂人类语言的,那为什么即使得不到回应,我们还是坚持对着宠物说话呢?
今天的「一心」就来和你聊聊和宠物说话背后的意义。
作者:水母 / 心理咨询师
编辑:影歌
我们经常会看见,大街上遛狗的主人或者各位宠物博主,总是在对自己的宠物说话,没有宠物的人可能很难理解这一点了。
“就算它们能听懂人话,但也不会开口说话啊!”
诚然,猫猫、狗狗的智商是公认的高,也习惯了与人类相处,能理解主人们想要表达的意思,但是不会说话的它们,真的能够实现与人类的无障碍沟通吗?
沟通是人们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任何过程。这种过程不仅包含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也包含形体语言、个人的习气和方式、物质环境——赋予信息含义的任何东西。
沟通不仅限于语言
要实现沟通、交流,除了可运用语言之外,还可运用非语言的交流,也就是所谓的“副语言沟通”。
什么是“副语言”?
“副语言”是指不以人工创制的语言为符号,而以其他感官诸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的感知为信息载体的符号系统。
副语言起源先于语言,在人类使用语言之前,副语言早已被采用,人们很早就学会用面容和手势来表达思想。
▲ 人们常用手势和面容来表达思想
“副语言”包含了哪些方面?
声音特征
如超音段音位学中的韵律特征(如语调、重音等)、突发性特征(如说话时的笑声、哭泣声等)以及次要发音(如圆辱化音、鼻化音等);
非声特征
如面部表情、视觉接触、体态、手势、谈话时双方的距离等。
宠物与我们实现的沟通,正是“副语言沟通”。
它们通过身体的姿势、与我们的距离,叫声的音强、音速、音高起伏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来表达它们的情绪和想法。
基于上述理论,与宠物们说话,并不是我们单方面的“自言自语”,虽然宠物们无法开口说话,但这却并不妨碍它们与我们实现 “跨物种”的沟通。
和宠物讲话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当然,我们喜欢和宠物讲话,还有心理层面的重要意义。
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认为:
现代社会给人们以极大的自由,但与此同时,由于自由的增大,使得现代人与社会、与他人的联系日益减少,个人的责任日益增大。现代人日益缺乏归属感,经常体验到孤独和不安全。
什么是归属感?
归属感,是指个体与所属群体间的一种内在联系,是某一个体对特殊群体及其从属关系的划定、认同、和维系,是被别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 年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
“ 归属和爱的需要” 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只有满足了这一需要,人们才有可能“ 自我实现”。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也即是说,缺乏归属感的人会对自己从事的工作缺乏激情,对社交缺乏热情,对生活缺乏热爱。
因为缺乏归属感的时候,人是寂寞、孤独、低能量的。
这种时候 ,能够维系基本的日常运作就已很勉强,很难再“向往拓展”,去发展人际关系,寻找兴趣爱好,发现生活中积极、美好的一面。
要消除这种孤独、寂寞、低能量感,很多时候就需要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如归属于家庭、工作单位、某个协会、某个团体,并从中获得认同与关爱,获得安全感。
安全感和归属感是相辅相成的。
什么是安全感?
安全感是渴望稳定、安全的心理需求。
我们愿意与宠物讲话,很多时候也和内心的安全感有关。
安全感是一方的表现所带给另一方的让人觉得可以放心、可以舒心、可以依靠、可以相信的表现带来的感觉。
是否能产生安全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信赖程度,也就是是否相信对方。
宠物与人类的倾听者想比,有一个极大的不同点在于——宠物不会将我们所说的内容外传,他们是“口风最紧”的倾听者,是值得我们信任和依赖的。
我们时常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一个安全的对象,去释放自己,说出心声。
那么,对宠物说出心声以后,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组概念——容器与内容物。
我们的情绪需要容纳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比昂,最早提出了人际互动的“容器理论”。比昂认为:
“容纳”是母亲和婴儿最早的沟通方式。
在此过程中,母亲发挥着“容器”的功能,将婴儿投射的“内容物”——无法忍受的情绪,转化为具有意义的经验。
心理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关系也类似于这样的母婴互动。
来访者把自身无法处理的“内容物”——原始冲动和焦虑“丢”给心理治疗师。
作为“容器”的心理治疗师通过容纳、保留、吸收、并净化这些来访者难以消化的情绪,返还给来访者,使得这些元素成为来访者内在经验的一部分,进而形成一种较为健康、稳固的心理结构。
这也便是心理治疗的重要过程。
而宠物,也可以说是我们当之无愧的心理治疗师。
当我们有无法承受的体验时,就需要把那些情绪“丢”出去。
很多时候,我们在与宠物交流的过程中,就是在将自己的内容物——自己都未意识到的无法忍受的情绪“丢”给它们。
而总是陪在我们身边的宠物,就仿佛一个具有外挂设备功能的容器,它们全心全意地爱着我们,愿意倾听我们的话语。
用它们的单纯与体贴,吸收和净化了我们投射过来的具有毒素的能量,帮助我们消化冲动和焦虑,把它们变成可以承受的情感,再返还给我们,使得我们改善情绪状态,甚至发展出某些具有积极意义的心理功能,比如“共情”。
什么是共情?
“共情”,是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概念,是指体验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
“共情”包含的内容:
借助他人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
借助自己的知识、经验,把握对方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 问题的实质;
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看到第三条,是否有些熟悉?
宠物长期作为“容器”,消化了我们的“内容物”,所给予了我们的反馈,被我们吸收和学习之后,加强的“共情”的能力,结合爱的动力,便使我们也拥有了成为“容器”的可能。
亲密关系中,“容器”的功能显得尤其重要。
什么是“亲密关系”?
在共同关系中,当两个人有长时间的频繁互动,共享很多共同的活动及兴趣,互相依赖性很强,对彼此的影响力很大时,我们称这种关系为亲密关系。
恋人、伴侣、夫妻关系,都可被称为亲密关系。
一旦我们拥有了“容器”功能,也就意味着,我们能够接受并加工对方无法忍受或接纳、并“丢”给我们的心理内容,加工转化后,将这部分内容还给对方,帮助对方改变内心世界。
这使得,我们的亲密关系对象,在与我们相处时,能得到及时的共情,得到情绪的宣泄和转化,被理解,被接纳。
在发展出具有积极心理意义的功能以后,也能够拥有“容器”功能,反过来消化、和净化我们的情绪,在亲密关系中促进两人精神层面的共同成长。
这样从一段关系发展到另一段关系的良性循环,是宠物送给我们的一份厚礼。
尽管它们无法开口说话,但它们所给予我们的反馈,早已治愈了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帮助我们加强“共情”的能力,发展出“容器”的功能。
它们是我们身边最可爱的心理治疗师,有它们相伴,便总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能拥有不断成长的可能。
谁不喜欢对宠物们多讲讲话呢?
最后:
你最喜欢跟你家毛孩子说什么话呢?
欢迎你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References:
[1]桑德拉·黑贝尔斯 理查德·威沃尔二世著 李业昆译.有效沟通(第七版).华夏出版社.2005年01月第1版.第6页
[2]主编薛可,余明阳.第五章 人际传播的语言.人际传播学[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3] 梁茂成. 副语言初论[N].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4(02)
[4]乐国安.咨询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
「 一 心 」
专业心理学栏目
探索养宠人的内心
帮助开拓养宠人的视野
寻找养宠背后更深刻的意义
相关知识
一心 | 为什么和宠物告别这么难?
为什么好多人都喜欢养鹩哥?教你饲养会说话的鹩哥?
狗狗治愈的瞬间,它不会说话但会无条件陪着你,小狗的爱永远真诚
《在碧海一心宠物医院为宠物绝育的安心之旅
碧海一心宠物医院的工作人员,是一群闪耀着
利用“说话三角形”,你文案会更走心,有人情味!
一心 | 溺爱会给宠物带来多大的伤害?
鸟类中最爱说话的是乌鸦吗?
为什么猫咪会和母亲“近亲繁殖”,它们没有羞耻心吗?
【阿猫阿狗】训宠服务 | 宠物训练,让你的爱宠更懂你,也让你更懂你的爱宠
网址: 一心 | 为什么你爱和宠物说话? https://m.mcbbbk.com/newsview75937.html
上一篇: 诱导剂定位狗厕所厂家 |
下一篇: 养狗者为何越来越依恋狗狗 因为交 |